槍是百兵之王,自古以來就是軍隊最常見裝備最廣的武器,槍、矛、槊、矟、鈹種類繁多,本質上都是長杆加尖頭,兩點之間直線最近,直進直出最難防,南北朝隋唐時期是馬槊最風光的時期,宋以後失去產馬區,槍騎兵漸漸沒落,槍術也逐漸失傳,到了明清時期,大規模騎兵對撞的戰鬥模式已經被遠程火銃對轟取代。
乾隆時期有一幅西洋畫師郎世寧所做的油畫,叫做阿玉錫持矛蕩寇圖,畫麵寫實,阿玉錫手持長矛的後段拴著一個繩圈,這是方便長矛刺敵人軀體後回收武器的簡單裝置。
騎兵高速接敵,長矛刺的瞬間,戰馬交錯而過,往往來不及抽出長矛,不及時撒手騎兵就會被帶落馬下,輕則落馬,重則骨折,所以歐洲騎兵的長矛都是一次性的,刺就放棄,抽出馬刀繼續戰鬥,這也是槍術不精的表現,阿玉錫長矛上帶個繩圈,擊後撒手槍杆,順勢用繩圈回收長矛以利繼續使用。
而更早的騎兵連繩圈都不用,靠的是長槍杆子的韌性和祖傳的槍法,而這支騎兵正好處於槍騎兵落幕前最後的輝煌時期,個個都是使槍的高手。
大街上忽然出現成建製的清軍騎兵,雖然人數不多,但氣勢驚人,馬蹄如雷,鏽槍如林,當麵的日軍小兵驚慌失措,下意識的就想後退,這是步兵對騎兵天然的恐懼使然。
有幾個老資格的軍官經曆過西南戰爭,見識過薩摩藩的冷兵器衝鋒,心理上比較適應,下令列隊三段擊,瞄準敵人戰馬射擊。
原本分散成散兵線的靛藍色身影們在馬蹄聲的緊張節奏慌忙排成三列,第一列跪姿,第二列立姿,第三列預備,他們的三零式步槍拉一下打一槍,射速不夠高,必須以三段擊來保證火力的密度,以抵消敵軍騎兵的速度,這是非常科學的應對之策。
可是他們忽略了一點,敵軍騎兵並不是真的冷兵器突擊,而是臨時改裝的虎槍,衝在最前麵的騎兵將虎槍夾在左腋下,右手抄起背著的波波沙,槍帶繃直,槍口穩穩地對著前方噴灑火舌。
數百發炙熱的彈雨澆在三段隊形上,頓時潰不成軍,轉瞬騎兵就到了近前,槍頭捅入軀體的噗噗聲不絕於耳,僥幸沒被槍打死也沒被捅死的卻被踩死在馬蹄下。
騎兵根本不停步,繼續衝鋒殺敵,前麵是整整一個聯隊的日軍,城市騎兵的速度拉不起來,日軍開槍,騎兵紛紛落馬,但前鋒所指分毫未動,就是當麵之敵的聯隊旗。
斬將奪旗,自古有之,日軍的聯隊旗比較特殊,隻有聯隊有,大隊隊,旅團師團都沒有,工兵輜重兵也是沒有的,隻有步兵騎兵聯隊才有,這麵旗幟是禦賜之物,旗冠的菊花代表天皇禦駕親征,地位極其崇高,乃至聯隊專門有一個隊護旗,如果聯隊旗在戰鬥被敵人損毀或者繳獲,那就是奇恥大辱,當事人是要切腹謝罪的。
騎兵如熱刀切黃油般硬生生趟出一條血胡同,日軍旗手不敢退,千鈞一發之際,此處一退,滿盤皆輸,能打到這裡的兵也都不是孬種,血性上來,誰怕誰啊。
一騎飛過,刀光閃處,旗手的手臂連同半個腦袋落地,聯隊旗落到了敵人手。
緊繃著的士氣瞬間崩塌,日本人猛起來是真猛,慫起來也是真慫,這個民族缺乏真正的韌性和智慧,聯隊旗被敵軍倒拖在地上,如果是清軍,也許反而煥發出鬥誌來,但日軍的心態就崩了,全線崩塌。
再想撤已經晚了,成千上萬的清國軍民殺了過來,二十一聯隊陷入人民戰爭的汪洋大海,他們三三兩兩一起,背靠背挺著刺刀困獸猶鬥,色厲內荏的大吼大叫,可是就算一條命能換兩三條又如何。
三個訓練有素的日軍老兵刺槍術精湛,身體素質也好,背靠背組成一個鐵三角,接連殺死十幾個清軍,可是讓他們絕望的是,身邊的戰友越來越少,清軍越來越多,而自己的體力越來越撐不住了。
終於,兩名綠營兵在距離他們五步遠的地方,用肩膀架起大抬杆,轟的一槍下去,半斤鐵砂子打在身上,渾身全是血窟窿。
蓄著絡腮胡的日軍軍曹跪倒在地,就看到一個戴紅纓帽的清兵走過來,一刀揮下,世界全紅了。
舒永壽拎起一顆腦袋,衝周圍呐喊:“爺們開張了!”
……
山口素臣百思不得其解,為什麼眼瞅著已經崩潰的清軍忽然殺了個回馬槍,仗打到這份上該結束,該投降了啊,可他們非但沒敗,還把自己整整一個聯隊吃掉了。
好在陣線被四十一聯隊穩住了,付出的代價是打光了子彈。
日軍用的是三年前研製的三零式步槍,6.5毫米口徑無煙火藥子彈,和清軍步槍口徑不一致,北京城內找不到補給。
所有人都在焦灼等待輜重聯隊的到來,等待飯團和子彈。
山口素臣來回踱步,他穿的是毛呢質地的軍裝,與北京的炎夏格格不入,白襯衣早就汗透了,副官獻上一壺水請他喝。
“我要的是補給,不是水!”山口素臣喝道。
“閣下,補充一下水分吧。”副官的嘴唇是乾涸的,眼裡遍布血絲,將歎口氣,接過水壺喝了一口,當場吐出:“嘎,這是什麼!”
“這是北京的井水,隻有這個了,閣下!”副官道。
山口素臣體會一下嘴裡的餘味,馬尿也不過如此吧,難道清國京城的百姓平時就喝這個?
烈日下作戰出汗極多,如果得不到水分補充,士兵將沒有體力繼續打仗,山口素臣也隻能強忍著惡心喝下這壺苦井水。
“下令,必須補充水分,再難喝也要喝。”山口素臣以身作則,下屬軍官們也隻能捏著鼻子,喝尿一般喝水。
忽然一名穿紅褲子的騎兵馳馬而來,從馬背上翻下來氣喘籲籲道:“閣下,大事不好,輜重聯隊遇襲!”
山口素臣道:“何時,何處,損失多少?”
騎兵說:“一個大隊損失殆儘,彈藥糧草全丟。”
山口素臣嗓子眼一陣腥甜,硬生生壓住噴血的想法,鎮定自若道:“諸軍,眼下唯有退兵了。”
“閣下!”一幫少壯派軍官不樂意了,站在高處都能看到紫禁城角樓的琉璃瓦了,勝利就在眼前,稍微努力一下就到,居然要撤退,這絕不能接受,哪怕是將閣下親自下令也不行。
“再不走,第五師團丟失的就不止是一麵聯隊旗了。”山口素臣到底是經驗豐富的老將,他力排眾議,堅決要撤軍。
不久,副官來報,有一個隊抗命不遵,擅自出擊,已經陷入清軍包圍。
山口素臣搖了搖頭,軍以下犯上的傳統一直在,少壯派不撞南牆不回頭,就讓他們死去吧,或許死在敵國的京城就是他們的宿命。
第五師團殘餘的十一,四十一,四十二聯隊和炮兵工兵聯隊餘部,倉皇撤出北京,沿原路返回,向通州方向機動。
輜重聯隊遇襲現場就在城東稗子灣,兩天前第五師團經過此地的時候還買了些糧食呢,如今遍地是被砍倒的屍體,看傷口都在頭肩位置,應該是突然遭遇騎兵打擊,奇怪的是士兵們的衣服鞋子儘數被剝走,敵軍拿走武器情有可原,連兜襠布都剝走就太過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