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疼的就是蘇石不知道何時與趙允讓對上了。不過這樣也好,兩人去鬥吧,他正好在一旁更好的觀察他們,趙允讓疲於應付之下,也就不用擔心他能做什麼威脅自己的事情,蘇石不是幫自己看著呢嗎?
說到文彥博,聽龐籍的意思是說,蘇石對其是大有意見,尤其是對外妥協、與異共存的理念更是大為反對。
是呀,蘇石主戰,這一點任誰都可以看的出來。那個劉六符隻是派人刺殺了蘇石,跟著人家就不遠數千裡去了遼地,活活把人給逼死。
但國與國之間,可不是蘇石與劉六符私人恩怨這般的簡單。
如果大宋真是如此的強大,趙禎也想馬上就收複燕雲十六州,如果可能的話,最好把遼和西夏都給滅了,讓大宋成為真正的大國強國,萬邦來朝。
問題是大宋現在有這樣的實力嗎?
新政推行剛剛失敗,一些政策也還在調整之中,真正想強大起來,又豈是一朝一夕間可以完成?
而在沒有做好這個準備之前,大宋需要的是穩定,是發展,是強大。對於外族適當的退讓和妥協就成為了必須之事。
文彥博的這個想法,便到了有用武之地的時候。趙禎會升此人的官,甚至還委以重任,正是這個原因。
你拳頭不如人家大的時候,那脾氣就不能太火爆了。
什麼時候等你私下鍛煉的足夠強,在考慮去找彆人報仇也不晚。隻是這個道理,蘇石似乎並不懂。
毛孩子一個,還有一個多月才十七歲,和他講退讓,讓妥協,怕是這般血氣方剛的年紀也根本就聽不進去。
“算了,不要鬥的太狠就行。有主和派也就要有主戰派,不然大宋的脊梁被人打斷了,豈不是要立不起來。”一聲歎息之下,找不到更好解決事情的方法,趙禎便決定看看再說。
可今天的事情畢竟還是發生了,尤其是很多大臣怕也知道,今天的事情屬於一個意外,屬於一個連自己這個皇帝都不知曉內情的意外,那為了以後這樣的意外少發生一些,他趙禎是絕對不能無動於衷。
倘若今天的事情就這樣過去了,那其它的臣子有樣學樣,有什麼事情都不提前稟報,都在朝會上來一個突然襲擊,他這個皇帝還怎麼掌控局勢?
是要給一個警告,必須也要給一個警告。
心中這般想著,趙禎念叨著,“李複古也有七十多了,精力怕是有限吧。”
“嗯,不能光懲罰,也要給一定的好處,蘇天佑不是剛上折子,說是為了自己的安全,他需要擴大護衛人數嘛,今天白天還發了刺殺事件,如此,為了他的安全,那便準了就是。”
......
文府。
文彥博同樣沒有休息。
大朝會之後,他第一時間就派人去打聽情況,他敗了,至少要知道輸在什麼地方,到底是怎麼回事。
好在的是,這原本也不是什麼秘密,很快派出的人就回了信。
竟然真是這個蘇天佑做的。
得到答案的時候,文彥博起初還有些不敢相信,可是聽到下麵人把詳細情況彙報一遍,尤其是得知蘇石和人講,他看不慣自己對外夷妥協的理論時,他氣的當場就拍了桌子。
“一個黃毛小兒,懂得什麼。”
文彥博很想說,你以為我就是一個無膽之人,是一個慫蛋?
事實根本不像是外人想象的那般,這隻是一種策略,隻是因為大宋現在軍事太弱,不得已而為之。
如果大宋現在真是兵強馬壯,他又豈會提出這個想法。誰不服乾他·丫的就是,何需什麼廢話。
隻是大宋怎麼可能會軍隊強壯?太祖一個杯酒釋兵權之後,大宋武將的脊梁就被打斷。多年重文抑武的政策下來,軍隊更是開始勢微。即是打不過人家,那為什麼一定要打?
在看看趙禎,仁宗名號。
天天一副老好人的樣子,即便是臣子犯了一些錯,除非弄的人儘皆知,不然輕易不會懲罰。這樣的性格,守成還可以,要說開疆拓土,那還是算了吧,生下來就不帶那個血性。
有的人死了,但沒有完全死……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