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學新不用飛彈的說法其實有很多人能理解。
因為之前的戰機不管是“殲1”也好“野貓”也罷,它們之所以要用飛彈是用其遠射程的優勢彌補戰機性能及飛行員訓練不足。
現在“殲2”有這樣的速度已經可以對鬼子戰機形成絕對優勢,為什麼還要用飛彈?
另一方麵,此時的空空飛彈發展還不成熟,它在發射後還需要飛行員持續操控飛彈跟蹤目標……這對於速度較慢的“野貓”或“殲1”沒什麼問題,但如果用在時速達900多公裡的“殲2”上問題就大了:飛行員沒有那麼多反應時間,戰機很可能會超過飛彈先接近目標。
到時飛彈爆炸會是什麼結果?
不過,會這麼考慮的人沒想到另一個問題,這個問題是由和誌民提出來的。
“團長!”和誌民皺著眉頭說道:“不用飛彈難道用機槍機炮?這怕是不合適吧!”
“有什麼不合適?”陳傑風問了聲:“就應該用機槍機炮打,咱們速度快已經立於不敗之地了!”
“的確不合適!”王學新點了點頭,暗道和誌民不愧是個數學專家,計算方麵看得很細致。
“同誌們!”為了大家更容易理解,王學新就在黑板上一邊畫一邊解釋:“我軍目前使用的機炮機槍,其射程普遍在三百米左右。三百米對低速戰機沒什麼問題,比如‘殲1’咬尾‘零戰’,時速差隻有一百多公裡,三百米的距離需要十秒左右。也就是說從目標進入飛行員射程到飛行員瞄準射擊有10秒左右的反應時間!但如果‘殲2’……”
話說到這研究員就都明白了。
“殲2”速度太快了,輕鬆達到900公裡的時速。
900公裡時速對比“零戰”530公裡的時速有370公裡的差距。
如果用這速度對“零戰”實施咬尾追擊,等目標進入射程到兩機相撞就隻有3秒左右。
3秒鐘,飛行員來得及完成瞄準、射擊、爬升躲避等一係列動作嗎?
怕是根本沒法瞄準始終都是與敵機相撞吧!
或者是“殲2”把速度降下來適應敵機進行咬尾,但這樣做又會使“殲2”失去速度優勢,900公裡的高速在實戰中就沒有多大意義了。
然後蘇欣就覺得奇怪了:“團長,咱們不用飛彈又沒法用機槍機炮,那這仗要怎麼打?”
王學新當然考慮過這個問題,他朝和誌民點了點頭,說:“我從毛熊那進口了一批新型航炮,它的射程達到2000米,它使我軍可以在400米到1200米的範圍內攻擊目標!”
研究員們這才鬆了一口氣,暗道原來還有這玩意。
&n航炮,它是毛熊研發出來用在伊爾10攻擊機上的,將來也會用在“米格15”上,可以說跟“殲2”是絕配。
這東西王學新一個月前就向毛熊購買兩百門,另外每門配彈兩千發單次戰鬥可攜彈200發)。
&n航炮與之前用於“拉5”上的施瓦克航炮相比,除了精度大幅提高之外就是減重。
毛熊的玩意向來是粗糙笨重精度差,所以在這方麵它們有很大的進步空間。
之前是毛熊裝備緊張時期沒功夫管這些,現在仗越打越順且勝利在望,就開始考慮提升裝備性能了。
這兩方麵都做得很成功,將原本隻有1000米射程的航炮直接提升到了2000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