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快,兩人登上久久沒有登錄過後的圍脖賬號,分彆發布了兩條消息。
秦克如是說:“大家好,後台收到許多的留言與問候,很是感動。這裡說明一下,大農種業最近發行的‘青檸’係列西紅柿種子,確實是我和寧同學一起帶隊研發出來的全新品種。以後我和寧同學還會繼續帶隊研究新的農作物種子,希望生物學界的前輩們同仁們一起努力,共同幫助農民朋友增長收入,助力建設綠色都市、為大家提供健康食材。”
寧青筠的圍脖更簡單:“謝謝大家的關注與好評,我和秦克都深受鼓舞。通過科技改善人們的生活,提升大家的幸福感,是我們走上科研道路的目標。正如秦克所說,我們還會繼續往這個植物育種方向的科研課題投注精力,請大家多多支持。”
兩條毫不做作、真心實意的圍脖引起來無數的點讚,也再次將五種新型西紅柿種子,以及“青檸植物育種實驗室”的名氣推上了高峰……
當然,植物育種課題的成果爆火,也沒影響秦克和寧青筠的計劃。
目前eda課題兩人基本上已將後續的運維和更新交出去了。至於1n芯片支持模塊的編寫,因為缺少最關鍵的芯片廠商測試數據,無法推進下去,隻能暫且擱置,等將來有機會再繼續。
所以兩人手裡的課題,隻剩下三個了。
對於植物育種課題,兩人還是基本保持原本的風格,隻把控全局、製訂培育試驗方案,根據定期反饋上來的實驗報告,出具新的試驗方案。起碼玉米、油菜、小麥、水稻的雜交培育,以及特殊的營養液、防護劑的研究,都是采用這樣的方式。
唯一例外的是“沙漠紅薯”課題,這個秦克和寧青筠跟得很細,每個周末還會抽出半天時間去植物實驗室親自參與培育工作,然後不斷地根據實驗數據,修正完善數學建模。
秦克知道“沙漠紅薯”一旦研究成功,將會對人類社會與治沙工程、沙漠綠洲農業都產生深遠的影響,他必須將整個研究過程都變得合理起來,通過數學建模不斷改進培育方案、最終通過六個階段的培育方案來培育出“沙漠紅薯”,就是最合適最不引起彆人懷疑的過程。
而且秦克也確實想研究清楚種子之間dna的差異性與遺傳關係,這將會對“種子雜交培育”理論乃至未來的“計算植物學”都有巨大的促進作用。
寧青筠同樣對這個沙漠紅薯的課題投注了極大的熱情,她反複地鑽研秦克的數學模型,還不斷地加強自己的理論學習,從理論與實驗數據兩個方法,幫忙秦克完善這個龐大而複雜的數學模型。
不過這個課題難度太高,起碼要到明年年底才能看到成功的曙光了。
除了植物育種課題外,兩人在數學上開始向哥德巴赫猜想發起了進攻,這是一塊非常難啃的硬骨頭,兩人目前主要做的是吃透前人的研究成果,包括陳老先生通過改進篩法證明“1+2”的全過程,以及世界各國能找到的文獻論文。
對於這樣的頂尖數學難題,兩人都抱以最大的耐性,先總結出前人走過的路,知道哪些方向走不通,為什麼走不通,然後再尋找可能走得通的路就容易多了。
第三個課題自然就是材料學與流體力學方麵的“利用卡門渦街效應研究高通量製備超細纖維的方法”課題,這個課題幾乎占據了兩個一半以上的課餘時間。
何良傅教授與胡青峰教授將兩人任命為這個課題組的副組長,親自手把手地教兩人從零開始做實驗課題,包括實驗儀器與材料的申請與采購、團隊的分工與管理、實驗方案的安排與數據歸整、實驗報告的規範格式等等,連課題組人員工資等級劃分與考核之類秘隱的事也沒瞞著兩人,實在讓秦克和寧青筠受益匪淺。
當冬天的腳步邁入到京城,時間也到了十一月下旬,京城早已是銀裝素裹,連日來的積雪幾乎將清木大學都覆蓋起來。
今天是周六,秦克和寧青筠卻一直呆在何教授的實驗室裡,直到黃昏時才離開。
天空中又下起了紛紛揚揚的雪花,剛掃淨沒多久的校道又已重新積起了薄薄的一層雪花,校道兩旁的燈光也因為風雪而變得黯淡起來。
其實雪並不算大,但寒風如刀,割得皮膚生疼。
兩人與實驗室裡的眾人告彆,來到了樓下,秦克看了看漫天風雪,轉頭道:“筠兒,我去開車,你先回去等我,我開車到了樓下再叫你下來。”
寧青筠搖了搖頭:“我和你一起去停車場。”
少女的聲音不大,但語氣很堅定,而且像是怕秦克忽然跑入風雪中,她還張開雙臂,抱住了秦克的腰。
柔軟溫香的動人觸感傳來,讓秦克心中一熱,他輕聲笑道:“怎麼,一會都不舍得與我分開?”
單馬尾少女白皙勝雪的俏臉上泛起紅暈,她低頭輕輕踢著雪花:“是……是又怎樣,不行嗎?”
秦克樂了,難得見到寧青筠這樣坦率地承認。
其實他知道,寧青筠之所以不想與他分開,是不想他因為要急著回來而冒著風雪飛奔,這樣可能會摔倒什麼的。
而有寧青筠陪在身邊,秦克就一定會走得很小心,儘可能地保護好她,也就相當於保護好了自己。
小白菜的心思倒是越來越多,也越來越可愛了。
“那就一起走吧。”秦克心中溫暖,伸手握住了少女柔嫩而有些發冷的小手,塞入自己的衣袋裡,然後撐起大傘,一起邁步進入風雪中。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