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章 竟敢白嫖武帝_大漢永存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綜合其他 > 大漢永存 > 第153章 竟敢白嫖武帝

第153章 竟敢白嫖武帝(1 / 2)

第153章竟敢白嫖武帝

公元前104年,漢武帝任命車令為大漢國使,帶上千金和一匹黃金鑄成的金馬,不遠萬裡,長途跋涉,前往大宛國的王都(在今土庫曼斯坦阿斯哈巴特),誠心誠意想購買一批大宛的“汗血寶馬”。

“大王,我們陛下是誠心誠意換取寶馬的。”

他們曆儘艱辛,來到了大宛國。

大宛國位於中亞,在帕米爾西麓,錫爾河上、中遊,也就是今烏茲彆克斯坦費爾乾納盆地。

大小屬邑有七十多個,人口有幾十萬,是一個農牧業興盛的國家,產稻、麥、葡萄、苜蓿,尤以出汗血馬著稱。

北鄰康居,西南鄰大月氏,東北臨烏孫,東行經帕米爾的特洛克山口可達疏勒,在當時東西交通上占有相當重要的位置。其久聞漢朝富饒,欲通不得,見漢使來到,深表歡迎。

大宛國王,大概45歲上下,有些肥碩,挺著大肚子,穿著絲綢,後麵披著長袍,上麵裝飾很細膩,刺繡很精美。

頭上用絲巾纏繞起來,在這之上是一個由黃金打造的王冠,上麵鑲嵌著寶石,脖子上也掛著珠寶。

“哎呀,哎呀,歡迎,歡迎大漢使者!”大宛國王非常開心的招呼他們,準備了美酒,美人,美食,可對於汗血寶馬的事情,隻字不提。

“你們漢人的絲綢,真的是好,摸著就像是美人的肌膚一般呀,手感柔軟糯滑,本王現在除了絲綢,其他衣服都不穿了,好是好,就是太貴了。”

大宛國王感慨起來,一邊感慨,一邊摸著自己穿的絲綢。

絲綢之路之所以叫絲綢之路,這是因為在兩漢以至唐代中期,中國出產的物品中最吸引西方人注意而又最適於長途車馬運輸的正是絲綢。

“我有帶領了兩百匹絲綢,獻給大王。”車令說著,連忙讓人把絲綢帶了上來。

“那本王就不客氣了,也不能讓漢使白白跑,小單哈。”大宛國王叫了一個奴才,給了車令一些金銀財寶。

“大王,我們大漢不缺金銀,陛下讓我給你帶了禮物。”車令說著讓人推著馬車進來,掀開布子,上麵赫然是用黃金做成的駿馬,刹那間,一整間宮殿都似乎被映照得金碧輝煌。

大宛國王的眼睛中在冒光,他仔細端詳這一匹用黃金做的馬,不止是他,大殿內的其他大腕貴族的眼神中充斥著貪婪的神色。

“大王,我們願意用這黃金馬換真的寶馬。”

“這個,不急,不急。”

大宛國王轉移話題,“黃金我大宛也有,隻是這絲綢……”

“我們大漢願意為大王每年都提供絲綢。”

“不不,本王想讓我們大宛也能像是大漢一樣生產絲綢。”

這一開口,車令臉色都變了。

絲綢是古代華夏的特產之一,代表著華夏文化的高雅與大氣。早在五六千年前的新石器時期中期,華夏便開始養蠶、取絲、織綢,上古傳說中,黃帝的妻子嫘祖發明“養蠶取絲”。

絲綢作為華夏獨有的衣服布料,穿著舒適,真絲綢由蛋白纖維組成,與人體有很好的生物相容性,加之表麵光滑,摸著柔軟細膩,而且它冬暖夏涼,吸音、吸塵、阻燃,還能夠抵抗紫外線……

這些優點使得它在古代異常珍貴,當時西方人把絲綢看做是比黃金更珍貴的物品,甚至華夏一度也被西方稱之為“絲國”,他們對華夏隻有羨慕的份,而西方卻一直沒有絲綢的製作方法,也沒有養蠶寶寶。

曆代皇帝對絲綢的壟斷意識非常強烈,他們認為絲綢是作為華夏人天然的恩賜,不能傳播到四方夷狄之中去。不然的話,這會對華夏皇帝造成一定的威脅,中華文化就不能夠領先於四方夷狄。

絲綢之路才開始興盛的時候,周圍的其他國家也的確很羨慕大漢擁有絲綢這種東西,他們經常悄悄地詢問絲綢到底是怎麼做出來的,能不能把方法教給他們,這些都遭到了漢武帝的強烈拒絕,他甚至一度下令,敢外傳的就斬首,誅三族。

換句話說,就是買可以,卻隻能來買,想學會怎麼製造,那是不可能滴,你以為自己是‘遙遙領先’?

“這個,大王,其製作技藝繁瑣,而且對生活環境有要求,大宛不是大漢。”車令沒有多想就拒絕了,這是不會傳給他們的,而且大宛國的環境也不一定適合養蠶。

“這馬的事情,後麵再說吧,漢使也累了,來人,送漢使下去休息。”


最新小说: 西遊:魂穿悟空!開局怒撕緊箍咒 我在廢土做局資本 校花很高冷?明明很熱情 重返80:寵妻從跑山撿貨養家開始 盜墓:諦聽開道冥府路 重回七零:跟著小白臉爸進城吃軟飯 燼夏 顛覆三國:打造神級鐵衛軍 東西晉演義 小美人她夜夜撩,病嬌集體急紅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