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雅爾的命令下達與否,已經沒有了區彆。
divcass=”ntentadv”北元的異常很快就被監視的明軍發現。
消息傳到了傅友德這裡。
“傳令全軍,整備出擊。”
聽到北元想跑,傅友德並不意外,他對於北元的構成還是非常熟悉。
在此前,他就安排了兩千騎兵繞後埋伏,阻斷北元的後路。
並非是他不想派出更多的人,兩千騎已經是極限了,這些基本上是在戰場上還保存有體力的將士。
明軍的騎兵都是在自己戰馬旁邊休息,聽到軍令後當即翻身上馬,再次作戰。
北元丟棄了那些奴隸兵,騎著馬就開始跑。
茫茫平原,實際上逃跑成功率還是很高的。
尤其是對於輕騎兵來說,明軍多著重甲,速度自然不可能太快,續航也沒有他們持久。
這個時候,傅友德的後手就體現了出來。
在北元撤退的路上,兩個千騎軍出現,開始對北元軍進行攔截。
麵對數萬北元軍,其實兩個千騎隊伍還是有些緊張的。
即便有著再好的盔甲和武器,兩千對數萬是沒有勝利的可能。
不過他們的擔心顯然是多餘了。
在這個時候,所有的北元軍都一心隻想著逃跑,他們恐懼後方的明軍主力。
看到攔截的明軍,當即嚇得半死,趕忙從左右散開跑路。
這個時候去衝擊攔截的明軍,自然是能夠取得勝利,可是他們也會被拖住,後麵的明軍一旦追趕上來,全部都要死在這裡。
要攔截,也是彆的部族去攔截。
“不要去管那些北元重騎,打輕騎兵。”
千騎長察罕大喊一聲,隨即帶領著自己的千騎去攔截。
另外的負責埋伏的千騎長桑敬心領神會,當即也朝著輕騎兵衝殺。
這樣的選擇非常明智,因為輕騎兵沒有辦法給他們帶來傷害,即便是那些重騎兵的速度要更慢一點。
砰砰砰的槍聲不斷響起,大片北元騎兵落馬,或是戰馬被打中倒地。
兩個千騎隊伍避開北元軍的重騎兵,在輕騎兵的隊伍裡肆意殺戮。
這個時候的北元軍隊早已經嚇破了膽,哪裡敢去糾纏,況且他們的箭矢都不能破防,即便是近身作戰,也需要七八個輕騎去圍殺一明騎才行。
在這個逃命的時候,即便有心想要反抗的北元騎兵,也得不到同伴的幫助。
後邊傅友德率領的大軍也很快的追趕了過來。
不過在跑路上,輕騎兵確實是一把好手。
那些重騎兵在見到明軍主力追上來的時候,就開始丟棄身上的盔甲。
這個時候逃命才是第一要務,盔甲什麼的,太礙事了。
丟盔棄甲,莫過於此。
這一路追趕,一直追到將近天黑才算是結束。
天黑的時候,已經是亥時了。
傅友德也收攏了軍隊,收編俘虜跟戰馬。
足足追擊了上百裡地界,不過對北元軍隊造成的傷亡,也才堪堪三四千。
這多數還是攔截的兩千騎造成的。
“這些韃子,實在是太能跑了。”
有將士吐槽道,很多人都是累個半死,在這次追趕中也沒能殺死一名敵軍。
他們披甲,自然跑不過輕騎。
隻能是圍堵攔截的方式,才能留下一些敵軍。
傅友德累得夠嗆。
當即下令原地休息,等明日天亮後,再行返回。
大多數的俘虜都是被火繩槍打下來,也就剩半條命了,稍微好點的就是戰馬被擊倒,從馬上滾落。
重傷的俘虜被處死,其他的俘虜就用繩子捆起來,等到明日再行帶回。
至此,這番明軍跟北元軍的大戰,以明軍大勝而告捷。
次日,當傅友德帶著上萬俘虜返回的時候,徐輝祖等人瞪大了眼珠子。
太快了。
僅僅隻是一日的功夫,就帶回來了上萬餘俘虜,大敗北元軍,這簡直不可思議。
“果然不愧是穎國公,當真是所向霹靂。”
“我就知道穎國公必然可大敗北元,隻是沒想到北元在穎國公下,連一天的都堅持不住。”
“穎國公真神勇也。”
徐輝祖這邊的將軍們,當即是拍著馬屁。
傅友德對此早就習慣了。
“老夫老矣,大明的未來還是屬於你們年輕人的。”傅友德感歎著說道。
從這一戰中,傅友德已經感覺到了身體的不支。
他麾下的這些騎兵們,年齡普遍在二十多到三十多的,基本上達到四十年紀的都沒幾個。
旺盛的精力,傅友德無法相比。
此刻在傅友德的心中,已經決定在此番烏斯藏都司戰後,就回到朝廷,向陛下乞骸骨,告老還鄉。
大帳內,傅友德問道:“可有發現北元求援之人。”
徐輝祖點頭道:“確有發現,按照世叔的交代,我等並未將其強行留下,放了幾人過去報信。”
傅友德道:“帖木兒軍得到消息,必然會派兵支援北元,此刻他們尚且不知北元已被擊潰,正是我等伏擊帖木兒援軍的好時機。”
“此番可分為兩路,一路對帖木兒援軍伏擊,另一路則探查帖木兒軍營地所在。”
“帖木兒軍最為狡猾,如若被他們知曉北元大敗的消息,則必然撤兵移營,再度肆虐吐蕃,因此此戰極其關鍵,必然要將帖木兒主力軍擊潰。”
“如此方可徹底將帖木兒軍趕出吐蕃。”
傅友德思路清晰。
對於帖木兒軍,就不能像是對北元軍那樣了。
因為在帖木兒主力軍中,有著大量的火炮。
這些火炮對於明軍騎兵有很大威脅。
朝廷打造這些騎兵,可是耗費了大量的錢財,如若是折損過大,即便是贏了也會遭到朝廷的責罰。
在這晚年之際,傅友德可不想落下壞的名聲。
因此跟帖木兒的對戰,必然是騎兵跟步兵協同,主力在於步兵,騎兵則是抓準時機給出致命一擊。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