第140章找回信仰
衛氏朝鮮王宮內,朝鮮的左右丞相,路人和韓陰兩人都想些擔憂。
“大王,大漢朝廷已經準備派人來打咱們了,大漢皇帝還發表了討伐咱們的檄文。”
“本王已經預料到了,我已經讓裨益將軍麻鄲在昌城防守,左花路將軍趙匡連在龍坪裡駐軍了,這兩個地方地勢險要,漢軍攻打不進來的。”
“可是大漢太強了,咱們是不是有些螳臂當車了?”
衛右渠搖頭說道:“丞相太過高看漢軍了,我們朝鮮士兵不是廢物,大漢是不是強大,那要打了才知道,先祖篳路藍縷,才建立了咱們朝鮮國,我們可不能給先祖丟臉,再說了,匈奴新的大單於已經派人來說了,隻要我們抵擋住,他會趁機出兵的。”
衛氏朝鮮為何敢殺死漢朝使臣,就是因為他的背後也有匈奴的支持。匈奴內有“裨小王”官職,而朝鮮內有裨王官職,這就說明匈奴對朝鮮有影響。
畢竟當年的燕王盧綰可是逃到匈奴,還被封王的,而衛滿是燕王的手下。
左丞相路人連忙道:“那大王得小心他們從海上來進宮。”
“哈哈,孤已經派了大軍守著了,他們隻要敢從海上來,孤一定打他們一個措手不及。”
……
長安城內,蘭陵侯府,
舒雨竹臉色微微紅潤,笑著說道:“看來得弄點枸杞給你補一補?西域最近有帶過來,還挺貴的。”
劉瀚臉色有點黑,誰不行呀,誰不行,不知道是誰大晚上鬼哭狼嚎的。
“不用!”
他內心想著,確實要節製一下了,立刻轉移話題,“南越的戰爭你不怎麼清楚,為什麼對於這次西漢滅衛氏朝鮮的戰爭你這麼清楚,伱不是說對這些不是非常出名的戰爭不太了解嗎?你不喜歡戰爭的。”
“怎麼,你是在懷疑我嗎?”舒雨竹拿著手在他的胸口畫圈圈,癢嗖嗖的,麻麻的。
“沒有,隻是好奇啦。”
“這不一樣,兩千多年之後,南越是我們的,西域是我們的,可朝鮮不是我們的,但它在大漢的時候是我們的時候,大唐的時候是我們的,大元的時候也是我們,甚至在明朝的時候一直是我們的附屬番國……”
她說到這裡的時候,劉瀚感慨起來,“是呀,以前好多好多都是我們的。”
“確實,滿清全勝時期國土有1316萬平方公裡,那時候我們是秋海棠,要知道,當年北宋全盛時期的國土麵積才280萬平方公裡左右,直接一個北宋沒有了。”
“秋海棠!”劉瀚聽到這個,想到了後世電視劇中,常校長在大決戰中的名場麵。
那劇中,常校長鼓舞士氣說:“當年,先總理令革命軍分三路會合徐州,興師北上,光複徐州的第二天,敵見大勢已去,宣告退位。
民國16年4月,也正是在徐州城郊,我有幸親率數十萬健兒征討北洋軍閥,大獲全勝。
我不明白為什麼大家都在談論著項羽被困垓下,仿佛這中原古戰場對於我們注定了凶多吉少。
20年前,我從徐州踏上征途,開始了第二次北伐,中華秋海棠葉遂歸於一統。
本黨本軍所到之處,民眾竭誠歡迎,真可謂占儘天時,那種勃勃生機、萬物競發的境界猶在眼前。
短短20年後,這裡至於一變而為我的葬身之地了嗎?
無論怎麼講,會戰兵力,是80萬對60萬,優勢在我。”
外號運輸大隊大隊長、微操大師、光頭、娘希匹傳承人、花生米、老頭子、紅臉將軍的常校長始終沒有明白一個道理,得民心者得天下,任何站在人民對麵的人或者勢力,縱然能猖狂一時哪怕是幾百年,但最終都會被曆史的滾滾洪流所打倒。
“怎麼了?”舒雨竹看他思緒不定,還傻笑著,便問了起來。
“想到是80萬對60萬,優勢在我,所以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