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章他鄉遇故知
劉屈氂得知漢武帝下旨,把鉤弋宮改為堯母門的時候,連忙坐著馬車來到了李廣利的府邸。
“你已經知道皇上升鉤弋夫人為婕妤,授以堯母稱號?本來皇上對太子就不滿,昌邑王剛剛有點希望,卻又冒出來一個新皇子劉弗陵,這如何是好呀?”
李廣利也皺著眉頭,“是呀,我也正在為這一件事情煩心呀,你坐。”
劉屈氂跪坐下來,兩人對麵坐著,麵前的桌子上擺滿各種吃的。
“皇上年老體弱,在世的日子怕是不會太久了,現在你是大將軍,雖然勢頭如日中天,但陛下始終沒有封伱為大司馬,上麵有我堂弟壓著,而且隻怕衛太子一繼位,你更是不行了,我這堂弟還是太子太傅呢。”
劉屈氂頓了一下,繼續說道:“你我兩家是肉連著肉,咱們不能讓他當了未來的皇上。”
劉屈氂是李廣利的姐夫,他們有聯姻,故而親近。
“何不趁著皇上和太子矛盾越來越大,衛青已經死了,衛家勢力大不如前,這就是機會呀,何況陛下對李夫人的感情念念不忘,再者,目前朝廷論軍功方麵,除了我這堂弟,何人比得過你,他深居簡出的,前幾年還因為李陵的事情,被陛下訓斥了……”
劉屈氂說了半天,終於說出了自己的想法,“要是我能當上丞相,那對昌邑王就更有利了。”
好家夥,說來說去,他是想當丞相呀,這小算盤,打得賊精賊精的。
這個時候,李廣利站起來了,“我想來想去,覺得皇上升鉤弋夫人為婕妤,授以堯母稱號,不是一時衝動,怕是大有深意。
我看皇上是對太子早有不滿了,甚至連大司馬也有,這就是機會,隻是我們這大司馬,一貫會躲,像是泥鰍一樣,滑不溜秋的。
唯一擔心的是現在陛下還沒有下廢太子的決心,我們必須要多籌備幾手,穩操勝算呐。”
劉屈氂也站起來了,稱讚道:“將軍高明,皇上總說子不類父,其實就是對太子不滿。”
李廣利冷哼一聲,“哼,皇上要是對太子都看不清楚,那他還算什麼明察秋毫呀。”
“那……那你說這往下,咱們該怎麼辦呢?”
“把單數變成雙數,先聯合其中一家,乾掉另一家,劉弗陵太小了,還在吃奶,一旦太子倒掉了,我們的機會最大。”
“大將軍的意思是聯合鉤弋弄倒衛家?”
“那是!”
“可是鉤弋夫人哪裡,誰又能說得上話呢?”
“蘇文和江充!”
“大將軍高明!”
“來,喝酒!”
“哈哈!”
……
這邊李廣利和劉屈氂大口喝著酒,大口吃著肉,摟著美人看著歌舞,相互商量著,怎麼更往前一步,好會享受呀。
而另一邊在匈奴的蘇武則截然不同,蘇武遷移到北海後,糧食運不到,隻能掘取野鼠所儲藏的野生果實來吃。
他拄著漢廷的符節牧羊,睡覺、起來都拿著,以致係在節上的犛牛尾毛全部脫儘……
在北海的冰冷深處,他孤獨地牧羊,身影在荒蕪的草原上顯得格外瘦弱和孤獨。
淒風苦雨中,他在破爛的帳篷裡,手持破舊的旌節,凝望著遠方,他的眼睛裡充滿了無儘的哀傷和期待。
蘇武的雙手粗糙且被寒風凍得紅腫,他放牧著那群瘦弱的羊群,為了生存而努力。
他的衣物破舊,食物匱乏,每一天都仿佛在掙紮在生死邊緣。
然而,即使在這樣的困境下,蘇武仍然堅守著他的信念和尊嚴,他的脊背始終挺直,眼神堅定不移。
每個夜晚,蘇武都會望著星空,心中滿是對家鄉的思念,對未能完成的使命的遺憾。
他的心中充滿了痛苦和無助,但他知道,隻有堅持下去,才有可能看到那一天的曙光。
在北海牧羊的歲月裡,蘇武常常獨自一人在寂靜的夜晚吹著玉笛,那憂鬱的旋律彌漫在寒冷的空氣中,仿佛在訴說著他的淒苦和慘痛。
然而,無論生活有多麼艱難,他始終沒有放棄希望,他的眼中始終燃燒著堅定的信念之火。
這是一種常人難以想象那的孤獨、困苦、乃至艱難的生活,但他以堅韌不拔的意誌和精神力量戰勝了一切困難。
他仿佛在告訴我們,當一個人的精神力足夠強大的時候,他是能夠戰勝一切困難的,能夠嘲笑死神的無能。
那一日,蘇武看見遠方有人騎著馬匹過來。
“駕!”
“籲!”
一個威武雄壯的男子,穿著匈奴人的鎧甲,披頭散發的從馬上下來。
“蘇武!”
李陵大叫著蘇武的名字,飛奔過來,他們已經有快十年沒有見麵了。
當初,蘇武與李陵都為侍中,有深厚的情義,後來李陵被派到邊疆,就幾年沒有見了。
蘇武出使匈奴的第二年,李陵便投降匈奴,那七八年前了,他不敢訪求蘇武。時間一久,加之漢武帝殺了李陵全家,他投降匈奴也算是心甘情願了,新的匈奴單於便派遣李陵來北海,就是為了勸降蘇武。
“是我,我是李陵呀。”
divcass=”ntentadv”見蘇武看著自己沒有反應,李陵大叫起來,他很激動,在匈奴,他沒有熟人,在大漢,他已經沒有家人了,現在他見到朋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