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到這話,朱允炆心中不由生出感動。
“給大兄辦事,不辛苦。”
朱英搖頭道;“修訂大明律法,並不是為我辦事,而是給天下的百姓辦事。”
“我之所以讓你把律法定得如此細致,最大的原因就是讓遭受到不公的百姓,可以根據這本律法書,來平冤屈。”
“可以說這本律法書跟整個大明的未來,都是息息相關。”
聽到大兄的教導,朱允炆低頭回道:“謝大兄提點。”
朱英見氣氛有些凝重,便就起身拍了拍朱允炆的肩膀:“不管怎麼說,這件事辦得很漂亮,沒有辜負為兄對你的信任。”
“說吧,有什麼需要獎賞的,能夠答應的,為兄必然會答應。”
聽到這話,朱允炆的腦海裡,想起了娘親的囑咐。
便就硬著頭皮說道:“大兄,我也想海外建藩。”
“哦!”
朱英有些詫異的看向朱允炆,隨即又釋然起來。
這番有些難為情的模樣,顯然不是出自那自身的本意,必然是有人在後麵支招。
朱允炆平時親近的,也就那麼幾人。
李景隆,黃子澄,還有呂氏。
深入一想就知道,三人也就唯有呂氏了。
李景隆是跟著朱棣跑的,這也不是個新鮮事了,單單幫助燕王朱棣招賢納士,就已經明白。
黃子澄也不會是。
因為他是個讀書人,更是一個文人。
作為文人的黃子澄,更多的想法就是留在京師,而不是跑到某處窮鄉僻壤當個土皇帝,雖然現在的黃子澄,其實也沒什麼選擇的餘地。
是以隻剩下呂氏了。
從呂氏和朱英的關係上來說,本就是件很尷尬的事情。
朱英可不會去認這個繼母,這一點呂氏心裡頭也非常的清楚。
若是朱英當了皇帝,那就更加的尷尬了。
俗話說得好,隻有皇帝讓你尷尬的,哪有讓皇帝尷尬的事情。
到了那個時候,可就不好說了。
“想好去哪了吧。”朱英直接問道。
朱允炆一愣,因為按照娘親給的可能中,並沒有現在這麼一出。
他都已經準備好了各方麵的說辭,怎得到現在就全部用不上了。
“回大兄的話,我還沒有想好去哪裡,一切任憑大兄安排。”朱允炆作揖道。
算是把這個皮球,又重新拋回給了朱英。
朱英也乾錯,起身後走向書架那邊,從上麵拿出來一個簡易地圖,遞給朱允炆。
“這是如今大明之外的一些地方,雖說是海外就藩,但也不能太遠了,倒不是彆的原因。”
“想來對於大多數的地方上來說,比之大明肯定不同,可能會需要許多的糧食,軍士。”
“在這方麵,若是有了什麼難處,大明這邊也好方便支援。”
“並不是說,離了大明,就不是大明的人了。”
“可是明白了我的意思?”
聽到大兄的回答,朱允炆接過地圖,深深拜謝。
他知道大兄應該已經都猜出來了。
“行吧,你先回去歇息一下,這本新的律法,為兄還要仔細查閱一番,可能還要帶來許多修改。”
聽到大兄開口了,朱允炆自然也沒久留的必要。
再說現在的他,也沒想到大兄答應得這般乾脆,他得回去春和殿,跟娘親商議一番。
春和殿中,早就準備好的呂氏,正在等候朱允炆的歸來。
看到回來,便就揮手讓周邊的宦官宮女退下。
“你大兄是如何說的。”
聽到娘親的問話,朱允炆便就一五一十的將剛才的情況講述出來。
呂氏聽完後,輕輕撫了下胸口。
太孫這邊沒有反對是在她的意料之中,如此乾脆反而讓呂氏浮想聯翩、
拿過圖紙,呂氏擺在案台上,便就招呼朱允炆一起查看起來。
最近的呂氏,也是一直在查看有關的書籍,對於大明之外的認知,算是加強了不少。
“其實對於我們來說,最適合的地方,反而是高麗。”
“高麗現在為太孫所掌,又調了十幾萬大軍跟著一起討伐倭國,國內的勢力正在不斷的下降。”
“但是為娘覺得,這麼好的位置,你大兄也不太可能同意。”
說完之後,呂氏的手指便來到了安南一帶。
安南暫時是不用考慮的,因為早在去年,就已經有五萬精銳,前去支援安南王室。
呂氏的目標,就是安南周邊的國家。
首先在邊境地帶,有著大明的駐兵,以朱允炆皇孫的身份,若是遇到困難,自然可以尋求幫助。
其次現在的安南情況,雖然呂氏沒有什麼了解,但也能猜出,定然不會太平,局勢相當複雜。
在這個時候去安南周邊國家建藩,相對來說阻力就已經減少了很多。
“那麼娘親,我們到底應該選擇哪裡呢。”
朱允炆看了半晌,對於那裡的小國也沒什麼認知,隻能開口問道。
呂氏微微沉吟,最後落在安南下方,占城所在。
“便就是這裡了。”
朱允炆仔細的看了看地圖,問道:“娘親,這裡是不是離得太遠了一點。”
“和大明邊疆間,還隔著一個安南,若是有什麼事情,恐怕也能招架。”
“我看咱們不如選一個靠著大明邊境的地方吧。”
呂氏搖頭道:“炆兒不懂,你大兄派遣了五萬精銳,你當真以為是為了幫助安南嗎。”
“不,恰恰相反,他是想把安南整個都收入到大明疆域中來。”
“而占城這個地方,看似遠離大明,實則隻需建造船隻,就能直接離開,先行保障住自身安危。”
“且從占城出發,不管是去瓊州亦或是廣西一帶,都極為輕便。”
朱允炆似懂非懂的點頭。
不過有一個地方他聽懂了,娘親所選的地方,保命無憂。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