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章完全靠自己的本事求全訂)
“是啊,不僅有遊泳池,還有溫泉。冬天,也可以遊泳,到時候你們可以來這裡過冬,保證你們一點都不冷。”紀常麵帶笑意的說道。
對於自己的新房子,他自己也充滿了期待,盼望著早一點竣工。
“竟然有溫泉,那也太酷了吧?”顧淑媛瞪大了眼睛,滿心的期待。
她隻是聽說過溫泉,還沒有見識過溫泉呢。
要不是知道山莊才剛動工,她都想去見識一番了。
“常哥,今年冬天可以建好嗎?”林語晴同樣充滿了期待,在紀常家裡住了一個月多,和紀常他們的關係已經非常親密了。
寒假,她還想來。
不出意外的話,今年她的父親肯定是沒有回去過年了,她和她的母親很可能就和暑假一樣來找她的父親了。
“明年冬天能建好就不錯了,不過溫泉這個冬天就可以啟用了。”紀常微笑著說道。
溫泉可以露天使用,所以到了冬天就啟用也沒有什麼問題。
“那太好了,我們冬天就可以來泡溫泉了。那個時候,我的兩個小侄女也該出生了吧。”顧淑媛開心不已的說道。
“嗯,那估計都出月子了。”
十二月初就是預產期了,很可能還會提前。
所以,紀常準備11月中就帶著顧淑瑤去省城。
反正現在廈如蘭已經有一套三室一廳的房子了,紀常他們去了也可以住那裡。
大家期待著過年,因為紀常說會讓人從港島和霓虹給他們帶回來一些禮物。
其實接下來就會有很多東西從霓虹回來,特彆是一些電子產品。
紀常已經委托譚立明幫忙購買了,陸續就會送回來。
釣魚,燒烤,大家玩的還是很開心的。
如果不是因為天氣有變差的跡象,他們還準備繼續玩到天黑。
回去之後沒有多久,大雨傾盆。
這一場雨持續了很多天,因為台風登陸了。
雖然距離他們這裡比較遠,但是雨水卻不少。
接連下了五天雨,紀常都沒有出去打獵,都在家裡陪著顧淑瑤。
紀常已經很長時間沒有這麼閒了,天天在家陪著自己想媳婦看看書,看看電視,這種小日子也是挺愜意的。
不過,他也整理了一下自己的後院,規劃了一下應該新種一些什麼蔬菜。
同時,也修剪修剪前院的玫瑰。
這些天最難受的還是那些趕山客,他們沒有辦法進山摘鬆茸讓他們十分的鬱悶。
要是這可是一斤三元的鬆茸,一斤鬆茸可以換很多大米了。
他們不能進山,但是鬆茸卻會不斷的生長。
紀常需要的是沒有開的鬆茸,開過的鬆茸紀常就不再收購了。
有些人為了摘鬆茸,甚至冒險進山。
不過,下雨天想要找鬆茸還是很難的。
林子裡光線不好,而且也不容易發現鬆茸。
進山的人不少,但是有收獲的人沒有幾個。
第六天,開晴。
所有人一窩蜂的上山了,其中也包括紀常。
紀常現在打獵都隻能挑選沒有鬆樹的山林,幸好這樣的山林也是不少的。
他這一次直接回到了老家的村子,那裡的原始森林裡就沒有什麼鬆樹,也沒有人去摘鬆林。
回村的時候,紀常發現茶苗已經培育了不少,目前還不知道它們是不是已經活了。
另外,太子參已經大麵積種植了。
不得不說,村裡的乾事效率還是挺快的。
也虧得是紀常開始收購鬆茸之前,如果是現在這段時間讓大家幫忙的話,估計都沒有人來。
因為去找鬆茸比來給紀常乾活賺錢,大家都知道應該如何選擇。
紀常也不能哄抬工價,那樣的話其他人還怎麼招工。
他不能隻看自己,還需要考慮當時的市場行情。
不然,他會招惹無數的人的怨恨。
他回到村子的時候已經時間已經不早了,所以村子裡都沒有什麼人。
“春花嬸,家裡都還好吧?”紀常回到老家,就看到劉春花正在院子裡給一些菜澆水。
如今紀常的家裡都是她在打理,她看紀常都沒有回來,院子有一半的土地都荒廢了,就種了一些蔬菜。
“紀常,你咋回來了。”劉春花趕緊把水瓢放下,用身前的圍兜擦了擦手,準備給紀常去泡茶。
“回來看看,順便去黑峰嶺轉轉,看看能不能打到什麼東西。”紀常微笑著解釋了一句。
“伱快進屋休息,我去給你泡茶。家裡都挺好的,黑羊都已經生了。”
聽到劉春花的話,紀常看了一眼院子裡的羊圈,發現裡麵確實多了一隻小黑羊。
另外,那隻山獐應該也快生了,肚子已經非常大了。
這些都是以後紀常的獵場用來養殖的重要獵物,所以它們順利生育紀常還是很開心的。
這些都是紀常以後的財富,可以給他帶來源源不斷的收入。
如今的林場已經有工人開始撒苜蓿草的種子了,相信用不了多少天就可以看到它們發芽了。
對於紀常來說,一切都在不斷的變好,朝著他理想的那個方向。
紀常喝了一杯茶,和劉春花聊了幾句。
村裡的人早早都上山去找鬆茸了,畢竟一斤三元的誘惑太大了,除非真的田裡有活走不開,不然大家更願意去山裡找鬆茸。
田間的管理少一點,也就是產量低一些,影響並不是很大。
如果能夠找到幾十斤的鬆茸,那麼就可以買很多東西了。
另外一點還不止是錢,還是尋找鬆茸生長的區域。
這種錢不是賺一年,而是年年都有。
你發現鬆茸的位置越多,你的收獲就越多,賺到的錢也就越多。
一個月不說多,能夠賺個三五十塊,就已經足夠讓大家每天天一亮的時候就往山裡跑了。
賺錢的機會就擺在那裡,你不去賺,彆人就會去賺,然後和彆人貧富差距就會越來越大。
沒錢,什麼都沒有,連下一代的命運都改變不了。
有錢,這一代的命運都可以改變,何況下一代呢?
以前是他們沒得選,隻能在溫飽上掙紮。
如今不一樣了,有了賺錢的機會,就可以改變命運了,就可以讀書識字了。
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這種觀念在農村是根深蒂固的。
很多人不送,那是因為實在是送不起。
連吃飯都是問題了,哪有錢送孩子去學校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