效率確實有點低,可喜的是整個過程並無報錯。
秦克想了想,直接將“人工智能科研實驗室”的時間流速提升一千倍,很快他就便看到微光提示已完成代碼編譯工作。
與之對應的是筆記本電腦燙得嚇人,散熱口吹出來的風都能灼人皮膚。筆記本電腦的cpu沒因過載而燒毀,已算是證明微光對於硬件的管理調度控製能力確實不錯。
秦克無語地搖搖頭,看來得想法子給微光買台最高性能的服務器了,自己的筆記本再這樣被它玩下去,不久就得報廢了。
再次調快時間流速,使筆記本電腦散熱完畢,秦克才親自檢查了一遍微光寫好的代碼。
比起他親自寫的遜色了一籌,微光編寫出來的代碼的執行效率不夠高,代碼也不夠簡潔,但已比世上八成的程序員水平要高了,關鍵是秦克沒發現任何的錯誤,這就足夠了。
而且所謂的執行效率不夠高,也就是執行時間沒能從0.008秒縮減到0.007秒罷了,對於電腦使用者來說完全可以忽略不計。
秦克又試著在青檸操作係統分彆安裝indos、inux、as、安卓、ios的應用程序,“微光”立時便使用了解構重建工具,這些跨越係統不同版本的程序全部都被微光分解為一個個的小模塊,並成功安裝。
測試了一下幾個常見應用程序的啟動與運行速度,都比在原本的操作係統裡還要快些。
不錯啊!
秦克有些激動了。
一個操作係統,最重要的就是應用生態,也就是說能支持多少的應用程序,光從這點來說,青檸操作係統就能秒殺市麵上所有的操作係統了。
因為它能兼容所有的應用程序,也不必強逼程序員修改編程習慣,他們喜歡說什麼編程語言就用什麼編程語言,這無疑會得到應用生態中最關鍵的上遊“程序員”與下遊“用戶”的支持,至於中遊的“廠商”,那就更容易爭取了,甚至主要的盈利點就在他們身上。
秦克的青檸操作係統是計劃免費供個人非商業用途使用,擁有了用戶就擁有了話語權,“廠商”隻能低頭老實地交版權費,才能在自己的計算機裡合法地使用青檸操作係統。
秦克隻需要將版權費定得低點,不怕“廠商”們不搶著用青檸操作係統。
這樣一想,估計係統的五百萬裝機量任務,不會太難完成。
秦克沉思過後,重新複製了一份操作係統的代碼並進行了修改優化,再封裝打包成一份v1.0版本的青檸操作係統安裝包。
在這份青檸操作係統v1.0版本裡,起核心作用的人工智能被命名為“小青”默認名字,可由操作係統的新主人重新命名)。
“小青”基本擁有當前“微光”的大部分功能,不一樣之處在於,它沒有代碼編寫能力,也沒有秦克那幾千行額外增加的“促進人性化”的代碼。
這自然是為了精簡操作係統的體積,不然都像“微光”那樣擁有龐大的小模塊集群,這個全新型模塊化操作係統就失去了意義。
另外也是為了節省計算資源,提高使用的流暢體驗,連秦克這樣5萬元的頂級筆記本電腦,“微光”進行代碼編寫時都幾乎要跑廢,更加彆絕大多數人的普通電腦了。
在全新的模塊化架構下,各大pc終端的“小青”們需要什麼小模塊,都可以先從“微光”的“小模塊倉庫”裡搜索,有現成的就直接下載使用,沒有現成的,就把需求發給“微光”,由微光在服務器端進行代碼編寫、存入模塊庫並下發。
秦克花了半晚時間,搞定了v1.0版本操作係統的代碼修改工作,然後以自己的筆記本為“核心服務器”,儲存所有的小模塊,最後到水果筆記上進行安裝測試。
v1.0版本的青檸操作係統,安裝起來依然很快,兩分鐘不到就完成了安裝,並且操作係統的核心“小青”自動運行,以附加的萬能網卡驅動聯網後從秦克的筆記本裡下載了不久前才編寫好的水果筆記本驅程小模塊,隨即將略顯臃腫的萬能網卡驅動小模塊卸載刪除。
全程自主執行,都對用戶來說是透明的,他們隻看到兩分半鐘左右,操作係統就完成全部安裝並重啟了,而且使用起來比普通的操作係統便捷許多。
秦克又測試了手勢控製、唇語控製,極速書寫控製,語音控製,全都順利運行。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