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洛嘉很想買,問攤主怎麼賣。
攤主是個老嫗,伸出一隻手指:“換一隻雞。”
王洛嘉拿不出雞來,身也沒有可以交換的東西,但她帶著錢的。
一把亮晶晶的硬幣掏出來,攤主的眼睛就亮了。
老嫗欣然接受了這些硬幣,旁邊的人聚攏來看稀罕物,他們都對這種錢幣充滿了濃厚的興趣,對著陽光看,拿牙咬,甚至有人願意拿手上的舊衣服鞋子來換。
王洛嘉用大約二十元人民幣的硬幣換了宋代的銅鏡和湯婆子,這已經是天大的便宜,夠她興奮很久的了,但她的關注點卻不在此,而是人民對於不認識的錢幣的順暢接受程度。
回去之後,王洛嘉查閱了自己筆記本電腦裡的資料,研究了一下宋代的財政金融。
學習了一夜之後,她理解了為什麼這些宋朝人對於硬幣有著近乎癡迷的喜好。
從秦半兩錢到清末的宣統通寶,國人用了上千年的方孔銅錢,銅錢是法定貨幣,因為開采成本高昂,銅材本身就值錢,所以算得上硬通貨,而南宋時期紙幣濫發,民間銅錢已經鮮見。
王洛嘉用的是國人民銀行發行的一元五角一角的硬幣,材質分彆是鋼芯鍍鎳,鋼芯鍍銅,鋁鎂合金,邊緣清晰,厚薄一致,上麵的圖案和數字堪稱精致,和粗劣的銅錢鐵錢相比,簡直就是工藝品級彆的。
為了驗證自己的想法,王洛嘉去了賬房,要看這些日子的收入。
龍潭寨有自己的財政體係,這些日子通過出售鐵器工具賺了一些錢,王洛嘉不看會子和交鈔,隻看銅錢,從一堆銅錢找到了北宋年號的,金國年號的,還有蒙古人的大朝通寶,甚至還有後周的,唐代的銅錢。
心有了定論之後,王洛嘉找到劉驍商量事。
“我有一個發現,也許早就有人研究過這件事,但對我來說確實是新發現。”王洛嘉說,“我問你一個問題,如果一個人拿著民國時期的金圓券去買東西,彆人會怎麼看?”
劉驍不假思索道:“當成騙子,或者神經病。”
王洛嘉拿出十幾枚銅錢說:“這是北宋,金國,蒙古,五代十國時期和唐代的錢,現在都在流通,這說明什麼?”
劉驍想了想說:“因為他們認的不是誰家的錢,隻要是銅錢就行。”
王洛嘉打了個響指:“說得對,銅錢本身就有價值,屬於硬通貨,所以不管前朝甚至敵國的錢也可以通用,我的研究方向不是這一塊,但看過很多相關資料,以前日本缺銅,國內流通的是國的錢,也證明了這一點。”
劉驍說:“那你想說什麼呢?”
王洛嘉拿出幾枚硬幣:“這是我爸給我帶過來的,沒想到在集市上竟然可以用,他們還挺喜歡這種錢的,我就想了,不如我們發行屬於自己的錢,這樣就不用費勁巴拉的做買賣了,直接造錢去收購黃金,這多利索啊。”
劉驍一點就透:“用真錢成本太高,找個金屬加工廠自己造硬幣,就跟遊戲幣一樣的,衝壓鍍鎳鋼幣,上麵衝上大宋通寶四個字,絕對好使,咱們的貨幣就是這個世界最硬的通貨。”
王洛嘉說:“硬幣的成本還是太高了,印紙幣成本低廉,硬幣當成準備金,海德堡四色印刷的紙幣在這個世界沒人能仿造,咱們就印大宋寶鈔,流通四海,收割財富,就跟美元一樣的。”
忽然劉驍冷靜了下來:“銅幣好歹還能融化了鑄造銅器,紙幣人家能拿來乾什麼用,人家憑什麼接受咱的紙幣。”
王洛嘉說:“世界為什麼接受美元?”
劉驍看過不少公眾號章,脫口而出:“因為美元和石油捆綁在一起了。”
王洛嘉說:“咱們的紙幣,是用金銀做擔保的,是和咱們的產品捆綁在一起的,比如想買最搶手的打火機,就隻接受大宋寶鈔,他們對咱們的紙幣就會趨之若鶩。”
劉驍感慨道:“經濟強大了,就有人眼紅,還得有軍隊做後盾。”
兩個人如同政治家經濟學家一般討論了半天,最後王洛嘉說:“劉驍,其實你挺聰明的嘛,怎麼就考不上大學呢。”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