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大秦的未來,一片光明!
漢武城,秦府庭院內。
嬴子修身旁站著張良與諸葛亮。
此時,三人望著身前手書上所寫的嬴政意思,齊齊陷入了沉默之中。
嬴子修沉默中帶著感慨。
咋說呢?
政哥,還是那個政哥。
萬裡長城這想法,起初就是曆史上的政哥想的。
如今在這九州,政哥為了抵抗北原,依舊想出了這一想法。
而其實,他不過是在抄襲曆史上嬴政的創意罷了。
嬴子修心中自嘲一笑。
隻是。
在其身旁的張良、諸葛亮二人卻不這樣認為。
三日前,他們聽到嬴子修說要修建萬裡長城的想法時,就已經極為震撼於嬴子修的魄力。
壓根沒想到,嬴子修居然會有這等魄力。
然而現在。
看著嬴政與嬴子修的想法不謀而合。
張良與諸葛亮所感受到的隻有,恐懼!
對,就是恐懼!
恐懼於嬴政嬴子修父子的默契,恐懼於嬴政嬴子修父子的滔天魄力。
秦始皇嬴政,奮六世之餘烈,一統六國。
而如今,他正值壯年,即便武道並不高深,卻也能活個一百多年。
也就是說,他在位的時間,可能還要再延續個四五十年。
四五十年,嬴政所能做的事情太多了。
而嬴政之後,還有嬴子修接掌皇位。
這兩位極為又魄力的君主,能帶給大秦什麼?
張良和諸葛亮,簡直不敢想象那樣的場景。
而今九州,哪一皇朝算是有不錯的繼承人?
大唐嗎?
太子李承乾?
算了吧。
李承乾才能雖然有,但有些事情上過於冒進。
他若是接掌大唐,李元霸若在還好。
李元霸一死,大唐必定極短時間跌落第一皇朝寶座。
甚至,李承乾守江山都不一定守得住。
而大唐除了太子李承乾外的其他人。
如魏王李泰、李治等人。
這些人雖然身為大唐皇子,也都有一定才能。
但說他們能坐好那個位置,能比肩李世民,可就誇張了些。
大唐立足於九州第一皇朝之本。
一直都是李世民這個人。
以及,大唐戰神李元霸。
李世民在其中的重要性,甚至還要超過李元霸。
所以,大唐能再出個李世民嗎?
不可能的。
簡直就是癡心妄想。
說完大唐,大宋呢?
趙匡胤雖然是二品天人境強者,卻也有壽元到儘頭的哪一天。
而他的一眾兒子之中,沒有出彩的。
反而是其弟弟大宋晉王趙光義有大宋繼承人之稱。
此人才能不錯,但是和趙匡胤是一個性子。
二人,都是那種安於現狀,隻能做守城之君的人。
讓他們爭霸?
算了吧。
北原,成吉思汗的幾個兒子之中,卻是有不錯的長子術赤。
而後,還有北原太孫忽必烈。
這都是能者。
隻是北原地處遼闊。
在那片大平原上,一直都隻有一個王,就是成吉思汗。
成吉思汗一死,有誰能確保自己一定能壓得住所有人,登臨北原王位?
嗬嗬。
成吉思汗,北原因他而成就。
也將,因他而分崩離析。
他一旦死,將導致北原不複以往。
北原皇朝或許會保留下來大部分實力。
但再想像現在這般鼎盛,九州軍事實力第一,千萬鐵騎。
那就彆做夢了。
不論是術赤,還是太孫忽必烈,都沒有這個能力。
這個能力,隻有成吉思汗有。
再往後,說到大明。
大明確實有英明繼承人,太子朱標。
然而,朱標的身體,大家都知道。
除了朱標,也就一個朱棣可堪醫用。
太孫朱雄英尚且年幼,能不能成長為一代帝王尚未可知。
所以,大明的情況也不容樂觀。
最後的大清……
不提也罷。
大清經曆過康熙、雍正兩位帝皇後,算是走上了一個鼎盛時期。
如今乾隆,治國能力也算不錯。
但大清內部勢力太過繁雜,問題根深蒂固,貪腐、腐敗、宦官、後宮等等問題太過嚴重。
乾隆還能勉強壓製形勢。
可若是他兒子繼位。
張良和諸葛亮心中隻能嗬嗬。
最後,大秦。
大秦始皇嬴政,其實是個和成吉思汗一樣的人物。
大秦的朝堂,從來不算特彆強盛。
與大唐、大明等一比,差了太多。
不論是從文官,還是武將上,都遠遠低於九州大型皇朝水平。
嬴政,幾乎是憑借一己之力,磨平了大秦與其它皇朝的差距。
這是嬴政的逆天之處。
但也正因為他之逆天。
讓大秦和北原的處境幾乎差不多。
嬴政一死,無人能再挑起這個大梁。
嬴政是一個人,卻做到了非人的事。
大秦帝國,因他而在。
也終將因他,而亡。
當然,這是張良、諸葛亮從前對大秦的評價。
現在就完全不同了。
因為大秦除了又嬴政外,還有嬴子修。
還有他們身前這位大秦九公子。
嬴子修在,可接替秦皇之位。
甚至。
張良和諸葛亮震撼地看著嬴子修。
這位大秦九公子之才能,不會輸給嬴政!
大秦有兩世英明皇主,結果會是如何?
二人預計,如若不出意外,大秦將穩坐九州第一皇朝之位。
而屆時,大唐、北原、大明等等都有所衰落,大秦的機會豈不是就來了?
張良和諸葛亮呼吸有些急促。
而今大秦,也不全指著嬴政。
還有韓非、李斯等有才能之大臣。
武將一方,也有王家、蒙家,嬴子修一脈。
甚至,還有嬴子修,有他們二人。
這大秦的未來,一片光明啊!
張良和諸葛亮齊齊震撼地看著嬴子修,滿眼的激動與複雜。
鹹陽,章台宮內。
嬴政手中拿著手書,仔仔細細地觀看。
看完,他將手書放下,哈哈大笑出聲。
“哈哈哈哈哈!”
“想不到,子修居然與朕之想法一般無二!”
“萬裡長城!”
嬴政大笑說著,門外候立的蒙毅有些聽不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