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為馬而戰
未央宮內,漢武帝看著下麵的人,問了起來。
“如今,楊仆和荀彘都出師不利,匈奴又蠢蠢欲動,現在怎麼辦?你們都說說吧。”
“陛下,臣願帶大軍伐朝鮮。”李廣利站了起來,他作為漢武帝寵妃李夫人和協律都尉李延年之兄,算是妥妥的外戚。
最近這些年,衛青病得越來越重,漢武帝自然要扶持新的外戚,不能讓劉瀚一家獨大。
桑弘羊連忙道:“陛下,再起大軍的話,這糧草供應困難,朝鮮隻是小國,用不了大軍,臣更怕匈奴來犯呀,所以還得準備一下大軍出征匈奴的儲備呀。”
漢武帝臉上也些不開心,卻也知道大漢這些年幾乎都在打仗,一個朝鮮還不用大動乾戈。
“驃騎將軍,你怎麼看?”
漢武帝看向劉瀚,還在神遊天外的劉瀚連忙起身,“臣願往東北,借著兵威降服朝鮮,想來他也不想亡國滅種,到時候和滇國一般就可以啦,畢竟朝鮮太遠了。”
前一年,看著四周的國家都被大漢滅了,西南又有大軍壓境,滇王拱手降漢,武帝賜滇王金印。
太子劉據剛想說什麼,一旁的義陽侯衛山站出來了,“末將願意代替驃騎將軍前去,一個朝鮮小國還用不著我大漢驃騎將軍。”
“怎麼,太子,你一直沒有說話,想說什麼?”
“回父皇,兒臣的想法和太傅一樣,能降服是最好的,但用不著太傅親自去,畢竟戰場凶險,萬一朝鮮翻臉危及太傅就不好了。”
“嗯,這樣吧,衛山,伱替朕去一趟,以降服為主,朕還打算對西域用兵。”
“諾!”
漢武帝接著說道:“這些年,樓蘭和車師幾個西域小國,屢次攻擊的大漢使者搶奪財務,當真是是可忍孰不可忍,上個月,又殺了我大漢商人,簡直是挑釁朕,朕打算起兵滅了這兩個國家。”
太子劉據張嘴,想說什麼,但還是忍住了,他想到劉瀚說的多聽多看,少說少做。
當年,漢武帝第一次派張騫出使西域,標誌著絲綢之路的開啟,它開辟了以首都長安今西安)為起點,經甘肅、新疆,到中亞、西亞,並連接地中海各國的陸上通道。
那已經是二十多年前了,張騫也死了,但絲綢之路真正繁榮起來是這些年。
12年前,雄心萬丈、雄渾霸氣、誓與匈奴匈奴血戰到底、要徹底打垮匈奴的漢武帝派出麾下最能征善戰、所向無敵的軍神衛青,還有戰神霍去病。
兩人雙劍合璧、集中帝國最精銳的十萬大軍,穿過草原、越過大沙漠對匈奴發起最猛烈的攻擊,兩場流芳百世的漢匈大會戰之後,衛青打得匈奴單於棄陣夜遁狂奔幾百裡。
而霍去病和劉瀚大破左賢王,斬殺匈奴大將,俘虜過十萬,一戰封狼居胥,飲馬瀚海!
從此,匈奴全部向北方遷徙,漠南無王庭!
這一戰後,漢匈雙方暫時脫離了接觸,匈奴躲到漠北延口殘喘、休養生息,而大漢帝國精力旺盛、開始對南方用兵。
最終,在劉瀚的兵鋒之下,陸續收回南越國、東甌國、東越國、滇國,不斷實現著漢武帝開疆拓土的偉大夢想,這些直接把大漢版圖擴大了三分之一,當然,大多看著荒無人煙,可那也是大漢的疆土。
一個地方,隻要插著大漢的旗幟,它便是大漢的疆土。
環顧四周,漢武帝感覺沒有對手,便把目光瞄準了西域和朝鮮,絲綢之路開始興盛起來。
為了保證絲綢之路的安全,漢武帝派浮沮將軍公孫駕率騎兵一萬五千人從九原出塞二千餘裡,至浮沮井而還,又派匈河將軍趙破奴率騎兵一萬餘人從令居出塞數千裡,至匈河水而還。
這些目的都是為了驅逐匈奴,保障河西走廊側翼安全,讓漢使不受阻攔,但是漢軍奔波數千裡卻沒有遇到一個匈奴人,很讓人鬱悶。
大範圍沒有匈奴人了,這些年來往西域和大漢的使者和商人就特彆多了,極大的促進文化交流,還有貿易的繁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