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九州科技與合作夥伴們多年磨合出來的一套行之有效的合作方式。
大企業有錢,可以直接花錢購買技術、設備,享受人員培訓等待遇。小企業沒錢沒人,但有魄力有夢想的,在九州科技審核通過之後,可以選擇申請貸款購買技術授權,或者以股權和部分資金換取技術合作。
雖然小企業這樣做會失去對企業的一定掌控權,但九州科技在行業內又是出了名的“三不管”,隻要企業運行正常,員工也沒有進行舉報,基本都不會插手企業內部管理,並且市麵上這些海內外的金融投資機構對這種與九州科技簽署股權換取技術授權合作的企業,有著十分特殊的偏愛。
曾經有一些大學生組建的創業小公司,因為其方案通過了九州科技的審核,得到了技術授權合作項目,並且通過九州科技商業聯盟的渠道,拿到了其他企業的意向協議,依靠這兩個優勢,在短短一個月內獲得了超5億的項目啟動資金。
當然,該項目因為有各方扶持和技術支持,最終也沒有讓投資機構失望,甚至因為大家都看好其未來發展前景,並沒有選擇中途下車,反而是不約而同地選擇加碼投資,讓這家公司最後成功IPO上市。
類似的造富神話,每年都在上演。
而對於大企業,雖然拿錢就可以買到技術授權,但是大企業更會考慮雙方合作的緊密、穩固程度,為了能夠與九州科技的捆綁關係更加結實,基本都會拿出一部分不會影響決策層的股權給九州科技。
本來這種情況下,九州科技也應該拿出一點股權,讓大家形成某種程度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緊密聯盟,這樣才能夠保證聯盟穩固,在一定的利益糾葛下,大家因為交叉持股的原因,也有一定的相同利益。
但九州科技這個由“愣頭青”顧青創立的企業,從成立之初就一直沒有做過類似的事情。
表麵上看,顧青都把九州科技的幾個大業務“拆分”成了一個個子公司,並且也將很多重要項目的控製權限轉移給了其他高管層,但實際上,九州科技仍然是顧某人的一言堂。
這是在座所有人都明白的事情。
並且從今天顧青的這個開場白當中,王川符、高山、於程東等人都聽到了一些不同尋常的意思。
什麼叫“將會增加技術研發投入,進一步控製對終端商品的製造和銷售規模?”
難道九州科技要開始徹底轉型,將商品終端這個龐大商業蛋糕讓一個大尺寸出來?
而那些高校教授們的目光,就有些耐人尋味了。
這些年九州科技與他們這些高校的合作項目,已經變得不如當初那樣“純粹”,甚至他們也知道,現在九州科技更多的是將高校當做“預備員工培訓基地”,很多重要項目的技術在學校隻能學到一部分,剩下的核心和升級技術,都要去九州科技工作才能夠學習到。
不過他們這些教授也沒有辦法指責這種課程內容安排,因為僅僅是九州科技入門的基礎技術,就已經足夠現在的大學生們花費4年本科和3年碩士的時間,才能夠勉強消化一部分。
甚至因為九州科技的技術和以往的其他技術有很深的隔閡,還導致九州科技專業班和導師們,根本不會接受跨專業的考研學生。
畢竟這種跨專業過來讀研的學生,除非是頂級天才,如果隻是一般優秀的話,根本不可能在三年之內學完專業應該掌握的能力,並且寫出九州科技認可的論文。
延畢是肯定的,並且延畢三年、四年都很有可能。
顧青給了眾人幾秒鐘的思考時間,然後才繼續說道:“大家或許通過其他途徑知道我們九州科技正在昆侖市進行7G通信的技術實驗,所以對於此前我們掌握的5,5G/6G網絡通信技術,我們決定開啟更大程度的商用化合作。
能夠給各位告知的商用合作技術標準,以6G通信技術來說,我們的技術可以保證傳輸速率達100Gbps,時延低於0.1毫秒,能夠輕鬆支持遠程醫療實時操控、工業自動化及智能網聯汽車協同技術。
當然在我們內部,6G通信也是5.5G通訊技術和周天星鬥工程融合升級的通信技術,所以我個人比較建議大家直接選擇6G通信的商業合作,這樣能節約不少。
並且有6G商用的基礎,後續我們的靈境生態端口共享合作,才能夠有一個更好的合作基礎。”
顧青說這麼幾句話的時間,眾人圍坐的會議桌上方就已經有5,5G、周天星鬥工程、6G通信技術的產品演示、基站和一部分重要技術設備的工作模型。
於程東和夏為科技的其他高管層,在看到這些東西的時候,沒有一個能夠保持輕鬆的神態。
通訊產業,這是他們夏為科技曾經最引以為豪的主營業務產業,並且在5G通信的時代一舉擊敗國內外眾多企業,但是當5G升級5.5G的時候,九州科技後來居上,甚至更進一步,整出了6G通信。
並且因為九州科技的這個6G通信技術太過超前,需要的通信衛星數量和功能性能更加離譜,導致他們夏為科技內部都已經有工程師認為不應該再投入太多資源到6G項目。
而現在……
雖然於程東自己並不想答應和九州科技合作,用九州科技的6G通信技術以及相關設備、零部件,但是他也知道,公司內部有相當一部分人都會熱衷與九州科技合作。
既能夠減少看不到頭的投入,還能夠趁此機會,將6G和夏為的5G鋪展到那些就九州科技無法經營的國外市場。
這是一個巨大的蛋糕。
隻要九州科技的要價不是太離譜,這筆生意也不是不能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