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石竟然可以站起來。
不僅如此,蘇石的個人實力也極強,聽堂兄趙允讓講,閆文應這般的實力竟然都敵不過蘇石,反被殺當場。
這說明什麼?
說明自己就是一個小醜,完全地被蒙在了鼓裡。
證明蘇石一直就有反心,他一直都在欺君。
虧自己如此地信任於他,給他官職、給他權力、還封了侯爵。
這還真是一隻喂不熟的白眼狼。
但趙禎卻不想一想,蘇石對他們趙宋如何?
先是冒著被斬殺的風險救下了他的獨子趙曦。
跟著因為蘇石的到來,富了宋朝,便是他這個皇帝的內帑也充斥而豐盈起來。
蘇石是得了一些的權力,但他用這些權力為自己謀利了嗎?
沒有?
相反,蘇石有了權力,不僅讓宋朝變得比以前還富裕,且他幾次戰場顯威,打出了趙宋的威風,直到現在,讓三族都不敢隨意地窺伺大宋,而這一切,多都是蘇石的個人功勞。
隻是可惜。
人往往就是如此,總會記得你對彆人的好,至於彆人是如何報答你的,往往就會選擇性地給予遺忘。
趙曦眼中,他是天子,他是大宋的皇帝,那所有大宋之人都應該甘心情願地為他做事,而不計較任何的得失才是。
可你也不想,人不是
動物,人是有思想的,怎麼可能人人都隻想著付出,不想著回報呢?
就算是聖人,也會有自私的時候。更不要說,你明知道冤枉了蘇石,還要讓他道歉,還要讓他入獄,那人家憑什麼要把生死之權交到你的手中,隻是為了做一個忠臣?
給明君做忠臣,至少還能名留千古。
給昏君做忠臣,那就是愚蠢的表現。
蘇石並不愚蠢,他敬佩嶽武穆,但同時也看不起他,因為他不僅不是愚忠,一般意義上的忠臣也算不上。實際上嶽飛是個很有脾氣的人,跟趙構是七分合作三分不合作。比如紹興七年,因為一些軍隊分配上的問題,嶽飛生氣了,直接跑到廬山上,說是替母親守墓。趙構連發幾封信讓他回來,嶽飛不理。最後派了兩個老部下去好說歹說,才把嶽飛勸回來。氣的趙構說出“犯吾法者,唯有劍爾”這種話。
就說嶽飛最後還是被十二道金牌召回,明知必死還是回來了,那隻能說他忠的是君王,而非是大宋百姓,漢人天下。
蘇石是後世來人,封建王朝思想幾乎沒有。倘若是趙禎一心為民,為了漢人的崛起而敢於亮劍,那蘇石定會儘全力輔佐,幫著趙宋打下一個前無古人的地盤,打下大大的一片江山。
可惜趙禎就不是開拓型的君主。
他的性格注定隻能守成。
或是說所有趙宋的君主都是一樣,說他們得國不正也好,還是一個杯酒釋兵
權的不自信也好。總之趙宋一朝防內永遠高於防外,這樣的人骨子裡就沒有崛起的想法,蘇石也就是生不逢時,若是來到李二或是朱重八的時代,以他係統賦予的力量,你看看他能不能做一個輔君之人?
人生哪裡來的那麼多如果?
即是來到了趙宋,蘇石就要適應這裡。
適應不了,自然就隻能用自己的方式來改變這裡。
對這一切,趙曦不會去想,他隻會站在自己的角度上去考慮問題。
所以,蘇石反了。
這可以說是必然的結果。
待到秋來九月八,我花開後百花殺。
衝天香陣透長安,滿城儘帶黃金甲。
看來你還想要報複朕的趙宋江山呀。
龍椅上的趙曦也不知道沉默了多久,終於回過神來,看向正伏在地上也不知道多久的陳琳說道:“你讓朕很失望。”
“奴婢無能,奴婢有罪。”
跪在地上的陳琳連聲請罪。
說起來陳琳的確有罪,但誰能想到蘇石會反呢?
連趙禎都沒有想到,他又能怪得了誰?
心中知道陳琳也和自己一樣是被蒙在鼓中之人,加上他現在沒有合適的人選去接任密諜司總管,便決定饒上陳琳這一回,以觀後效。
“罰俸三年。”終於,趙禎說出了處罰決定,聽得一旁站立的張茂則是失望不已。
“謝陛下隆恩。”聽到隻是罰俸三年,陳琳大大鬆了一口氣。看來,官家還是沒有對他完全的失望。
“查封天佑胡同、華夏銀行、
華夏商店。”趙禎繼續開口說著。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