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有資格參加這種級彆大會的都是智商在線的人,哪怕是那一小撮心胸狹窄、嫉賢妒能者,都不會傻乎乎在近萬人參加的大會上,光明正大地將這份眼紅與妒忌表現出來。
他們頂多會在平時幾個好友私下聚會時說些陰陽怪氣、指桑罵槐的悄悄話,或者得暗地裡搞些小動作——何況對方是秦克和寧青筠,這兩個年輕人正處在剛剛拿到了菲爾茲獎、舉國歡騰的風頭正勁時候,他們更不會公然逆風而行。
不過陰暗地在心裡腹誹幾句就難免了。
比如:“眼看著就要開始大會了,有些人居然還沒入場,嘖嘖,所以說現在的年輕人啊,根本就沒時間意識。”
“根本就是耍大牌。”
“嗬,拿到外國人的獎項就真當自己是了不起的大數學家了?最好遲到,當眾丟臉。”
尤其是看到第一二排的一些早入場的大人物也留意到秦克二人的空位並皺起了眉,這些人更覺得竊喜了。
除了這些心胸狹窄者外,也有許多人是希望秦克及寧青筠能拿到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的,這既能體現國家對於人才的重視、體現出數學這類基礎學科的價值、促進數學事業的發展,也能打破一些默認的排資論輩規則——20歲出頭的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都誕生了,那以前從沒機會的三四十歲年齡段,也就有了新的希望。
夏科院的副院長文遠平院士憂心忡忡:“奇怪,小秦和小寧怎麼還沒到?他們應該是懂分寸的人,這樣重要的大會不提前到也就罷了,眼看著就要開幕式了,還沒見著人影?”
他很清楚本次大會的分量,而且很快就要開始電視直播,若是秦克二人在開始直播後才入場,那可是真是一次震驚全場的“遲到”了,對兩人的形象有極大的損傷,若是到上台拿獎時沒見人,那就更是災難,兩人的未來甚至會因此蒙上一層陰影。
旁邊坐著的是流固耦合力學研究所的負責人段永恭教授——哦,去年他已評選為院士,此時應該稱呼為段永恭院士了——段永恭院士掏出手機撥打電話,隨即搖頭道:“不行,打兩人的電話都沒接。瞧老薑他們也急了,怕秦克和寧青筠真遇到什麼意外。”
文遠平眉頭緊鎖:“千萬彆出什麼意外啊……”
而坐在另一邊,清北集成電路與芯片聯合研發創新中心的主任許清岩教授同樣緊張地不時朝入口方向張望。
關心秦克二人的學者長輩們滿懷擔憂,交頭接耳,當然也很多人沒留意到這事,隻顧著和自己的熟人聊天的。
在一片竊竊私私語聲與無數張望的目光中,兩條人影終於快步小跑進入了會場,差點與急匆匆走出去的薑為先撞了個正著。
薑為先鬆了口氣:“你們總算來了。你們……”看到眼前兩人的樣子,薑老院士怔了怔。
來人正是秦克和寧青筠。
原本秦克天然卷的頭發就得梳好後用定型噴霧來修飾才顯得整齊,此時因為迎風奔跑過,發型顯得更亂了,而且他穿著的黑色禮服和白色襯衫上都沾了不少的泥跡,還處處有皺痕。
寧青筠的儀容稍為好些,紮著的單馬尾隻是有些許淩亂,但白色的羽絨服上也沾了點泥跡,一直跑步讓少女額上全是汗珠兒,氣喘籲籲。
瞧見兩人這略顯狼狽的樣子,無數人都投來了異樣的目光,在如此莊重嚴肅、科研學術界最頂級的大會裡,你們就穿成這樣來參會?沒看到電視台的攝像機就擺在那裡?待會還要上台領獎呢!
一時間有人擔憂有人竊喜有人驚訝有人幸災樂禍。
幸好這時攝像機的鏡頭並沒有對著這邊。
在這樣的場合,楊伯伯身為會議的重要主辦人員沒法子走過來,他立刻給秘書魯信平使了個眼色。
魯大秘迅速將兩人帶到旁邊的休息室整理儀容。
寧青筠還好些,脫掉外麵的白色長絨羽服就行,裡麵的禮裙並沒有弄臟,小牛皮鞋也可以拭擦乾淨,但秦克的禮服弄臟了就比較麻煩了。
幸好魯大秘辦事極有手段,讓一個身材相彷的同事與秦克互換了衣服。
很快,距離大會正式開始還有兩分鐘時,打扮得煥然一新的秦克與寧青筠便回到了座位上,儀容出眾,神色平靜,讓那一小撮心胸狹窄、嫉賢妒能者頓覺失望,而大批關心秦克和寧青筠的人,比如文選平院士、段永恭院士等卻是齊齊鬆了口氣。
不過多數人都在心裡閃過一個疑問,為什麼這兩個年輕人會踩著點到來,又弄得有些狼狽?
秦克坐下後低聲朝幾個長輩老師道歉:“抱歉,我們來晚了。”
薑為先早已入座,朝兩人點了點頭:“趕得上就好。”
王衡老院士卻是露出微笑道:“救人一命比什麼都重要,就算遲到都值得,你們這樣的抉擇我很欣慰。”
瞧兩人剛才的樣子就知道救人時的狀態緊急,所以知情的郭維陽院士、田劍蘭院士、邱老先生等人都同樣投以讚許的目光。
很快,國家科技大獎的頒獎大會準時開幕,現場直播也開始了。
這次的直播同樣采用電視直播加網絡直播的方式進行,由於事先早早就進行過宣傳與造勢,許多高校、研究所組織安排了全員觀看,使得網上關注度極高,連普通民眾都有無數人守在電腦屏幕或者電視屏幕、手機屏幕前觀看本屆科研界的最大盛事。
隨著常規的奏國歌、開幕致辭環節的逐步進行,現場觀眾們的注意力慢慢轉移到大會本身,並猜測著最終的獲獎名單。
參會的觀眾有教授、學者、研究員、科研技術人員,也有一線大廠的技術骨乾,可以說是精英雲集。誰都想在這樣的大會裡露露臉,拿個獎項回去。
而隻有不到二十分之一的獲獎機率,使得哪怕是科技進步獎的二等獎,也有無數人盯著瞄著,背地裡明爭暗鬥得激烈。
要知道這可是國家級、能寫到簡曆的獎項,哪怕到外麵演講,加入到演講者簡介裡都會倍兒有麵子,更彆說可以在全國觀眾麵前露麵領獎!
此時獲獎的名單雖然已擬好,但除了在場極小一部分大人物提前知道詳情外,絕大多數人,包括薑為先等老院士等都隻能在心裡猜測著評選結果。
就在無數人忐忑又期盼的目光中,大會來到了宣讀獲獎名單的環節。
最先公布的是最高科學技術獎,無數的目光落到前排裡,這個類似於終身成就獎的大獎,往往頒發給物理、化學、材料、醫學、生物、工程方麵的老院士,還是那句話,偏向於應用研究領域。
基礎學科的數學方麵,倒也有一人曾獲得本項殊榮,那就是拓撲學大宗師吳老先生。
不過吳老先生除了拓撲學大宗師的身份外,還有另一個身份,那就是國內數學機械化領域的開拓者與最權威人物,他在曲麵造型、機器人結構的位置分析、智能計算機輔助設計cad)、信息傳輸中的圖像壓縮等高科技領域作出了巨大的貢獻。嚴格來說,吳老先生是應用數學方向的大牛,他的研究方向也屬於應用研究領域。
而在純數領域,即理論數學領域的數學家,包括當前國內數學院士中首屈一指的純數理論大師、秦克和寧青筠的老師王衡老院士,都未能獲得過這項國內頂級大獎。
在無數人的注視下,主持大會的老者公布了本屆兩名最高科學技術獎的獲獎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