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1章生活大於籃球
於飛的70分之夜快速形成了破圈效應。
這幾年,就算是不怎麼看籃球比賽的人,也知道nba近年出了兩個了不起的新人,一個頂著天選之子的頭銜剛出道就敢和喬丹對著乾,被交易到雄鹿後又成功複仇喬丹,帶隊奪冠,成為新生代的代表人物。
而詹姆斯屬於人未至聲先到。
就像阿爾薩斯的父親所說的那句著名的話語一樣——“你出生的那天,整個洛丹倫的森林都在低語著這個名字”——從詹姆斯成名的那一刻起,他已鎖定了nba的選秀狀元,當他被騎士以第一順位選中,他就背負著超越喬丹的使命。
沒錯,在他入行之初,於飛甚至不是他超越的目標。
但隨著於飛在2004年帶隊衛冕,作為新生代的領軍人,他不可避免地被拿去和詹姆斯比較。
比著比著,那些把詹姆斯當作nba救世主的人發現,怎麼小詹樣樣都不如人。
最先產生落差,從而對詹姆斯提出批評的,恰恰是那些認為他可以超越喬丹的人。
現在,大家等了三年,終於等到這場雙雄對決。
可是呈現出來的卻是一麵倒的屠殺。
與其說詹姆斯是惱羞成怒,不如說,是積怨太深後的全麵爆發。
但於飛全場70分15籃板6助攻的遠古神獸數據讓一切對比都失去了原有的意義。
麵對山呼海嘯的差評,即使是耐克的媒體機器也在此刻失效了。
隻有一些與詹姆斯交好的媒體人才敢冒天下之大不韙站出來說話。
且不說這個攻擊角度對一個自稱沒有這些東西的人有何殺傷力,就算說破大天,於飛也就在垃圾時間刷了1分2籃板,其餘的數據都是在詹姆斯在場的時候拿到的。
70分之夜帶來的近因效應是摧枯拉朽的。
這讓那些信誓旦旦地認為詹姆斯不輸於飛的人情何以堪,一些人還能嘴硬,而另一些人,則在輿論上對詹姆斯反攻倒算。
但能說什麼?
比賽輸了50分,數據被碾壓。
“福來,隻要你們還在競爭,這一天遲早會到來。”
詹姆斯單場砍下39分10籃板7助攻固然未來可期。
唯一能指摘的就是於飛的體育道德和競技精神了。
然後是永遠不會在於飛卷入輿論時缺席的《西雅圖時報》:“勒布朗隻是阿克倫的國王,但弗萊是被世界選中的人,隻有搞清楚這件事,我們才能理解那些拿勒布朗和弗萊對比的人有多麼荒謬。”
就是因為太激烈了,才讓於飛覺得,這個反應不能以常理看待。
無論事情要如何發展,有一件事情是可以肯定的,於飛和詹姆斯的關係已經回不去了。
昨晚打完比賽之後,詹姆斯沒有和於飛說話,事後也沒打電話道歉。
林凱文私下裡對於飛說。
《紐約時報》寫道:“從今天起,沒有人可以再說勒布朗可以比肩弗萊,你不可以在弗萊對勒布朗拿到70分之後說同樣的話。雙雄不再是一個話題了。”
紐時打出了主流媒體攻擊詹姆斯的第一槍。
“你覺得這是我的問題,還是他的問題?”於飛問。
於飛同樣沒理由給詹姆斯打電話,兩人對此默不作聲,而外界鋪天蓋地的反詹輿論無疑會加大70分之夜的創傷。
“當然是勒布朗的問題。”林凱文說,“他的反應過激了。”
不過,這也不難理解。
於飛真的可以代入詹姆斯的視角,因為他在喬丹身邊打過球,他知道什麼是“喬丹地獄”。
問題是,於飛從未綁定詹姆斯進行宣傳,而詹姆斯的陣營卻堅持這麼做。所以,“弗萊地獄”的大門是他自己打開的。
這些由於飛帶來的積怨,與其說是於飛做事太絕導致詹姆斯忍無可忍,不如說,是現實與計劃產生了落差,導致兩人漸行漸遠,於飛越好過,詹姆斯越難過,於飛麵對麵表現越出色,詹姆斯受到的壓力就越大。
這條本來就緊繃的弦在於飛拿到60分的那一刻斷開了。
於飛很快就把這件事放下。
以後無論是要做對手,還是敵人,甚至是仇人,他都不介懷,因為從頭到尾,他都不覺得自己做錯了什麼。
一天後,雄鹿與騎士的係列賽第二場開打。
於飛和詹姆斯例行公事地打招呼,但已不再顯得親密。
第一場比賽已經表明騎士無法和雄鹿在相同的水平線上抗衡,於是第二場,為了挽回印象分,詹姆斯對數據的渴望極其強烈。
就算得分比不過,他也想在籃板和助攻上超越於飛。
但可惜騎士隊的版本太落後了。
詹姆斯的想法很好,可騎士並沒有內線幫他卡位,讓他白撿籃板。
而雄鹿這邊,讓於飛撿防守籃板推快攻已經成為體係的一部分。
誇梅·布朗等人雖然少搶很多籃板,但於飛喂餅好吃,而且,於飛的進攻籃板數領跑全隊。
一個隻會撿防守籃板的人就算場均10籃板,也沒什麼可說的,而若是一個場均10籃板的人每場搶到23個進攻籃板,那就了不起了。
於飛並不是刻意地想在數據上包圍詹姆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