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吧,我會讓蘭尼回來。”本內特說,“我會讓他回到管理層,我會讓他成為球隊的主席,如果你願意,我也可以讓他去教練組。”
神滿意了嗎?
於飛一副鬆了口氣的樣子,語氣親和地說:“太好了,我還以為你真的一點都不想要超音速球迷的好感了。看來是我誤會你了,克萊。”
“球迷是球隊立足城市的根本,我怎麼會不考慮他們的感受呢?”本內特回應道。
“沒錯,我們不僅要贏球還要打造球隊文化,最重要的是要加強球隊與社區之間的聯係.”
這可能是nba裡發生過的最荒謬的事情之一。
一個球員滔滔不絕地談論如何讓球隊與當地球迷的關係更緊密。
社區活動通常是球員最厭煩的事情,因為他們要花費大量的時間來代表球隊進行各種各樣的義舉。
對他們自己來說,這固然可以增加自己的球迷,但除了明星球員之外,多一個球迷少一個球迷又有什麼區彆?
本內特心不在焉地聽著,最後隻說:“好的,我會讓人安排。”
幾天後,超音速的季前賽訓練營開營。
這注定是一個特彆的賽季。
於飛身邊除了勞森、林凱文和蒂姆·格羅弗之外,還多了幾個隨行的作家和拍攝組。
喬丹在公牛的最後一季,nba娛樂部門就派出一個拍攝組跟隊整個賽季,拍下數萬個小時的比賽素材來為未來的紀錄片做準備。
今年,於飛以拯救的名義回歸西雅圖,nba娛樂的決策者雖然不知道未來會發生什麼,但這件事的噱頭足夠大,所以他們再次派出了攝製組。
除了聯盟的攝製組,於飛身邊還有來自《體育畫報》的作家傑克·麥卡勒姆,他已經獲得了於飛的授權,將在未來兩年內出版一本關於於飛的自傳。
麥卡勒姆為了方便采訪於飛及其身邊的人,便申請跟隊,超音速這邊也乾脆地同意了。
這些變化讓於飛感覺生活在戲劇之中。
由於身邊有人拍攝大家會不自覺地“入戲”。大家都知道有人拍攝,自己的言行可能會出現在紀錄片裡,所以,開始有人背名人語錄,有人故意做一些蠢事吸引眼球。
最典型的就是超音速隊內的四年級前鋒約什·柴爾德裡斯。
柴爾德裡斯是2004年的樂透秀,過去三個賽季表現得不溫不火,與其他nba不同的是,他來自斯坦福大學,一所看起來不像能產出nba球員的學校。
來自世界頂尖學府的柴爾德裡斯一直以思想者自居,同時也是罕見的敢於挑戰於飛的年輕人。
開營第一天,柴爾德裡斯注意到攝製組的鏡頭總是對準於飛,於是,他向於飛提出鬥牛。
“大飛,我在過去的這個夏天特訓了持球進攻,可不可以請伱指點一下?”
柴爾德裡斯留著複古的爆炸頭,看起來就像70年代穿越過來的人。
“你想我怎麼指點?”於飛問。
柴爾德裡斯自信地說:“1對1。”
本來心不在焉的杜蘭特突然認真地看過來。
趴在一邊接受訓練師按摩的羅伊笑說:“jc,大飛可是不會放水的。”
“不需要放水。”柴爾德裡斯驚人地說,“我未必會輸。”
於飛沒有拒絕的道理。
兩人由投籃來決定開局球權,於飛無懸念獲勝,柴爾德裡斯的投籃看起來就像粗糙版本的肖恩·馬裡昂。區彆是,馬裡昂雖然姿勢醜陋但人家能進,柴爾德裡斯看起來卻不像能進球的樣子。
柴爾德裡斯拍拍手說:“大飛,來吧,你不一定能在我頭上得分!”
可是,柴爾德裡斯的防守破碎的速度比他在投籃上出洋相的速度更快。
於飛虛晃後一步撕開他的防守,隻運一下便收球,大步跨進籃下暴扣得分。
“我看不如這樣吧。”於飛轉過身來剛好對準了鏡頭,“隻要你能防住一球,就算我輸了。”
無論如何,於飛很高興依然有年輕球員敢於挑戰自己,這說明他已經初步擺脫了壞蛋形象。
但這不影響他狠狠收拾一頓柴爾德裡斯,畢竟現場有攝製組,要是當眾出醜,難不成他要沒收攝製組的機器嗎?
嗯,好像也不是不可以。(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