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7”與“拉5”在外形上十分相似,甚至相似到漢斯飛行員分不清“拉5”和“拉7”這兩種型號。
最大的不同,就是“拉7”大多采用金屬材質而不是像“拉5”一樣木製……“拉7”是在戰爭後期投產的,那時毛熊的資源已經相對充裕了。
其它的改進,那就是在一些小細節上。
比如王學新剛才提出的發動機罩。
不過這個改進可不是什麼科學家研發出來的……其實也可以說是,因為它是毛熊科學家把“拉5”放在風洞上吹,然後計算出的用於提升“拉5”性能的一係列改進。
費拉德洛夫的表現在王學新的意料之中。
畢竟此時的毛熊是個大國而華夏是個弱國。
一個大國的機械師怎麼能在華夏這個弱國的營長麵前丟了麵子呢?
尤其費拉德洛夫還是飛行員顧問,一上來就被一個華夏營長教怎麼改進飛機……毛熊的臉還要不要了?
這有點像孫爾威初時的心態,不過現在的孫爾威已經是一點脾氣都沒有了。
王學新不以為意,他繼續探頭探腦的打量著“拉5”,然後裝模作樣的說道:“這個機翼中段嘛,我認為應該要調整一下,它應該更長一些。彆問我為什麼,這隻是個人感受……或許我隻是看它不順眼!”
王學新隻能這麼說,他總不能說這是風洞吹出來的結果吧?
費拉德洛夫也沒把這話當作一回事,權當是王學新在胡扯。
但不久後,當一架按王學新的意思生產出來的戰機飛在空中時,費拉德洛夫就不這麼想了……
要做到這一點並不困難,因為毛熊在八路軍這邊開始設廠生產“拉5”。
既然是八路軍自行生產,王學新提點意見進行一點小改動那當然是可以的。
那時,費拉德洛夫和毛熊的技術人員是強烈反對,因為他們都認為王學新這是一意孤行的胡亂修改。
費拉德洛夫還生氣的說:“這個華夏營長,他以為機翼越長越好嗎?那為什麼不讓機翼再長幾十米?”
然而,但王學新改進的戰機飛上天空時,所有人就都沒聲音了。
因為它雖然增加了一些重量,但飛行速度和載重量卻比原型機都大了許多。
這個結果讓費拉德洛夫和一眾毛熊的技術人員都不敢相信。
“他是什麼知道這個改進方案的?”費拉德洛夫驚呼:“難道真的就是依靠想像?”
王學新是這麼回答的:“不全是依靠想像!我們也有很優秀的飛機設計專家!”
王學新指的是和誌民。
他是一個最好的甩鍋俠!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