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憶安說:“你該乾嘛乾嘛去吧,彆在這裡討人嫌了,不會說話,閉嘴也是一種善良。”
餘糧、大兵帶著幾個小的,呼啦啦都來了,圍著葉子問道:“三叔,誰欺負你了?”
葉子指著蘇老太婆,“她,沒欺負我,欺負我媽了。”
餘糧他們火力全開,“誰誰誰,不是人,半夜三更敲東門,東門敲得嘎嘎響,提著褲子找隊長,隊長問她什麼事,她說長個刺,隊長連說不要急,長刺他會治。”
這種半遮半掩的黃段子,農村孩子隨口都能說上一竹筐,而這個故事是有原型的,故事的主角長刺的就是眼前的這位,隊長就是蘇建林的爺爺蘇友山。
結合蘇友山的德性,這事十有八九是真的。
蘇老太婆罵罵咧咧的,走的那叫一個快,大兵繼續起哄,“走嘍,找隊長看去嘍。”
蘇老太婆頭都不回,走的更快了。
白紅梅說:“這種話以後不準說了,讓人家笑話,知道嗎?”
幾個孩子表麵上答應了,實際上下次還這麼乾,因為某些人跟他講理講不通。
多了幾個孩子,進展非常順利,很快就碾出來豆汁和豆腐渣,滿滿一大桶。
豆汁和豆腐渣是一體的,還要用布袋把豆汁擠出來,把豆腐渣摒除掉,豆汁燒開點鹵。鹵水點豆腐,靜置十幾分鐘,又白又嫩的豆腐腦就成了。
蘇憶安喊壘豬圈的人吃飯。
大工還不好意思,因為他們是掙工分的。
蘇大海說:“我們也吃飯,就是多雙筷子多隻碗的事,這麼熱的天,多虧了老少爺們幫忙。”
為了解乏,白紅梅還拿出來一瓶二鍋頭,還是女婿第一次上門帶的,她怕蘇大海偷摸喝,收起來了。
蘇憶安:她媽就是大方,彆人送她一粒芝麻,她鐵定送人一個西瓜的主。
一桌人吃的很高興。
下午大工更賣力了,兩個豬圈,還帶著起脊豬棚壘好了,內牆以及地麵都是用水泥抹上的。
晚上大鍋豆角菜和二合麵饅頭,這是峻工宴。
豬圈在晾乾的過程中,蘇憶安和蘇大海已經在挑選豬仔了。
豬仔有兩種,一種是農戶自繁的,這種品種差,品質落後,增重率都不高。
優點是價格便宜,二十塊錢左右一頭。
另一種是梅山公社養豬場繁殖的,這個養豬場有純種的長白公母豬,對飼料要求不高,仔豬的日增重遠超普通農戶家的。
缺點是價格小貴,同斤量的小豬仔要貴上幾塊錢。
蘇憶安不貪便宜,多花幾塊錢合算。
一起買豬仔的不止蘇憶安家,還有另外兩家養豬戶,蘇大有派了兩輛牛車,去二十裡地外的梅山公社去選購。
蘇大海和蘇憶安都去了,他爺倆騎的是三輪車。
梅山養豬場蘇憶安隻聞其名,還是第一次來,麵積挺大的,聽說存欄量近二百頭。
【作者題外話】:民謠部分來自網絡.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