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章寧靜是不可能的(合一)
就在聯盟公布今年全明星賽大名單的時候,超音速悶聲發了大財。
球隊老板克萊·本內特與西雅圖當地的三大電視台KOMO-TV、KING-TV和KIRO-TV簽訂了為期年的轉播合同。
雖然外界不知道具體數字,但《西雅圖時報》透露:“合同價值達到了九位數。”
這也就是說,超音速光靠本地電視台的轉播合同就能確保每年有數千萬美元的進賬。
這在幾年前根本不可想象。
隨後,電視台負責人表示,他們有退出條款。
如果超音速在今年夏天搬遷,合同就將作廢。
現有的一切跡象都在表明,超音速有一萬個理由留在翡翠城,唯獨找不到一個離開的理由。
然而,就在超音速發財的同時,NBA內部正在醞釀一場更大的衝突。
此時距離全明星周末開始還有將近一個月的時間,現任球員工會主席德裡克·費舍爾便給於飛打了個電話通氣。
這算是觸碰到球員工會的底線了,雙方都不可能讓步。
於飛笑了,擲地有聲地說道:“決不能讓他得逞。”
於飛特意問道。
這次勞資之爭的一個主要原因就是小市場球隊的老板們感覺日子過不下去了,要重新分蛋糕。
這種內耗之下,馬刺的穩定性暴跌。
這是個問題,因為於飛在西雅圖過得不錯,管理層和老板就算不以他為馬首是瞻,也差不了多少,他沒理由和資方鬨不愉快。
這讓大部分的老板們都想要設立一個類似於NFL的硬工資帽,並取消所有工資帽的例外條款,包括目前允許球隊以高於其他球隊簽約價重新簽約自家球員的“拉裡·伯德”條款。老板們還要求縮短球員合同的期限,並要求所有現有合同按照他們提出的新係統進行“調整”。
“白鯊”屬於球員工會的黑話,源自上世紀0年代。
這位當初因基德的交易而來到聖城的小前鋒,如今也來到了自己的合同年,但他並不想和馬刺續約。
“弗萊,我們和‘白鯊’們要在達拉斯見麵,我們需要你參加。”
費舍爾心領神會,於飛是球員陣營的領袖,如果要和資方鬥,他這樣的人單單發揮象征性作用是不夠的。
如果隻是去當個背景板,於飛當然不會有其他想法。
心懷不滿的小前鋒卡隆·巴特勒在與杜蘭特的對決中失去了理智。
在賽季結束後的正式談判開始前,勞資雙方要在全明星周末期會麵。這個會麵主要是交換建議,看看彼此到底想要什麼。
可是,如果站在他對立麵的人剛好姓喬丹又剛好有個邁克爾的名字的話,那就不一樣了。
NBA的勞資協議將在0年夏天到期,球員工會渴望在下次協議中取得更多的利益,而許多球隊受到兩年前的金融危機的影響,至今沒有恢複過來。尤其是一些小球市還出現了入不敷出的情況。
因此,馬刺想要交易他。
但要如何喚醒於飛的鬥誌呢?
主場戰勝勇士後,超音速開啟德州之旅,他們將在這裡先後挑戰馬刺和小牛。
於飛說:“我可以給他打分,因為他還有次不必要的失誤。”
賽季中有各種各樣的事情轉移人的注意力。
於飛身為當代最有影響力的球員,自然不可能置身事外。
馬刺方麵,由於鄧肯輪休,超音速的內線全程占據優勢。
於飛自知他所處的位置不可能獨善其身,便問道:“到時候我要怎麼做?”
**維奇不喜歡他的比賽方式。
它開始被廣泛用於稱呼聯盟與資方。
掛了電話之後,費舍爾對身邊的人說:“弗萊決定參戰。”
為了挽回觀眾,NBA球隊會在那些不上不下的角色球員位置上安排白人球員。這些客觀上以膚色優勢淘汰掉黑人球員的白人被稱作“白鯊”。
杜蘭特在他頭上多次命中跳投,而巴特勒想要以同樣的強度回應,但他的許多選擇都遭到了**維奇的否定。
於飛在外線就像三分練習賽一樣接連投進遠投。
今晚,杜蘭特拿到分籃板助攻。
就在他準備掛掉電話的時候,突然想起一件事。
“邁克爾既是發起者之一,也是要求推出硬工資帽的老板之一。”費舍爾說,“他一定會去達拉斯。”
勞資談判隻是其中之一。
“什麼也不用做,我們有專門的談判專家,你隻需要坐在那裡就足夠了。”
山貓絕對稱得上是小市場球隊,那麼喬丹是不是這批想要重啟談判的主導者?
“山貓隊的老板會到現場嗎?”
喬丹現在不就是資方嗎?
杜蘭特除了打爆巴特勒外,在組織方麵也讓人滿意了。
幾十年後的今天,這種現象不複存在,但“白鯊”一詞的含義也發生了變化。
當時,美國的種族主義氣氛濃重,NBA因為大量出現黑人球迷而流失了大量中產階級觀眾。他們認為籃球比賽“太黑了,不好看”。其實,關鍵不是不好看,而是“太黑了”。
這時,外界意識到於飛對杜蘭特真的很嚴格。
而杜蘭特在打出一場好球之後,也散發出年輕人式的意氣風發。
他自豪地談論自己的比賽,麵對於飛給出的分的評分,他說:“我給自己打0分。”
然後,大家又會想,不是於飛對他要求高,而是他對自己的要求本來就很高。
波什經過賽季初的數據萎縮和傷病之後,在新年到來時全麵融入了超音速的戰術體係。
因為球隊不再要求他硬站外線。
他能投三分,但還沒有完全轉化為空間型內線。他依舊保留了猛龍時期的核心能力,隻是在賽季初差點把自己打得退化了。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波什才是羅伊受傷的最多受益者。
本來超音速是不需要波什發揮核心之力的,現在羅伊傷了,外線雙核變成一個,於飛轉型之後,已經不要求身邊的內線全部成為誇梅·布朗這樣的工具人。
這種不盤剝隊友發揮空間的大核打法被卡爾譽為持球核心的終極形態。
而於飛轉型成功的紅利,在羅伊受傷之際,被波什吃到了。
隻看新年之後的數據,波什場均數據達到分0籃板,比起猛龍時期不遑多讓,而於飛在初期的爆發之後,場均得分逐漸從0分下降到分,而且,按照他現在的得分勢頭,最終可能下降到分左右。
本該猛吃羅伊受傷紅利的杜蘭特,雖然打上了夢寐以求的三號位,但他的球權沒有增加,戰術地位也沒有增加,反倒是對他拿球後的條條框框增加了。
於飛對他的要求也變本加厲。
因此,大多時候,杜蘭特是掙紮與痛苦的。
他不是於飛。
他無法做到於飛在三號位做的那些事,他有自己的特點。他最大的特點就是進攻,而於飛對球權的掌控力遠強於羅伊,他所受到的禁錮遠比羅伊在時更大。
但杜蘭特真的沒有資格抱怨。
因為於飛限製他不是為了打壓他,嚴格意義上來說,這是為了讓他變得更好。
證據就是杜蘭特在出任三號位後,場均助攻從個增加到個,雖然失誤數也增加了,但這恰恰說明他支配球的機會比以前多了。
看到這個情形,耐克當然坐不住。
當杜蘭特以“擔心被於飛責罵”為由拒絕賽前采訪時,耐克開始炒作於飛霸淩與打壓隊友給自己牟利。
可是他們炒作了半天,發現於飛的場均出手數不僅沒有增加,還呈現出緩慢的下滑趨勢。
倒是克裡斯·波什的場均出手數漸漸增加到每場次出手。
所以,最後是波什這個來抱大腿的打壓了杜蘭特嗎?
這種倒反天罡的結論隻會惹人嘲笑,於飛打壓杜蘭特的輿論不了了之。
但關於於飛嚴厲帶隊,並且拒絕任何人超脫體係之外的聲音卻漸漸變大。
幕後有一股力量,他們迫切需要在於飛這個全方位立體的防禦中撕破一個缺口,如此才能打破唯一帝國給於飛塑造的神聖形象。
PN的資深作家查理·羅森在於飛給杜蘭特打分之後寫道:“弗萊·於正在變成當代的奧斯卡·羅伯特森。重要的不是你的表現,重要的是你有沒有按他的計劃打球。一切計劃外的事情都是不允許的。”
超音速的更衣室裡,氛圍與外界完全不同。
基本沒人談論評分的事,倒是有很多人在聊推特。
誇梅·布朗最近發現,有一個名叫“quirsultan”的推特賬號異常活躍。
每當布朗發一條自吹自捧的推特時,這個號就會快速過來留言,並且,內容通常是貶低他的。
“我也見過這個賬號。”小奧說,“他在NBA相關的話題下很出名。”
“這個家夥連弗萊都攻擊,他到底是誰的球迷啊?”
“看起來像是勒布朗的球迷。”
聞言,布朗說:“這就正常了,隻有那個人的球迷才會這樣。”
杜蘭特敏感地聽著隊友討論著自己的互聯網化身,心中不免竊喜。
他可以在屏幕外無所顧忌的辱罵彆人,但對方卻不知道自己是誰,唯一能做的就是把自己拉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