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5章乾隆的茫然!
嬴子修靜靜沉吟片刻,但還是理不清腦中頭緒。
哪怕他逆天悟性,但也用不到這裡。
嬴子修看向下方的紫禁城,眼神不免一冷。
當務之急,還是覆滅大清為要緊。
隻要覆滅大清,大秦就能從中獲得不少好處,從而提升自己。
一切的危機,他嬴子修接著便是。
而此時的紫禁城內。
城牆上,富察傅恒身後站著自己的幾個兒子,共同指揮大軍防守。
此時的紫禁城。
已經不複最初時那般繁華闊氣。
而是多了好幾個被大炮轟出來的口子。
雖說。
這方世界是武道世界。
但陣法這類東西,可並非武者能玩通的。
傅恒身為超凡強者。
卻也並非是無敵。
他最多能做的,就是親自出手攔截一些炮彈。
但卻不可能百分百都攔截下來。
於是,也就導致了如今紫禁城城牆的破敗。
雖然還能防守,卻也被撕開了一些口子。
玄甲軍和嶽家軍的幾次進攻,也讓傅恒疲於應對。
揉著眉心,傅恒自從大清被突襲後,臉色就一直是如此凝重。
傅恒最出色的兒子,老二福隆安看向他,臉色擔憂。
“父親,您先去休息一會吧,玄甲軍和嶽家軍剛退走,我們來防守一會。”
其餘幾位兒子也是不斷勸解。
但傅恒卻是搖頭。
大清現在正處危難之際,他能下去休息嗎?
不能。
身為大清總領兵,傅恒身上的膽子很重。
一旦他有所鬆懈,大清可能就會因此覆滅。
那不是傅恒能承受,也不是他想承受的。
搖了搖頭。
傅恒擺擺手,並不多說。
幾位兒子一見,也頓時歎息著搖頭。
這時,傅恒看向了老三福康安。
“康安,王公公回去將消息通知陛下了吧?”
福康安點點頭,臉色沉重。
“大皇子和太子殿下戰死的消息,已經傳回去了。”
傅恒無奈點點頭。
就在昨日。
大清大皇子永璜,以及大秦皇太子永聯。
二者為了相互表現,齊齊率軍出城抗擊。
但玄甲軍和嶽家軍戰力,又豈是二人能想象的?
結局就是,一發神機營的炮彈落下。
就連傅恒都沒來得及救援,就導致二人戰死戰場了。
傅恒很無奈。
戰爭時期,皇長子和皇太子齊齊戰死,他有逃脫不了的責任。
但是。
現在的傅恒已經想不到那些了。
他的心中,現在全部都在為大清而擔憂。
嬴子修和四大皇朝此次來,明顯就是抱了覆滅大清之心的。
大清若是應對不過來,真的會有極大的滅國風險。
皇長子和皇太子之死。
雖然讓人痛心。
雖然也是他傅恒的責任。
但傅恒現在根本管不了那麼多。
他必須全心全意地指揮大軍。
這才有可能抵抗住嬴子修的一波波進攻。
才有可能守護住大清,不讓大清覆滅。
他現在唯一要做的,就是這件事情。
福康安這時說道。
“父親,我們抵抗玄甲軍和嶽家軍,就已經如此之難。
“二者更無比狡猾,正黃旗的炮彈根本傷不到他們分毫。
“我們,要不也正式派出八旗軍吧。”
一整天的戰爭下來,也讓傅恒對嬴子修麾下的軍力摸清了一些。
嬴子修麾下,有將近四十萬大軍。
其中,有三大王牌軍團,玄甲軍、嶽家軍、神機營。
這讓傅恒好一番鬆了口氣。
畢竟,黑龍重卒沒來,這已經是對大清最好的消息了。
不然,四大王牌軍團,傅恒真的會感到有些絕望。
而現在這樣。
玄甲軍和嶽家軍戰力雖然強大,但大清堅守紫禁城,卻也能勉強固守一段時間。
而對於後方的神機營,傅恒也是有了些心思。
他現在,在等老太監王公公的消息。
他讓王公公派出粘杆處的情報人員,根據彈道探查神機營所在。
一旦發現了神機營所在,他就會派出八旗軍除正黃旗在外的七萬部隊,進而一舉滅掉神機營。
隻要滅掉神機營,最不濟也能牽製的情況下。
大清,就有了機會。
這機會,傅恒覺得是自己抓住的。
因為嬴子修派出了八萬玄甲軍、八萬嶽家軍進攻紫禁城。
那麼,神機營周遭,最多就隻有兩萬嶽家軍護衛。
那支黃金火騎兵,現在正在切斷大清後路。
這一點,傅恒是知道的,也調集了外圍三十萬大軍圍堵。
但是,嬴子修不知道。
他傅恒對於這一戰,壓根就沒想過退避。
紫禁城是大清皇都。
再退,他們能往哪退?
更西邊的地方嗎?
那大清好被滅國有何差彆了?
傅恒是完全接受不了那種情況的。
所以他不可能會退。
他所能接受的兩個結果,就隻有。
其一。
擊退嬴子修,打贏嬴子修,守護住大清。
其二。
那就是他傅恒殉國,紫禁城破。
這一點。
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傅恒甚至都不準備聽從乾隆的話。
乾隆讓他退,他都不會退。
這是傅恒心中,最後的堅持。
而此時的大清皇宮內。
地處極深的皇宮密室中。
老太監王公公來到此地。
看了一旁聚集到此的一眾妃子貴妃們。
他心底歎息一聲,快步走到乾隆身前。
乾隆正抱著純皇後安慰,對自己之前忽略她的行為而道歉。
見到老太監來了,乾隆雙目一亮,很快站了起來。
他臉色嚴肅,額頭的青筋微微跳動,顯然是極為緊張。
“王公公,情況怎樣了?”
一日的時間,乾隆已經認清了些許形勢。
大清被人進攻了。
被大唐、大秦、大明、大宋四國聯手進攻。
這一點,是他萬萬沒有想到的。
但是。
既然發生了,那大清就得抵抗。
紫禁城是大秦皇都,是大清最有實力的一座城池。
依托紫禁城防守,大清想抵抗四國聯軍並不難。
至少乾隆是這樣認為的。
畢竟大清,也有二百萬的軍隊,一百萬預備軍。
戰爭來了,大清也不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