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克對這次“世界萬人科學家大會”寄以厚望,目標是在半年之內完成整個“星球防護罩”計劃的詳細設計方案,將每個環節每個關鍵技術都落實下來,哪怕在這半年內無法馬上解決,也要明確下具體的研究思路、攻克難關的計劃表。
“星球防護罩”計劃涉及太多的子學科和製造工藝,有些關鍵環節如“太陽風暴的電磁能量如何轉化利用”、“全球磁場平衡如何恢複”、“電磁屏蔽層能否完全抵禦增強的電磁輻射、高能帶電粒子和快速等離子體雲”等,秦克都隻是列出了大概的解決思路,這個思路能否生效,如何具體化,都要專家們來綜合研判、完善,畢竟秦克一個人精力有限,哪怕有神級實力,也不可能事無巨細地解決每一個技術問題。
目前整個大會的參會人員分為了170多個小組,除了79個“關鍵技術攻關小組”外,其他小組都是“技術實施小組”,由各領域經驗豐富的專家組成,負責對已確定了技術路線與主體思路進行細化完善、建立具體的落實分工與進度表。
簡單來說,方案的框架已由秦克建立起來了,其餘未完成攻關的關鍵技術要抓緊攻關,已解決技術問題的部分就抓落實,目標是建立起一份計劃清晰、技術完善、可以執行落實的“詳細設計方案”,以便於按著這份方案執行,確保完工進度,最終趕在“超巨型太陽風暴”到來前建立起牢不可破的“星球防護罩”。
而整個方案細化的過程,其實就是無數科學家在各自專業領域裡“爭吵”、“協商”、“妥協”、“通過”的過程。
作為擁有最高決策權的“決策團隊”,能不能及時化解各個團隊內部的分歧,迅速指明正確方向,便成為了這個“星球防護罩”方案成敗的關鍵。
此時,秦克就在與“決策團隊”的成員們在清木大學的“首席科學家大樓”裡,一邊喝著上好的明前龍井茶,一邊聊天交流,爭取將“決策團隊”擰成一個有力的拳頭。
在場眾人,除了他和寧青筠、陶折軒外,也就日國的梶田隆章教授和新到來的布萊恩·施密特是鬢角染霜的老者,其餘八位老前輩都已白發蒼蒼,須眉皓然。
但這些老前輩依然眼明目銳,目光流轉間透出睿智的光芒,交談間也絲毫沒有高齡老者的暮氣。
現在茶話室裡坐了十三人,這就是整個計劃中擁有最高決策權的、位置最為關鍵的“決策團隊”全部成員,包括:
秦克夏國)、寧青筠夏國)、邱老先生米國)、愛德華·威滕米國)、陶折軒米國)、克勞斯·哈塞爾曼得國)、羅傑·彭羅斯鷹國)、米謝爾·馬約爾瑞士)、傑哈·莫羅砝國)、雷納·韋斯米國)、安德烈·海姆荷蘭)、梶田隆章日國)、布萊恩·施密特奧大利亞)。
除了老陶和邱老先生是數學家、菲爾茲獎得主外,其他全是清一色的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而且成員遍布世界主要強國,畢竟這是涉及到全世界的超大規模重大工程,“決策團隊”可以說是一個相互包容、相互妥協的產物。
這些成員每一個都是響當當的大人物,秦克念高中前就聽過起碼一半的名字。
比如羅傑·彭羅斯老先生,今年已經93歲高齡了,他是鷹國數學物理學家、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在廣義相對論與宇宙學方麵與史蒂芬·霍金齊名。秦克在初中時翻閱史蒂芬·霍金的《時間簡史》,就曾在末尾的“感謝頁”裡看過這個名字。
又比如雷納·韋斯,今年91歲,宇宙背景輻射測量、引力波探測方麵的大行家,nasa宇宙背景探測器宇宙微波任務創始人之一;克勞斯·哈塞爾曼,今年92歲,星球氣候學與天氣預測方麵的專家,曾擔任普朗克氣象研究所所長,也曾長期擔任歐洲氣象中心的首席科學家。
還有安德烈·海姆,75歲,是電磁學與材料學的專家,在超導材料與石墨烯研究上領先世界;布萊恩·施密特,61歲,是天文物理學的頂級大牛,對太陽與超新星的研究經驗無比豐富;傑哈·莫羅,80歲,是著名的激光能量教授,是電氣工程與激光領域公認的頂尖專家……
這十三人中,秦克與寧青筠25歲的年紀則無疑是最小的,年近50歲的老陶算是比較年輕的了,其餘老前輩年紀均在60歲以上,甚至有超過半數已超過了70歲,全是在各國科研界一言九鼎的泰山北鬥級彆的人物。
邱老先生等熟人就不提了,秦克與其他老前輩基本上都曾在國際學術大會上見過麵,有些還一起碰過杯,但並不算熟悉,真正與他們熟悉的是愛德華·威滕。
今天,隨著第十三位成員——布萊恩·施密特院士剛剛從奧大利亞來到夏國,“決策團隊”便算是正式建立起來。
原本這個“決策團隊”還邀請過楊老先生,憑著楊老那“楊米爾斯理論”和“宇稱不守恒”的貢獻與威望,完全有資格坐在這裡。
隻是楊老自感已年過百歲,精力不濟,就沒必要占個名額不乾活,就婉拒了邀請,並親自打來電話,對秦克道:“好好乾,不要有顧慮,未來是你們年輕人的世界。”
說實話,秦克其實也沒什麼顧慮,論實力論名望論獎牌,他根本不懼任何人,隻是看到了一些原本在初中高中時期就“如雷貫耳”的大物理學家們,此時就坐在自己身邊,一起喝著茶,秦克總有種油然而生的感概與成就感。
當然,不管他現在的名望是不是超過這些老前輩了,他對待這些老前輩的態度都帶著尊敬,畢竟都是曾為人類文明作出過偉大貢獻的科學家。
而且隻有團結才能發揮出團隊最大的力量,秦克自然選擇主動與這些老前輩們搞好關係了。
這裡也是“全球極端氣候大數據高級分析團隊”的辦公大樓,考慮到西方的學者們普遍更喜歡與習慣茶話會的形式來交流工作、學術觀點,所以秦克早早就讓助理陳雅在他的辦公室旁邊特彆開設了這間“茶話室”,擺上了夏國特色的花茶、名茶、養生茶、糕點餅乾,當然也少不了西方人愛喝的大吉嶺紅茶和紅酒、咖啡。
這茶話室也成為了秦克與西方的數學家們很好的交流場所。
現在,這裡又成為了秦克與這些老前輩們增進了解達成共識的場所了。
為了招呼遠道而來的客人們,秦克作為這裡的主人,首先拿出夏國的名茶——前雨龍井來款待客人們。
他這些年來經常在家裡主持茶話會,泡茶功夫很是見長。他逐一給眾位老前輩們添上茶水,微笑道:“諸位前輩,這夏國的茶葉如果喝不習慣,我可以給你們換上咖啡或者紅茶。”
羅傑·彭羅斯老先生與秦克在去年5月的“沃爾夫獎頒獎典禮”上就有過交流,對秦克印象深刻,他笑道:“秦院士你不必客氣,我們很樂意品嘗夏國的特色茶,起碼我上次來這裡喝過,就覺得挺好,還托在夏國的愛德華給我寄過幾罐。”
布萊恩·施密特也笑著附和道:“剛才抿了口,口感很好。而且這是世界最頂級的大物理學家、大數學家親自泡的茶,可沒多少人能喝到,我覺得很榮幸。我可是聽說了,有些人甚至視你有沒有電話聯係過他們為榮。”
秦克謙遜道:“這是各位同行們抬舉了。在接下來的工作中,還需要施密特老先生多多支持與指點,你在天體物理學方麵的經驗可遠比我豐富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