嘩然與震驚從最接近段永恭院士的人群開始向外擴散,漣渏慢慢變成了狂風巨浪,席卷了整個會議室。
無數人交頭接耳,人人心裡都閃過一個念頭:“這怎麼可能做得到?兩天啊!才僅僅兩天啊!”
某些專家教授們眼紅秦克在學術界科研界名望地位,有心想看秦克笑話的,受到的打擊最大。
他們從業幾十年了,都知道這個材料學難題的難度有多誇張,要是給他們一兩年的時間,他們或許還有七八成把握能將之解決,但區區一個月,他們就連百分之一的把握都沒有,更彆說三天了。
&nat0020”全輕質合金過去夏科大在京城的材料研究所進行最後的試驗了,如果沒有十足的信心,秦克敢打這樣的電話?
科研界是很現實也很殘酷的世界,成與不成,根本就是一目了然,也作不了假,秦克也沒必要作假,不然從今天起,他就會在科研界名譽掃地,這可遠比在說了三天為期卻沒能在期限內達成目標更嚴重百倍!
楊承科原本繃緊的臉此時已全是笑容,他輕鬆地對文選平院士笑著說道:“走,我們一起去看看,秦克這小子到底創造了怎樣的奇跡。”
先前那幾個材料學方麵的老教授紛紛擠了過來,那眉毛花白的老教授是桐濟大學材料學院的古季淵院士,同樣是材料學方麵的大牛,與夏科大的宋世梁院士並稱為“金屬材料學雙雄”。
古季淵院士臉上還殘留著震驚之色,但眼裡全是求知欲:“楊領導,我們幾個也想一起去看看,可否?”
剛才段院士雖然有提及到了“通過有氧化合物與納米晶體相結合的方法,以0.2的塗層順利地實現了超過50c的溫度隔離”的關鍵,但具體怎麼實現的、有氧化合物與納米晶體是怎麼結合的,古季淵院士都想不明白。
他一輩子鑽研材料學,此時既替秦克感到高興,也對之如何解決這個超級難題充滿了好奇與興趣,使他此時心裡像是抓心撓肝般,所以也顧不上身份了,拉著老楊提出同去的請求。
老楊看了眼會場,見不少人還似乎不肯相信、不敢相信,便笑道:“行,古院士你們四位可以一起去,在場最多再挑六人隨同我們一起出發,人數再多,怕就容易引起混亂了。”
一聽還有六個名額,現場幾乎爭破了頭。
倒是薑為先與郭維陽兩位老院士隻是欣慰地笑著,並沒有湊這個熱鬨,他們雖然也擅長物理材料學,但更多的是電磁超導方向的,對於純粹的建築用合金材料並沒太深的研究,而且他們相信秦克,自然沒必要擠占名額去“眼見為實”。
最終清木大學的何良傅教授與夏科院的材料研究所裡的一名院士,以及京城理工、燕大等高校的四名教授搶到了名額。
一行十幾人很快就驅車前往秦克所在的夏科大材料研究所。
北風依然呼嘯,但眾人的心頭都很是火熱,短短二十幾分鐘的車程也覺得分外地漫長。
好不容易熬到了夏科大的材料研究所,隻見秦克與寧青筠穿著科研人員的白大褂,帶著研究所的所長及近二十名研究人員已在大廳裡等著了。
段院士上前,見秦克眼裡全是熬夜的血絲,心裡更覺得感動與感激,他用力地握住秦克的手,聲音微顫道:“秦教授,謝謝!”
“段院士您太客氣了,我和青筠在這次研究中也學到了許多寶貴的知識與經驗,我倆反倒要感謝您給予了我們這樣的信任與機會。”
古季淵院士扯著秦克的衣角,焦急地問道:“秦教授,你快點給我們揭開謎底,你和寧教授到底是怎樣做到的?”
“您是?”
段院士在旁邊介紹了古季淵院士的身份。秦克笑道:“古院士,要不我們先進行實驗吧?總得實驗成功了,我才好意思說已做到了。”
老楊見秦克旁邊的寧青筠一臉的疲憊,馬上附和道:“對對,秦教授先完成實驗,其餘細枝末節等伱倆休息好了再說也不遲。”
古季淵院士這才留意到秦克與寧青筠都是連續熬了夜的神色,忙不好意思道:“抱歉,我這老頭子實在太好奇了,所以心急了。你倆先做實驗,然後休息休息,再和我們解釋也不遲。”
秦克倒是聽過古季淵院士的大名,知道這是個醉心研究的老院士,與宋世梁院士關係也挺不錯的,便一邊帶著眾人走向實驗室,一邊笑著解釋道:
“這次得感謝宋世梁院士,是他先提醒了我可以用塗層的方法,又將幾十年來有關材料塗層的研究資料、研究數據無私地向我和寧青筠分享,才使我們有了進行數學分析、數學建模和數學推演的基礎數據。這兩種目前暫命名為‘青檸隔熱01號有氧化合物’與‘青檸能量反射01號納米晶體’的塗層材料,就是我們通過數學直接推演出來,然後借著這裡的實驗室進行驗證。很幸運,一次就合成成功,並且通過了測試。哦,這些研究人員基本都是宋院士的學生,沒有這些經驗豐富的研究人員,我和青筠的實驗方案也沒法子得到百分百的落實……”
秦克將功勞分給宋院士和研究人員們,但在場幾乎人人依然再次陷入到失語狀態。
“純粹以數學推演出來的?”
雖然早知道秦克和寧青筠在數學方麵的已是世界頂尖水平,但誰也沒想到數學能在材料學上發揮出如此強大甚至可以說是恐怖的作用。
好會兒,何良傅教授才感慨道:“兩天時間哪……看來你倆在計算材料學方麵又有了飛躍式的進步。”
之前秦克和寧青筠在大一時曾參加過他的幾個研究課題,當時也用過計算材料學幫他解決掉瓶頸難關,但那時秦克和寧青筠花費的時間精力可不少,基本上都是要兩周以上,而且難度也沒這次這麼誇張。
但這次秦克與寧青筠隻花了兩天就完成了數學建模和推演,而且顯然正確率幾乎達到了100,才會在現實裡一次就成功合成並且成功通過了實測!這更證明了兩人的計算材料學水平有了飛躍式的進步!
不過想想倒也不難理解,聽說秦克與寧青筠最終攻克“拓撲量子計算”的材料難題,也是借助數學手段,即通過計算材料學來做到的。持續了近兩年地應用計算材料學,水平有如坐火箭般向上急躥,最終邁到了一個讓世人仰望的高度,也不是什麼太奇怪的事。
秦克謙虛地客氣道:“運氣,都是運氣。”
尼瑪的運氣,這能是運氣嗎?
兩個跟隊而來的、相對較年輕的教授心裡有點酸溜溜的,卻說不出一句話。他們隻是在心裡後悔,當初為什麼沒好好學數學……甚至是因為覺得材料學裡不用經常與那讓人頭疼的高等數學打交道,才選擇了材料學專業方向的。
不過話說回來,如果自己當年潛心學習數學,結果會怎樣?
大概……或許……可能……會一事無成吧?更彆說取得目前在材料學界的地位了,畢竟數學這玩意,隻有真正的天才能玩得轉,天賦不夠,投入再多的精力也隻能是白白浪費光陰。
這樣一想,怎麼覺得更鬱悶了?
好氣哦!
不管眾人是什麼樣的心思,他們隻能眼睜睜地看著秦克和寧青筠指揮著研究人員,將兩種塗層材料分彆鍍到“at0020”全輕質合金上,形成兩層各0.1的塗層,然後送入超低溫冷凍箱中進行冷凍,最後以高精度紅光測溫器進行溫度分層監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