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3章人世間之戰,子夜時分,佛祖來此,滅佛!
人世間,極西荒原深處,那座天坑底部的密林中。
隨著好一陣,蟲兒的鳴叫聲響起,那年輕僧人,看向了頭頂,那輪已然出現的明月。
曾經在去往,西天靈山之地,聽覺者講經時,他應該見過那一輪明月。
隻是此人世間,無數萬年不見月,如今終於見月。
“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秘多時,照見無緣皆空,度一切苦厄.”
“.”
年輕僧人誦讀著覺者的經文,邁著矯健的步伐,朝著那座天坑崖壁上,雕梁畫棟數千年的佛寺走去。
寺廟不在地上,也不在地下,而在那崖壁之上,處於天坑的低下,千萬百姓的天上,於是這座寺廟,逐漸有了懸空寺這樣的稱謂。
或許,佛宗真的應該感謝夫子,還有書院後山。
否則神殿,如何會看著,這樣的一個異端,在自己的眼皮子低下,跳過來跳過去的勢力呢?
隻是因為神殿跟佛宗,在夫子這個敵人的威脅下,才走向了媾和。
否則,就憑借佛宗,囚禁上千萬的昊天子民這一項,就足以讓神殿,在人世間掀起一場,聲勢浩大的滅佛了。
月明星稀,天坑底部的陷入了一片沉寂,那些勞作了一天的人們,回到了家中,將供桌上拜訪的食物,進行了更換後。
跪倒在了蒲團上,虔誠的誦讀著佛經,在天坑底部那些大族的眼中,雖然天坑中的人們,日子過得的確有些困頓,但好在這些百姓,萬分的幸福。
因為懸空寺,為天坑製定了,所謂幸福的標準,無論是唐王李仲易的禦弟黃楊,還是名滿人世間的大德高僧岐山,皆是從這座懸空寺走出。
因其無力改變,天坑底部的種種,故隻好不與其同流合汙!
年輕僧人走得很慢,但是一步卻有,數百米之遠,忽而慢,忽而快。
不過是片刻功夫,年輕僧人便走到了那陡峭的崖壁前,在陡峭的崖壁上,有一條被刀刻斧鑿,開辟出來的山道。
那是一條近乎與地麵垂直的山道,這也是為數不多,能夠通往懸空寺的道路。
年輕僧人回首,看向了那阡陌縱橫的天坑底部,說道:“一切罪孽因我而起在,自然應由我終結,上善若水,滌蕩乾坤。”
“今日,人世間之佛,滅佛而至懸空。”
那是他曾經留下的法,可是數千年的流年輾轉,早已滄海桑田,物是人非了。
年輕僧人牟足了起立,朝著石壁上的山道跳去,僅僅是一躍之間,便縱身而上,八百多丈。
一道殘影忽的出現在了,站在密林邊緣處的葉蘇眼簾內,他看著那年輕僧人的身影,說道:“昔日創建了佛宗的佛祖,今日來到這懸空寺滅佛。”
“若是講經首座知曉此事,不知會作何感想。”
“佛宗懸空寺,人世間的不可知之地之一,可是碰見了,昔日的佛祖,亦隻能是昨日之黃花了。”
或許那年輕僧人會死,可是在那年輕僧人死之前,偌大的懸空寺,又有幾人能活呢?
雪山洪水冰融至,傾泄直下的那一刻,沒有一滴水,是無辜的存在。
懸空寺如此,神殿又該如何呢?
他的老師,知守觀的觀主,讓他來此天坑底部傳道,傳的是道門之道。
道可道,非恒道也;名可名,非恒名也!
西陵神殿幾經興衰,或許也到了,該要落幕的時候了,永夜或許不會來了,可是人世間,依舊是戰亂頻發。
在這一場,舉世伐唐中,很多人注定,見不到明年秋,那豐收的稻香了。
陳玄平靜的目光,掃視著天坑底部,那忽明忽暗的人間燈火,言道:“此間百姓,被佛宗懸空一脈,圈養了數千年的時光。”
“道上一句祖宗十八代,也不為之過,所以這些人們,對於佛宗的一切,會很是畏懼。”
“唯見此山開,唯見懸空隳,唯見佛寂滅,方有人敢於去,走去這座天坑,看一看那,真實的世界。”
“不識廬山真麵目,隻緣身在此山中。”
“上千萬的百姓,數千年的圈養,在他們的骨子裡,已經形成了,對於佛宗的依賴。”
“是故,當以道德教化之!”
“修行者功業最大,莫過之於教化。”
“知守觀的觀主,正是因為看重你,才讓你來此天坑底部,以道德教化,這上千萬人。”
人心難測,唯以道德約束。
可待到懸空隳,佛寂滅的那一刻,天坑底部便是,所謂的末法之世。
在這樣的末法之世中,即使是有人行以教化,亦是一件極為困難的事情。
上千萬從來都沒有,看到過真實世界的人們,當發現自己,祖宗十八代以來的信仰,所崩塌的那一刻起,必然將是一件,極為殘酷的事情。
這便是他來此,天坑底部的原因所在。
葉蘇歎息道:“我在悟通生死觀的那一刻起,其實就已然背離了昊天的教義。”
“既然昊天神,公平的對待世人,那麼為什麼,還會偏愛光明神座,以及天諭神座呢?”
“這或許應是一件大逆不道的事情,可直到聽聞了,某些真相之後,方才知曉,那位昊天神,才是真正的大逆不道。”
“若論大逆不道,無人能出,昊天神左右!”
“陳真人,葉某告辭,這裡或許,就是我的歸宿。”
他這一生很是漫長,自幼便被知守觀的觀主,收為了親傳弟子,一路順風順水。
直到遇見了書院大先生,他便變得不在驕傲,甚至孤獨。
而後周遊人世間諸國,自以為悟通了生死觀,方始出觀。
可直到如今,他才知曉,原來他一直,在大道的門檻之外,來回徘徊著。
或許曾經的某個時刻,他也曾經遠遠的看見過,大道的身影。
如今,向道而去,朝聞道,夕死可矣!
那在人世間強大到了極點,足以觸碰湛藍青天的道劍,悄無聲息的腐朽,掉落在了密林的邊緣。
那強橫到,足以瞬息之間,步入六境的修為境界,也在逐漸的跌落。
先是跌落到了,洞玄巔峰,而後更是跌落到了,不惑境界方才止住。
能放棄唾手可得的六境,能放棄那身為道門知守觀天下行走的身份,能夠放棄未來,繼承知守觀的誘惑。
自行隳境,隻為傳道,堪為道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