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章最遠的征途
大宛國位於今天的費爾乾納盆地,實際上已不在狹義西域的範圍之內。
但在對世界地理常識近乎空白的漢朝人看來,似乎與他們已經觸及的地方沒有什麼不同。
這是漢朝進行的最遠距離的征戰,甚至超過了霍去病和劉瀚曾經到達的瀚海,要知道從長安到貝加爾湖的直線距離是2220公裡左右,加上繞路,最多3000公裡。
大宛國的都城在貳師城,離長安4000公裡,有六萬戶,三十萬人,軍兵六萬人,戰鬥力雖然不強,但沒有幾萬人,是打不下來的。
大宛向東到都護治所四千三十一裡,向北到康居卑闐城一千五百一十裡,向西南到大月氏六百九十裡。
北麵和康居、南麵和大月氏接壤,國中的土地風氣、物類民俗和大月氏、安息相同。
大宛人用葡萄釀酒,富人藏酒達到上萬石,最長的幾十年都不壞,那裡的人喜歡飲酒,馬匹食用苜蓿。
這去打大宛,一來一回,加上各種繞路,直接超過了一萬公裡,這是什麼概念,要知道地球周長也才四萬多公裡,直接有地球周長四分一了,這是除了成吉思汗外華夏最遠的征途了。
由於趙破奴對樓蘭、姑師等西域小國的勝利,導致漢朝對大宛頗為輕視,我700人就滅國了,西域太好打了,他們以為大宛和塔裡木盆地裡的城邦小國一樣容易征服。
再加上投漢武帝所好的那些漢使趁機對漢武帝大肆吹噓,說遠征能給漢朝帶來巨大的潛在利益。
這些在西方忍受過斷糧之苦的使者,對於遠征的巨大困難輕描淡寫,甚至絕口不提,反正目前大漢對外作戰幾乎沒有輸過,打不贏隻能是你將領能力不好。
在這樣的盲目樂觀中,漢武帝派出了有心栽培的外戚李廣利出征了,這雖然隻是一個出身市井的一般人才,卻因為妹妹李夫人,還有如今外甥昌邑王的關係雞犬升天。
現在成為了漢武帝扶持起來分劉瀚權力的利器,也成為了威震西域的領軍人物。
由於連年對匈奴作戰,再加上漢武帝這些年大肆修建宮殿,求仙問道,漢朝實際上已經感覺到了國力被透支。
所以李廣利率領的部隊,說是數萬人,其實不過是搜集來的數萬罪犯刑徒與6000胡人附庸騎兵。
這也是漢武帝後期對外征伐的慣用套路,他希望以一支較少規模的兵力,獲得意想不到的收獲。
可是這個小規模騎兵取得大勝利,隻有霍去病能做到,大漢有且隻有一個霍去病。
這一路並不順利,在李廣利的估計中,由於路途遙遠,攻城戰大約會在來年夏季進行。所以漢軍選擇在公元前104年的秋天出發,取道天山南麓行軍。
而這一年,大漢關東發生了嚴重蝗災,蝗蟲甚至侵擾到了河西的屯田區,這也是劉據多次勸解漢武帝不要修建建章宮的原因之一,這次蝗災讓李廣利的西征軍難以得到有效的後勤補給。
漢軍隻能因糧於敵了,這是霍去病常用的做法,但李廣利始終不是霍去病,西域各國也不是匈奴,屋漏偏逢連夜雨,這年冬天,整個西北地區雨雪交加,寒冬的雨雪,落到了前進的漢軍頭上。
“太冷了!”好像漢軍在風雪中瑟瑟發抖,艱難行軍。
“好餓呀!”
“你還有水不?給我喝一點點。”
……
可以說,一路上的漢軍又累又餓又饑渴,士氣異常低迷。
“將軍,怎麼辦?”看著軍中士氣低下,李廣利的親兵很是擔憂。
“讓大家再忍忍,等我們到了渠犁,他要是不給糧食,我就打。”
於是,大家隻能忍一忍,好不容易到達了渠犁國。
“將軍,他們禁閉城門,不給咱們糧食。”
“什麼,豈有此理,給我打!”
……
公元104年,李廣利率軍西征,但沿途卻遭到西域小軍的重重刁難,這些小國本身就糧食儲備有限,拿不出多餘的糧食來供應漢軍。
再加上匈奴的事先教唆,與大漢自身欠佳的形象,西域各國一同進退,堅定地緊閉城門,拒絕給漢人提供補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