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唉。”一聲歎息,也沒有讓蘇石多等,李迪這便給出了答案,“久居高位,肩挑萬鈞之力,常年累月下來,誰會不累。現在終於有機會可以卸下這幅擔子,自然是說不出的輕鬆。”
蘇石可是相當的聰明,尤其是被係統洗刷過腦子之後,很多彆人想不通的事情,往往在他這裡很快就可以找到一些答案。
聰明的蘇石,聽了這些之後,瞬間就想到了什麼“李相公有意如此?”
“算是吧。當然,這也是官家的意思。就在那天大朝會之後,到晚上的時候,宮裡來人,送了老夫一壇燒刀子,還有一個精致的玉杯,嗬嗬。”
“這是...杯酒釋...”蘇石突然間想到了什麼,心中就一聲歎息,果然是老趙家的種,彆的沒有學會,老祖宗這套奪權的做法倒是學了個十成十。
會發生這樣的事情,不用彆人去說,蘇石也能想到,朝堂上的突然阻擊,且事先還沒有向趙禎彙報過,這是引起他的危急感。為了皇權的穩固,也為了告訴他人,這個朝廷還是要由他這位仁宗皇帝說了算,這就不得不拿人開刀。
眾人之中,唯有李迪老邁,拿他下刀正是再合適不過。
隻是蘇石很想說,不是不和你老人家說,是說了你不會同意。
趙禎骨子裡的確是一個善良之人,正因如此,他並不喜歡打打殺殺。
他希望看到的大宋是海內升平,和氣一團。這正好與文彥捕妥協、共存的理念相同。
基於這個原因,文彥博才有膽量把手插到軍隊之中,顯然這也是得到了趙禎的許可。
這個時候,蘇石提前去和趙禎打招呼,告訴他,我不同意你的治國理念,軍隊必須要強大起來,而不是擔心武將會造反,就變得一味的妥協甚至是軟弱,那人家能同意才怪。
倘若是趙禎不同意,朝堂之上,李迪他們還敢做出這樣的事情來,那就是對皇權的挑釁。那樣的話,不旦事情不會成功,很可能事後他們都會被以欺君之名而下獄。
早就知道會是這樣的結果,才沒有人和趙禎說。可當事情發生之後,趙禎還是感覺到了危機感,李迪會被逼著放下宰相之職,也就是順裡成章之事。
其實早在蘇石要幫著周書山和唐科的時候,他就知道這一戰很難勝。
勝也很可能是敗。
但蘇石還是必須要去做,不然時間一長,真讓文彥博這樣的妥協派掌了權,大宋就不可能會有再站起來那一天。
後來宋徽宗、宋欽宗等人被金軍俘虜,就是這個時候打下的不好底子。
這絕對不是蘇石想要看到的。他要的是大宋強大,強大到彆人不敢欺侮。
倘若有人真敢這樣做,簡單,你敢來犯,我就敢殺過去,甚至還敢殺到你的老巢,徹底滅了你,就問你害怕不害怕。
但若是一旦妥協政策形成,大宋就還會走他的老路。一味的閉門造車,不管外麵的形勢有多麼的緊張,汴梁城內還是歌舞升平,繁華無比。
可這一切不過就是假像罷了,屬於那種紙糊的假性繁華,一但受到巨大外力,就會成這窗戶紙,那是一捅就破。
理念不同,也就注定著蘇石與文彥博這樣的人是絕對不可能走到一起,那也就是說,早晚會有一戰。
這蘇石才下定了決心,向文彥博發起了挑釁。至少這一次不管輸贏,先保住了周書山還有唐科的位置再說。
也可以這樣講,這一次,蘇石不過就是借用了這兩人的名頭而已,就算是沒有他們,蘇石與文彥博這樣的妥協派也是早晚會站在對立麵上。
但蘇石想過會引來趙禎的不快,卻沒有想到會有這樣嚴重的後果,竟然自已這一方要失掉一個宰相之位。
“嗬嗬,無妨,天佑你不用感覺到對不起誰,朝堂上就是這樣,永遠不會有一家獨大的說法。我得到了一些,就會有所失去一些,這不算什麼。再說了,我年紀大了,早就感覺到力不從心,也早有了退下之意,現在可以去繼續當先生,教授荊王殿下,又何償不是一種福氣。”
李迪一直在笑嗬嗬的,仿佛說的就是彆人的事情一番。這更是讓聽到這一切的蘇石感概無比。
至少他的性格是不會輕易妥協的,雖然他的心理年齡也不小了,但性格如此,不會因為年紀大小而有什麼大的改變。
蘇石正自感歎著,李迪還真是拿得起放得下的時候,對方又開口了,“有些事情就如塞翁失馬,焉知非福。這一次即是官家主動讓我退下,那我也會適當的要取一些好處,隻要不是太過份,官家是一個念舊情的人,都是可能會同意的。”
這一說法,倒是把蘇石的好奇心給勾了起來,“李相公,還可以向官家要好處嗎?”
“為什麼不能?當初太祖解除了那些大將的兵權,難道就不給好處了?沒有好處的事情誰乾呢?”李迪是一幅理所當然的樣子說著。
我想退那是我想,可以什麼都不要。
可是現在,是你想讓我退,那對不起,我就要伸手拿一些好處,不然的話,我多虧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