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誇石遊街,顛倒黑白!
熒惑守心,火流星墜於長安城東,山穀之內!
這件事情沒能瞞得住任何人,欽天監老監正司馬公,請辭的折子連遞了三次,都沒有應允。
那塊半丈方圓的朱紅色巨石,在進了王宮後,侍衛統領徐崇山,當即接管了看守的要物。
素來藝高人膽大的徐崇山,亦是深感到陛下的英明,千載的唐國,又有書院為靠山,怎會因一火流星墜落、一次詭異的天象而生亂?
於是在唐王宮侍衛統領徐崇山的安排下,專職給唐王室製璽的工匠們,搜羅古籍在這塊半丈反方圓的朱紅色巨石上,篆刻下了‘昊天神諭!’
原來上麵那自然造化的字跡,早就被鎮國將軍許世,以莫大的手段,一一抹平了。
幾乎在一夜之間,在天樞處、暗侍衛的不懈努力下,再無一人敢於,造謠前兩日的詭異天象。
唐王也是順勢,拿下了幾家跟神殿眉來眼去的朱紫門戶,這讓那些想通過墨池苑,跟道門真修搭上關係的朱紫門戶的主事之人,可以說是嚇破了膽子。
一旦唐帝國進入了某個狀態下,沒有那家朱紫門戶能夠擋住,有書院背書的唐王室的‘生殺予奪’,顯得格外的恐怖。
沒有哪一家朱紫門戶,能夠抗衡唐王室的生殺予奪!
這裡是唐帝國,而不是人世間紛紛亂亂,你家登台,我家唱罷的諸國。
沒有人能夠製衡書院的情況下,自然沒有人能夠製衡,唐王的生殺予奪之事。
朱紫門戶們豢養的豪奴、死士,在麵對帝國的精銳時,總是顯得格外的力不從心。
年關將至,伴隨著隨著寒風飄落的雪花,菜市口砍了一個人頭滿地打滾,唐國的圍觀的百姓,盲目的聽從這帝國官吏們,宣讀著這些該殺之人的罪名。
人人都該死?無一冤假錯案嗎?
沒有人會在意,隻要唐國普通百姓不知道,那麼唐國就是沒有冤假錯案,誰會不相信,帝國清廉之士所言的話語呢?
這更像是一場狂歡,沒有人在乎那些被砍頭的人,究竟犯了什麼罪,普通百姓隻知道,自己心中的怨氣得到了宣泄。
不過這究竟是一場怨氣宣泄的結束,還是另外一場怨氣宣泄的開始呢?
“鐺”
羽林軍的軍卒,明火執仗的護衛著,馬車上那塊朱紅色的巨石。
石頭上,有昊天的神諭‘昭昭有唐,天俾萬國;壽命昊天,既壽永昌!’
那來自兩千三百年前的文字,讓整個長安陷入了一場轟動,那些潛藏在唐國的神殿暗碟,已然發現了這件瞞不住人的事情。
這大概是神殿的至暗時刻,昊天神拋棄了他的子民,選擇一個沒有信仰的唐國。
“昊天神諭‘昭昭有唐,天俾萬國;壽命昊天,既壽永昌!’”
長安城中的百姓們,仿佛吃了蜜桃一樣,自發的歡呼著,全然忘記了前幾天夜裡,那詭異的天象,就連長安城陰溝裡麵的乞丐。
也為唐國歡呼著,哪怕沒有人認為,這樣的乞丐,是唐國的子民。
唐帝國的官員們,向來是能言善辯長袖善舞,漂亮話誰都會說,可事情卻少有人會去做。
與此同時,有令從王宮內出,著令唐國禁‘星象天文之書!’
羽林軍護送著那塊朱紅色的神石,誇街遊長安,這正是唐王的意思,與民同樂之意。
清幽的南城,也被這突兀到來的喧囂聲打斷了,誇街的神石入了清幽南城。
自國師府前行過,敲鑼打鼓的聲音,驚擾了剛剛睡醒的顏瑟,走出國師府門的顏瑟,看著那朱紅色巨石上的字跡,心中已然是不知該說些什麼。
“師兄,陛下將此事鬨大了。”
“熒惑守心,火流星墜於長安之東,字曰‘天神將死,黃天當立,歲在甲子,天下大吉!’”
“兩千三百年之乾文,真無人識否?”
他們早年間在神殿求學,讀過不少典籍,也見識過不少古老的經文,千年的唐國悠悠,可神殿卻不止是一千年啊!
兩千三百年前的那一場天象,對於陛下而言隻是一件笑談,可對於神殿中的典籍上,卻是真實不虛的事情。
神殿有載,乾文曆曆在目,熒惑守心,乾皇死,而地分!
顏瑟看著朝著太平觀,而去的誇街軍卒,心中莫名的感覺有些不對勁,他說道:“無力怎樣陛下,已經做了此事,那天見到原文之人,本就沒有幾人。”
“這是桃山上,那位掌教大人的至暗時刻,昊天不眷顧桃山了!”
“可陛下此舉,一旦露出了馬腳,恐怕便是舉世伐唐的開端。”
他的老師是神殿上一任的掌教,對於神殿那些荒唐人的做法,亦是一清二楚。
或許平日裡爭權奪利、互相的掣肘,但是一旦麵對,‘舉世伐唐’這一個目標。
神殿上下皆會同心戮力,這是神殿掌教、神官們,最願意看到的事情了。
李青山神色凝重的說道:“您說的是天諭大神官?”
顏瑟言道:“天諭之玄妙,人世間無人可信,掌教亦是多有不信,可天諭終究還是天諭。”
“那是昊天在人世間,最為虔誠的使者?”
李青山遂問道:“那光明大神官呢?”
顏瑟冷冷一笑,說道:“真要是虔誠,神殿千年前的那位光明大神官,就不會叛逃了,叛逃也就罷了,還帶走了明字卷天書。”
“衛光明真要是虔誠,就不會跑下幽閣,重入天啟了。”
光明大神官虔誠於光明,裁決大神官虔誠於誅殺異端,唯有天諭大神官,虔誠於昊天。
至於掌教嘛?
隻能道一句‘荒唐!’
李青山眼中滿是不可思議,“光明大神官,叛教了?”
走到了街道上,準備前去太平觀登門造訪的顏瑟,連連擺手道:“青山啊!我可什麼都沒說啊!”
叛教的光明大神官,這話可不興亂說啊!
街道上,北風呼嘯而過,飄飄灑灑的雪花,尚未觸碰到那塊神石上,就已然是消融得一乾二淨。
得到了陛下令的羽林軍,在太平觀的門外敲鑼打鼓,好不熱鬨!
靜臥馬車上的神石上,那一行乾文,一覽無餘,有南門觀的修行者滿目的開懷跟隨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