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赤阪千棠得到出擊的命令後,沒有任何遲疑就拉著部隊趕往目的地。
赤阪千棠的兵力分配是這樣的:兩個聯隊六千多人趕往鐵嶺增援,四個聯隊則趕往新民增援左翼,剩下的兩個聯隊則保護補給線和做為預備隊。
對這樣的兵力分配參謀有些不解,他問:“少將閣下,新民隻有八路軍的三個團,而且還是戰鬥力不高的新兵,而鐵嶺卻有八路軍正規部隊四個團,為什麼我們把更多的兵力派去新民而不是鐵嶺?”
“笨蛋!”赤阪千棠回答:“聽說過田忌賽馬的故事嗎?我軍兩個聯隊足以在鐵嶺擋住八路軍四個團正規部隊的進攻!而主力在新民,就能迅速吃掉八路軍三個團的新兵,這才是為勝之道!”
參謀趕忙點頭稱是。
由此也可知,赤阪千棠此人頗為了解華夏的兵法。
而且赤阪千棠也不是隻知道衝鋒的愣頭青,他甚至對炮兵戰術都進行了詳細的規劃:
鐵嶺有敵人四個團的正規部隊,八路軍炮偵雷達不會少,也很難拿下。
所以,炮兵在這個方向有跟沒有一樣。
新民隻有八路軍三個新兵團,八路軍不一定有炮偵雷達。
就算有炮偵雷達,其配屬的火炮估計也不多。
就算其配屬的火炮夠多,其步兵與炮火的協同也不充分。
到時,他的指揮就有操作的空間了……
於是赤阪千棠把炮兵聯隊全部投入到新民方向,他打算用少量炮兵部隊對八路軍進行試探。
他想知道兩個信息:
一,新民的八路軍是否有炮偵雷達。
二,如果有炮偵雷達,與其協同的炮兵陣地位置在哪裡。
隻要八路軍炮兵一開火,其炮兵陣地的位置就會暴露。
然後,赤阪千棠就將指揮著自己數倍於敵的大軍從幾個方向往敵人炮兵陣地方向衝殺。
隻要能拿下敵人炮兵陣地,那麼接下來的所有問題就都迎刃而解,八路軍的敗局也就無法挽回了。
當然,如果能繳獲八路軍的炮偵雷達就更好。
實戰中赤阪千棠也就是這麼做的,而且他也成功了。
他第一時間就試探出敵人有炮偵雷達,其反擊的炮兵還不弱,至少有兩個炮兵營。
一個炮兵營是百戰旅的,另一個炮兵營是配屬給三個新兵團的……新兵團如果沒有配屬炮兵營沒有炮偵雷達,很容易被鬼子打崩)
這讓赤阪千棠異常興奮,因為他認為八路軍三個新兵團怎麼也無法保護兩個分隔三十裡遠的炮兵營。
於是他將手中的王八盒子一揮,指著前方八路軍的陣地就叫道:“進攻,在看到敵人的炮兵陣地前,不準停下!”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