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了郵件給秦克和寧青筠後,陶教授還覺得不過癮,他又打開了自己的社交賬號,發了條新消息:
“重磅推薦,我的好朋友秦克、寧青筠已在arxiv上傳了冰雹猜想的證明過程,他們做到了我無法做到的偉大的事!恭喜他們!各位喜歡數學的朋友們,快去翻閱吧,絕對不會讓你們失望!等這篇論文刊登出來,我一定會再認真拜讀一遍!哦,忘記問他們了,這篇論文不知道投到了哪本期刊上?”
陶教授熱衷於上網衝浪以及發表自己的觀點,激揚文字指點江山,所以在網上的粉絲很多。而且陶教授平時看似為人謙虛,實際上是帶著文人的傲氣,尤其是在數學方麵,很少見到他如此推崇彆人的論文,所以他這條在社交軟件上發布的消息迅速便引起了巨大的反響。
隨著消息的傳播,越來越多的數學家留意到這篇論文的存在,無數熱愛數學的網友順著陶教授分享的鏈接,蜂擁到了arxiv,論文下麵的留言數以瘋狂的速度在激增。zing!我居然隻看懂了三分一!不愧是柯爾數論獎的得主!不愧是陶教授的好朋友,一樣的高深莫測!】
【冰雹猜想我也研究過,毫無頭緒,我還一直以為真像會傳聞那樣,兩百年來沒人能破解,沒想到這麼快就看到證明過程了,隻能感歎一聲,夏國數學家,牛!】
【我決定轉發給我們導師,他的業餘愛好是研究冰雹猜想,希望這篇論文讓他在失落之餘感到興奮。】
【夏國的奇跡小子真了不起!我期待他能在納維斯托克斯方程的世界級難題上取得成果。】
【實在不敢相信,這是兩個未滿二十周年的青年學生寫出來的論文,世上真有超級天才!】
短短幾個小時,論文的留言數量突破了五千條,而秦克賬號的關注人數更是突破到三十萬,成為了整個arxiv上關注人數最多的賬號,連帶arxiv網站的流量都翻了一倍。
……
今天秦克沒去自習室自習,而是在宿舍裡與同學們打鬥地主。
他的精神消耗很大,雖然沒有直接累暈過去,但激發“靈感增幅”的後遺症也挺明顯的,起碼在兩三天內他都有種用腦過度的腦脹感,連練習東方秘典都無法子輕易緩解。
於是秦克極乾脆放下了原本打算開始的“哥德巴赫猜想”,放鬆自己的精神,去籃球場上打球,與同班同學談天說地、打牌打遊戲。
至於論文的整理和投稿,寧青筠全接過去了,用她的話來說,最核心的工作你已完成了,接下來的小事就交給我吧。
秦克也很樂意,現在寧青筠在寫論文方麵已絕不遜色於他,而且有v3的人工智能微光相助,英語語法錯誤已完全可以避免了。
這篇證明冰雹猜想的論文投稿到了《數學學報acta&natheatica)》。
選擇《數學學報》的理由比較簡單,《數學年刊》今年已發表了五篇倆人的論文了,再去投稿那就真成了他和寧青筠的專刊,《數學新進展》也已投過一次了,《米國數學雜誌》因為在關鍵時期發了那篇弱波利尼亞克猜想,讓秦克不太舒爽,不樂意投稿過去。
而《數學學報》同樣是世界最頂級的數學學術期刊之一,影響因子最高,有百多年曆史了,由瑞典皇家科學院負責出版,以前秦克在高三那會寫了三篇黎曼猜想的論文,其中一篇就是投到這裡。
主編羅夫尚·奧利弗也見過幾麵,非常友善與熱情,數次向秦克二人約稿,在情在理,秦克都覺得有必要支持一下,於是《數學學報》就成了當前最佳的選擇。
這兩三天來秦克的手機也沒消停過,各種微信消息與電話都絡繹不絕,幾乎都是在問他有關冰雹猜想的事是否屬實。
當中有陳伯伯、楊伯伯、老師王衡老院士,施存遠教授、林海波教授、外公沈鐵山等等,還有遠在大洋彼岸的埃隆·林登施特勞斯和法爾廷斯老先生。
好不容易應付過去,秦克剛剛放下手機,正要繼續與室友們打牌,結果手機又響了。
秦克無奈,把牌遞給李向學,讓他枯替自己的位置,自己到旁邊接電話。
但這次的來電顯示讓秦克精神一振,居然是青檸植物培育實驗室的負責人魏學銘打來的。
魏學銘確實帶來了一個好消息,秦克最關注的紅薯種子基本上都收集齊了,就存放在實驗室裡,魏學銘請示秦克下一步的計劃是什麼。
秦克聽到這個消息再也按捺不住了,直接叫上寧青筠,坐上助理方詠棠的車,連夜直奔植物培育實驗室。
沙漠紅薯的課題是秦克心裡一直惦記著的最重要的課題,甚至還在哥德巴赫猜想之上。
據他所知,沙漠占地球上陸地表麵積的20,而且還有43的土地正麵臨著沙漠化的威脅,防沙治沙刻不容緩。而沙漠麵積裡的三分之二,都是半乾旱區域,未完全沙漠化,能生長仙人掌、紅柳、沙棘、胡楊等耐沙耐旱的植物。
如果沙漠紅薯真能培育成功,那這些區域都可以變成一片綠色,不但有經濟作物的價值,更重要的是改善土質、防止沙漠化的擴大,對夏國乃至全世界都有著至關重要的意義。
不知道多少人會因此而受益,不知道多少居住在沙漠邊緣的窮苦百姓能因而吃上飽飯。
這樣改善人類生存環境、讓人類走上更富足生活的科研發明,是秦克最為重視也最為向往的科研方向。
寧青筠也聽秦克提起過這個沙漠紅薯課題,她忍不住小聲地問:“秦小克,你真有把握能培育出你所說的沙漠紅薯?”
“有五成左右的把握吧。我通過植物遺傳理論和數學建模的計算生物方法研究過了,隻要集中全球紅薯種子的優良基因,就有一定的機率能培育出生命力特彆頑強、能涵養水源、改善土質的紅薯作物。”
秦克當然沒法子直接把那篇a+級知識《新型沙漠紅薯的培育方法》給寧青筠看,他隻能以自己理論推導的形式,把相關的知識一點一滴地灌輸給寧青筠,讓寧青筠有大概的概念。
不過這個課題的關鍵是他所依重的“虛擬科研實驗中心”,超過百種的紅薯相互雜交培育,並進行十幾輪的代際雜交,最終才能培育出沙漠紅薯。
放在現實裡,光是試錯所花的時間精力怕就得幾十年,但有了能進行時間調速的“虛擬科研實驗中心”就不一樣了,原本需要半年的時間,但通過時間調高倍速,隻需要一分鐘就能看到實驗結果,秦克估計花上一天左右的時間,就能完成上千次的實驗。
到時再在現實裡重複正確的培育方法,就能在現實裡培育出沙漠紅薯來。
秦克的眼裡閃動著激動的光芒。
新型沙漠紅薯,我來了!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