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芳太郎見城內始終沒有亂也沒人從東門出城,隻得下令攻城。
霎時三麵的炮聲又再次響了起來……東麵依舊沒有進攻,林芳太郎希望通過進攻給城內的百姓不斷的施加壓力,他認為隻要壓力夠大讓百姓恐慌,百姓總會有心理防線崩潰的那一刻。
炮聲隻響了兩分鐘。
這是由於林芳太郎是緊急調往大同攻城的,所帶的補給並不多。
不過這並不是什麼問題,後續岡村寧次已經組織了補給車隊給110師團運送補給。
然後,大批的鬼子就在指揮官的嘶啞的叫喊聲中朝著指揮刀指示的方向進攻。
林芳太郎進攻的戰術是這樣的:
既然帝國在炮仗方麵會占據優勢,他認為就要抓住這點優勢進攻。
八路軍有戰車、有半履帶車,其火力和防禦都是帝國士兵無法抗衡的。
但此時是黑夜,八路軍隻要一開火,炮兵觀察員很快就能找到其火力點的位置並指示炮兵將其炸毀。
隻要突破城牆或城牆往後一段距離的防禦進入民舍,林芳太郎認為這場仗就勝利一半了。
因為到時打的就是近身肉搏是巷戰,帝國士兵人多而且素質好的優勢就能充分發揮,而敵人的戰車、半履帶汽車就成了廢鐵甚至是累贅。
鬼子也就是這麼打的,所以其步兵看似來勢洶洶,但他們隻是在佯攻,一旦遭到八路軍的火力打擊就馬上成片的趴倒。
此時,躲在暗處觀察的炮兵觀察員馬上就會計算出火力點的位置並把它報告給炮兵。
用不了多久,就會有一片炮彈呼嘯而來將八路軍的火力點炸毀。
這讓八路軍這場防禦戰打得十分被動,李雲龍看著火力點一個一個被鬼子敲掉隻氣得直罵娘。
這的確是個棘手的問題。
此時是夜裡無法用飛機,如果要壓製敵人炮火必須要用炮兵,而一旦用了炮兵又意味著會跟鬼子炮仗……城內與城外打炮仗又占優勢。
想了想,李雲龍就下令:“全體都有,把鬼子放進來打!”
李雲龍這是下了狠心了。
通常情況下守城的一方都不會輕易放敵人進城,因為這麼打通常都意味著防線的優勢蕩然無存要跟鬼子打近戰打巷戰。
但李雲龍卻反其道而行之。
不過李雲龍這做法卻是正確的。
因為城牆被敵人攻破進入巷戰和把敵人主動放進來打巷戰那是兩回事。
被敵人攻破是不可預知的位置闖入敵人,會使守軍措手不及沒有防備。
但如果把敵人主動放進來,那就是八路軍預設的戰場,八路軍可以決定位置、事先清空百姓並設下埋伏,甚至還可以決定放多少敵人進來……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