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機,動不動就是時速幾百公裡的差距,就算“殲2”飛過敵人戰機機頭飛過它的槍口、炮口,由於人的反應需要一定時間,所以鬼子飛行員也來不及打出子彈將“殲2”擊墜。
除非是在很偶然的情況下,鬼子已經開火“殲2”撞上它的火力。
“所以!”王學新總結道:“我們需要考慮的,就是怎麼更快、更有效的消滅敵人!或者說打掉那些‘靶子’!”
王學新從始至終都確定這戰術有用,因為這是一代戰機普遍使用的戰術編隊。
鷹醬稱其為“小編隊大縱深”:每四機一個編隊叫“小編隊”,每個編隊之間相隔較遠,戰機一多就鋪得很開,叫“大縱深”。
華夏就將其稱為“一域多層四四製”,這戰術在華夏航空隊用了相當長一段時間,甚至現代還能看到它的影子。
王學新一邊擺弄著模型一邊說:“我們可以儘量把戰機擺在四周,也就是上下左右四個方向,把中間空出來!”
潘文力奇怪的問了聲:“團長,中間空出來是什麼意思?”
“就是中間這個位置最好不要安排編隊!”王學新說:“中間位置比較特殊,它要正麵麵對敵人大機群,而且一旦闖入敵人大機群……”
說到這潘文力就明白了:“它就很可能會上下左右,甚至前後都是敵機!”
“對!”王學新點頭道:“這是非常危險的,敵人大機群采用的是密集隊形,它們隨時都有可能因為撞機而墜毀,同時他們隻能與敵機相向而行,基本沒有開火的機會!”
王學新直起腰掃了一眾飛行員一眼,問:“中間編隊既沒有開火的機會又很容易撞機墜毀,我們為什麼還要為了所謂的隊形在這個位置擺上一個編隊冒險?”
飛行員紛紛點頭表示讚同。
不過還是有一名飛行員提出疑問:“可是團長,我們其它方向的編隊同樣也是與敵機相向而行,難道不是也一樣沒有開火的機會嗎?”
王學新把代表我方戰機的模型往四麵擴張,以一個斜線指向敵人機群四麵,問:“如果是這樣呢?”
這一來飛行員們就全都明白了。
我方戰機如果與敵方戰機在同一直線上,這樣的相向而行不僅時間短來不及反應還有撞機的危險,這在之前就是明令禁止的。
但如果我方戰機的航線是斜著插入敵方戰機側翼,那就是兩回事了。
走斜線距離更大且幾乎沒有撞機的危險:等“殲2”到達指定位置時,敵方機群已經飛過能撞機的位置。
“更重要的還是!”王學新手指從“殲2”機頭延伸至敵方機群以示炮彈的打擊麵。
飛行員們看著紛紛點頭表示讚成。
走斜線的“殲2”,它打出的炮彈能形成上下左右四個方向的交叉火力。
這樣即便不是精確瞄準,炮彈也有很大的概率“瞎貓碰到死老鼠”命中敵機。
(本章完)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