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章戰事結束
滅朝鮮的戰爭從元封二年一直打到元封三年了。
荀彘乃是漢武帝身邊混出來的正規科班出身,平日又很受漢武帝寵愛,自然知道漢武帝的脾氣秉性。
他如今把衛山當槍,絕了朝鮮投降的心,相當於自絕後路,那麼隻有取勝一途。
“傳我命令,不惜一切代價渡河,半年之內攻破朝鮮王城,違令者斬!”
“殺!”
他便二話不說,揮軍強渡浿水。
“殺呀!”
漢軍異常凶猛,三萬多大軍一起壓上來了,朝鮮軍隊壓力太大。
“將軍!”
“抵擋不住了。”
“漢人攻勢太凶猛了。”
“退守王城!”
漢軍擊破朝鮮守軍,朝鮮軍隊撤回王城,漢軍長驅直入,直抵王儉城城下,從西北兩麵包圍了王儉城。
而收容了逃兵的楊仆則趁勢包圍了南麵,衛右渠困守孤城,隻得死守。
雙方僵持數月之間,荀彘率領的燕、代彪悍人馬連續猛攻,而楊仆手下的山東囚犯們由於被朝鮮軍隊狙擊的心理陰影尚在,於是畏首畏尾,消極怠工。
兩人本來觀念上的矛盾便直接體現在了作戰意圖上。
南麵,楊仆的大營中,他想要功勞,但人數沒有荀彘多,覺得勸降是好辦法,能得到大功勞,還能避免損傷,“再派人去勸降朝鮮王。”
“諾!”
一個親兵沒有走多久,荀彘就派人來了。
“楊將軍,我家將軍讓我來問你,什麼時候一起發起總攻?”
“再等等!”
“要等到什麼時候?”
“你再質問本將軍?”
“不敢!”
……
朝鮮王宮內,衛右渠極其高興的接待了楊仆的人,
“呀,本王是很願意投降的,就怕北麵的荀將軍不同意呀,你把孤的投降書給楊將軍,再商議一下細節。”
楊仆的人無奈,隻能拿著衛右渠的書信和賞賜回去了。
相參尼谿問道:“大王,咱們真要投降楊仆?”
“怎麼會,孤是不會投降的,他們一個要打,一個要孤投降,看著就不合,最好相互猜忌,我們才有機會。”
朝鮮相路人連忙說道:“大王,我看還是投降吧。”
“是呀,大王,漢軍不可力敵,匈奴背信棄義,不出兵,咱們不是大漢的對手呀。”另一個丞相韓陰也勸說起來。
“好啦,伱們不要說了,孤是不會投降的,現在投降你,那大漢皇帝能繞了孤?”
一邊是楊仆不停地派出使節勸降衛右渠,另一邊是荀彘不停地催促楊仆約定時間開始總攻,還有一邊是衛氏官員不停地響應楊仆的投降談判。
對朝鮮來說,有了縫隙才有了運作的空間。而荀彘和楊仆之間的猜忌慢慢發酵,既然楊仆不攻而談,荀彘也同樣派出使者納降。
可惜,朝鮮大部分官員隻希望投降相對溫和的楊仆,畢竟楊仆是曾經的手下敗將。
與此同時,遠在長安的漢武帝對於兩位將軍已經失去了耐心。
“都打了多久了?一個小小的朝鮮還沒有打下來,他們以為是匈奴嗎?”
“陛下息怒。”
“是呀,陛下,朝鮮路途遙遠,自然有些難打。”
“罷了,傳朕命令,再次派遣南郡郡長公孫遂持節前往調查。”
“諾!”
一旁的劉瀚有些無語,這明顯是楊仆和荀彘都想要功勞,可他們難道不知道,漢武帝隻看結果,現在都生氣了,就算後麵朝鮮打下來,弄不好還會被處罰。
“楊仆呀楊仆,罷了,到時候保住你性命吧。”
公孫遂到達朝鮮後,見到了荀彘,他開始詆毀楊仆了,便說:“公孫大人,朝鮮早該打下,打不下來的原因,在於楊仆多次相約進攻而又不按期會師。”
“而且楊仆此前有丟失軍隊之罪,現在與朝鮮私下和好而朝鮮不投降,我懷疑楊仆有反叛的陰謀,但未敢行動。
現在情況如此嚴重,如不將他拿問,恐怕要成為大禍,不光是楊仆要反叛,而且他又與朝鮮一起來消滅我的軍隊,那時候就麻煩大了。”
好家夥,公孫遂覺得荀彘是曾經漢武帝的親信,又得到漢武帝重用,不可能背叛,就輕易相信了他的話,根本沒有找楊仆對質。
“來人,派人帶著符節去召楊仆將軍來大帳中議事。”
“諾!”
這邊楊仆看著有人帶著符節來,是陛下的使者,不敢怠慢,帶著親兵就來荀彘的軍帳中,結果議來就被抓了。
“你們要乾什麼?我可是朝廷的將軍?你們這樣做不怕陛下知道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