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了,這是秦克團隊剛剛上傳到arxiv上的最新論文預印本,據說已投稿到了《自然·物理》。我也隻是翻了下開頭,但已肯定這將會是一篇傳世的偉大論文了。希望這篇論文能幫你下定決心。”
湯姆森教授驚訝接過打印出來的厚厚論文,隻見論文的標題是《基於全新的“qtnq理論體係”實現放射性元素衰變隨機事件的精準控製》,一作是秦克、愛德華·威滕、陶折軒、寧青筠!
“qtnq理論體係?放射性元素衰變隨機事件的精準控製?”湯姆森教授連呼吸都幾乎要停頓了。
他沒聽過什麼“qtnq理論體係”,但後麵“實現放射性元素衰變隨機事件的精準控製”代表著什麼,他卻很清楚。
這意味著人類已攻克了放射性元素的無害化難關,可以實現實現放射性元素的安全應用,其意義之大,甚至還超過了當年攻克了核裂變技術、實現核能發電!
這……這幾乎是可以百分百確定能拿到諾貝爾物理學獎的、偉大的科研成果!
再看作者欄,如果算上二作裡的邱成同,那可是有五位菲爾茲獎得主共同完成的!光是看這樣的陣容,就差不多可以排除掉論文出現問題的可能性了。而且秦克院士一向學術聲譽極佳,他發表的論文就從沒有人能挑出任何的瑕疵來,更彆說這次是五位菲獎得主聯手出擊了!
“厲害啊……數學竟被他們運用到了如神的地步……”湯姆森教授隻匆匆看完了摘要和最終的結論頁,就大概明白這篇論文的內容了。….
前麵三分之一是從數學的角度論證了命名為“qtnq理論體係”的全新型理論,中間是物理定義和分析,最後部分則是實驗驗證,而貫穿其中的,幾乎全是數學思維與數學論證。
今年以來大紅大紫的“新幾何學”,則在這篇論文裡起到了“骨乾”的作用,以天馬行空的方式將其精髓運用得淋漓儘致。
這是一篇物理學家與數學家都能看得如癡如醉,受益無窮的偉大論文!
湯姆森教授很快就有了決定,他深吸口氣,緩緩合上論文,然後抬頭,目光堅定地對著彼得·哥達德老先生道:“院長,我現在正式向您申請五年的停職時間,在這五年裡,我會帶上我的妻子和孩子,搬到夏國京城裡,加入到秦院士的團隊。我相信,隻有在那裡,才能找到通向我數學夢想的道路。”
彼得·哥達德老先生目光中透出勉勵期盼的神光,微笑道:“去吧,期待你五年後歸來。我相信你回來後,一定會給我們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帶來不一樣的光明未來!”
……
不隻是湯姆森教授,整個國際數學家、物理學界都被這篇題為《基於全新的“qtnq理論體係”實現放射性元素衰變隨機事件的精準控製》的論文轟動了,不知道多少人徹夜難眠,隻為挑燈夜讀,或為驗證其中的理論,或如饑似渴地吸收著上麵領先於時代的思維與知識。
物理突破獎得主、哈佛大學的弦理論學家卡姆朗·瓦法教授在看了這篇論文後,整整在辦公室枯坐了三個小時,然後將自己辦公室裡所有的手稿全部都撕掉丟到垃圾筒裡,他的學生們還以為老師瘋了,趕緊想搶回來,卡姆朗·瓦法教授臉色蒼白,擺擺手道:
“沒必要了,我們落後太多了,目前我們的研究成果,與秦克、威滕團隊的成果相比,起碼差了五十年……”
狄拉克獎得主、米國國家科學院院士、米國物理學會會士、芝加哥大學裡弦理論的代表人物弗裡·哈維教授,也同樣被目睹失魂落魄地走在操場上,嘴裡喃喃自語著什麼“這是要掀起新一輪的弦理論革命啊……當前所有流行的弦理論都要過時了……”
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被譽為“粒子物理標準模型”之父謝爾登·格拉肖向來不看好弦理論,那句“弦理論不過是空想主義者的高智商測試工具”就是出自他的口。他還曾全力阻止弦理論出現在他任教的哈佛大學,可惜沒能如願,但仍堅持認為:“弦理論可能需要幾十年甚至更長的研究時間才能建立起合乎邏輯的體係,我更傾向於認為,它在現實世界根本就無法實現。”
但連這樣的“弦理論鐵杆反對者”,在看完這篇論文後,都不得不在麵對學生的提問時,艱難地回答了一句:“或許,我之前的判斷是錯的,這個‘qtnq理論’,說不定真會成為將來宇宙終極理論的基礎。”….
這篇論文卷起的旋風刮遍了整個世界,無數媒體瘋狂報道轉載謝爾登·格拉肖的話語,有標題黨的報紙甚至直接便打出了吸引力十足的新聞標題——《五位菲爾茲獎得主聯手送上的大禮包——宇宙終極理論!》
隨著論文的傳播,原本就大熱的“新幾何學”更是被推上了神壇,被稱為“數學界嶄新的神話”。
一時間,隻要你敢自稱是數學家,卻又不研究“新幾何學”,肯定會被同行嘲笑為“落伍者”“很快就要被時代拋棄啦”……
論文引起了如此大的度,幾位作者自然是被媒體瘋狂追蹤報道采訪的對象,但除了愛德華·威滕和邱老先生,以及負責實驗的紀興明院士、杜鑒章院士外,媒體們驚奇地發現,秦克、寧青筠和加州大學的陶折軒竟然“失蹤”了,誰也采訪不到他們。
秦克和寧青筠也就罷了,他倆向來不喜歡接受媒體采訪,可向來有“網絡小喇叭”之稱的陶教授居然也在這樣全球的高光時刻玩起了“失蹤”、拒絕媒體們的采訪,實在就很讓人好奇了。
記者們想儘辦法,也隻能從陶教授的妻子勞拉那裡得知,陶教授目前已加入了夏國秦克院士的團隊,連學校的授課都找人替了,實在沒空接受采訪,至於他們具體在研究什麼,勞拉表示“無可奉告”。
……
就在全世界都在討論著這篇奠定了“qtnq理論體係”未來幾十年神壇地位的論文、大批收到邀請函的數學家決定加入秦克的“全球極端氣候大數據高級分析團隊”之時,夏國,流體力學實驗室裡,秦克、寧青筠正與夥伴們忙碌著。
他們近來確實很忙,如果不是考慮到那篇論文關係到核汙水的處理問題、進而會影響到淡水危機的解決,他們甚至都打算將論文延後了,後來也隻是抽出晚上的時間,在老陶的數學部分、威滕的物理部分和實驗部分的基礎上,完成了二次優化完善,然後投稿……搞定後又重新專注回北極的氣候異變課題上。
以秦克此時數學之神的實力,全力集中於一個課題研究上,身邊還有寧青筠和陶折軒這樣的頂尖高手相助,背後又有幾十位熟練的研究人員輔助,研究進度應該推進得很快才對。
但數據量實在太龐大,真理隱藏在層層迷霧之中,難度非比尋常。直到9月30日這天,秦克才終於從數以億計的龐大數據中,發現了一直想尋找到的蛛絲馬跡。
“找到了!北極出現極端氣候現象的原因!”
而這也極可能是全球出現極端異常氣候災害的重要因素!
提前祝大家新年快樂,月底順便求下月票!39314507.
...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qiv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