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汴梁城。一封六百裡加急文書外帶一個木盒被送往到皇城之中。
今天早上正逢大朝之日。仁宗趙禎高座於龍椅之上,正聽取著範仲淹當著滿朝文武的麵彙報著推行新政之後的一些成績。
曆史證明,一個新的改革被推出之時,總是會遇到這樣和那樣的問題。
想要推行,不僅需要當政者堅定無比的信心,同時還要考慮外部和內部的環境。
蘇石去遼地尋仇,算是歪打正著的將外部的所有壓力都給擋了下來,得以讓大宋的改革不必去擔心會受外力破壞,從而大大加速了新政的推行。
外部的問題解決了,內部的問題也是需要解決的。這段時間範仲淹一直在尋求著解決之道,更是幾乎天天與人談話,想要得到更多人的支持,可顯然效果並不是太好。
所謂的改革,指的就是推行新的政策之時也要推翻原本那些即得利益者,換一批新的人上來,可想而知,之前那些得利之人能同意才是怪事。
談話的效果並不是很好,範仲淹便在不得已之下,想以由上到下的方式來施壓,向趙禎請示之後,這就在朝堂之上當著所有重臣的麵彙報著新政取得的種種成果。
這是範仲淹一次試探之舉,即便是在彙報的過程之中,也有意避開了一些權勢人物,隻是挑著一些已經得到的成績宣布著。
他意在警告其它人,如果你們還要私下抵製的話,下一次當朝彙報的時候,就不要怪他去點某些人的名字了。
說起來範仲淹是一個有理想、有抱負也能嚴於律已之人。像是這樣充滿著理想主義者的臣子的確是推動改革的最好人選。
但可惜的是他有兩點並沒有做好,就注定著他的新政必然是要失敗。第一,雖然新政之初到了仁宗的支持。
但趙禎這個人性格並不是多麼的強勢,也做不到一言九鼎,一旦遇到挫折就很容易打退堂鼓。
倘若是一切順利還好,可若是遇到了強力的阻礙,第一個改變主意發生動搖的就可能會是他。
第二,範仲淹太過理想化,雖然也想著去拉攏更多人,事實上也這樣做了,但他沒有太強的底蘊,也拿不出相應的東西與那些即得利益者們交換。
說到底,就是推行新政的手段太過強硬了,腰杆也太直了,做不到應該低頭的時候低頭,剛強的性格下,也注定著新政的失敗。
說到底,新政也非是真的改革手段,隻是打掉一批人,換上一批新的人,是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也就得不到真正有識之士的全力支持。
這個時候的範仲淹是看不到這些的,憑著官家的信任,這一會他正是意氣風發的時候,站在朝堂之上,頗是有一股春風得意馬蹄疾的模樣,說話的聲音都很大。
已經不知不覺的引來了一些朝臣們內心中的不滿和情緒上的抵觸。
“報!”就在朝會還在繼續,範仲淹那高亢的聲音正在大殿中響起,一眾的臣子一個個昏昏欲睡的模樣時,一記喊聲突兀般的響起,吸引了大家注意力的同時,也打斷了範仲淹的彙報之舉。
不滿的情緒都寫在了臉上,範仲淹抬起頭來,看著傳來聲音的方向,有些無可奈何。
他知曉能在朝會的時候,被人出聲打斷,那一定是發生了什麼了不得的大事。
不止是範仲淹,其它臣子也是紛紛轉頭向後看去,想要看看到底是發生了什麼大事。
龍椅上的趙禎,原本還在觀察著朝臣們的舉動,他想通過觀察來看看臣子們對新政的態度,反對的聲音大小,就會直接影響到他支持的力度會有多大。
就在這個時候,外麵傳出了喊聲,也迅速將他的目光給吸引了過去。大宋的朝堂之上規矩並不是很多,相比其它的朝代是自由許多。
要不然也不會有寇準拉著皇帝去打仗,也不會有包拯噴著皇帝一臉的事情發生。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