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九州科技雖然在航空航天領域已經是獨一份的強悍,更有最強的能源技術和引擎動力技術,但是在麵對這遙遠的距離時,還是要儘可能的縮短距離,節省燃料和縮短時間,這次火星探車發射的最佳窗口,是等待了26個月才等到的機會,這次錯過了,下次要麼繼續等26個月,要麼就要麵臨更大的行程考驗。
工程師李建像是察覺到了張天浩心中的焦慮,這位在九州科技公司工作多年的老人,有著相當豁達的心態和強悍的心理素質。
他在張天浩身旁說道:“在我們沒有進行火星探車的發射任務之前,國際上的火星探測器平均飛行速度一般在數萬公裡每小時,雖然看似很快,但那都是宇宙的浩瀚偉力,與我們人類的科技能力並沒有太大關係。
並且軌道修正、載荷重量的差異,也會導致速度波動。當初咱們大夏的‘天問一號’就是耗時半年,才勉強抵達火星,除此之外,還有歐洲‘火星快車探測器’也同樣是耗時半年,才完成星際航行,所以咱們壓力不用太大,這是最佳的發射窗口,但不是我們九州星海公司永遠最佳的發射機會。“
張天浩聽到李建這位已經年邁七十的“大爺”安慰,微微頷首。
他這些年啃了不少專業書籍,也在桃夭和其他特殊補劑的幫助下,進行過壓榨式學習鑽研,自然清楚,如果是在非理想發射窗口發射火星探車,因為軌道設計變長、變複雜,探車在過程中的飛行時間可能延長至數年。
但那是“其他機構”,不是星海公司!
九州星海公司自從獨立以來,甚至在沒有獨立出來之前,就沒有一次發射任務是失敗的!
火星探車這次任務如果失敗,那就是讓九州星海公司的百分百成績出現破損!
雖然所有人都知道這個世界就沒有百分百完美的成績單,但張天浩不允許這張成績單第一次扣分,是在他負責期間出現的失敗!
所以在聽完了安慰之後,他沉思了片刻,最後還是深吸了一口氣,轉身走向不遠處的一個小房間。
李建見狀,隻能帶著幾位核心高層趕忙跟上張天浩的步伐,就他那輕快的步伐,根本就不像是一個七十幾歲,應該退休的老頭子,甚至比一些常年坐辦公室的年輕人還要靈活。
幾人進入這個小房間的時候,此次發射任務的總指揮林錦禮,僅僅是瞥了眼自家老師的動作,就收回了注意力,隨後一臉嚴肅的說道:“從現在開始,按照規劃方案進行間隔檢測……”
火星探測想要從藍星安全送抵月球,起步發射是開始,中間漫長的行程是旅途,最後抵達火星,才是最大的考驗。
在經過半年的航行之後,所有減速係統裝置必須要確保完好,才能夠保證火星探車安全抵達火星。
要是臨門一腳出錯,這次發射任務就是徹底失敗。
為了能夠保證在特殊情況下,設備出現問題,火星探車和火箭內部除了有多階段減速設計,還有一些小型工程類機器人,它們能夠在得到係統檢測到的異常數據之後,開始執行實地探查、維修工作。
林錦禮想到的,也是張天浩此時正在做的。
這位鈦坦星部門的核心負責人,此時正結合最新的係統檢查數據,重新進行人工推演和“查漏補缺”。
沉浸在工作狀態的年輕人一言不語,手指翻飛、大腦飛速運轉。一旁的工程師李建,則是為身旁其他工程師做起了解說,培養這些人能夠跟上腳步。
“為了能夠萬無一失,我們的第一輛火星探車的搭載係統,擁有極為強悍的氣動減速係統設備,進入火星大氣層時,氣動外形設計的鈍頭隔熱罩會產生足夠阻力,將速度從約20000公裡每小時降至1600公裡每小時,同時還有姿態控製引擎係統避免發生劇烈翻滾和失控情況。
因為有月球新材料的幫助,這次的隔熱罩能夠耐受2500℃以上的高溫,在實驗條件下,可以堅持10小時,保證內部設備不受損。
與此同時,我們仍然沒有丟棄降落傘減速設計,這也是你們當中有人負責的項目,我隻是大致說一下,在速度降至亞音速後,展開超音速降落傘,可以將速度降到400公裡每小時,就是成功,所以你們也不要驕傲自滿,這可以說是最不應該出問題的環節。
倒是有一點,火星大氣密度隻有我們藍星的百分之一,這對開傘係統的穩定性還是有一定挑戰的,不過在靈境生態實驗模擬器當中,近一萬次模擬,已經沒有出現差錯……”
當李建講到這裡的時候,張天浩再次核對了一遍麵前投影上的參數,突然開口說道:“拋離降落傘或者降落傘未能成功打開,反推發動機點火,通過推力與重力平衡實現懸停,並利用雷達和光學傳感器掃描地表,讓【司南】AI自主選擇平坦著陸點。
我們搭載的雷達和光學傳感器,雖然已經十分優秀,但精密儀器在半年時間裡,還有降落的過程中,肯定會有一些震動,我們有做固定設施,但備用方案也需要時刻處於激活狀態。
不能一切都想當然,著陸腿必須要在能夠吸收衝擊力之前,讓最後的反衝引擎做好最完美的降落姿態輔助工作,確保探測器平穩觸地,而不是依靠著陸腿的材料特性去硬抗。
所以這裡麵最重要的一點,我們火星探車的AI,必須要極為穩定……所以你們認為,這半年時間裡,我們需不需要對這個【司南】AI進行實時升級?畢竟它在靈境生態試驗服務器當中,一直都表現得極為出色。”
張天浩將這個問題拋了出來,也是讓原本就皺著眉頭當“好學生”的其他幾位九州星海公司核心高管層有些犯難。
在航空航天領域,並不是新的就一定會比舊的好。
在這個領域當中,不止一次的出現過這種情況,那就是新升級的設備總是出錯,而那些老東西,往往能夠在關鍵時刻表現出色。
但這又是一個必須要解決的問題,因火星與藍星的距離太遠,其他國際機構,包括大夏的機構在內,兩者之間的通信延遲都在十分鐘到半小時時間,著陸程序根本就不可能聽憑藍星指揮中心的命令,隻能完全依賴係統自主計算與執行。
萬一升級導致計算和執行出現問題,那就是功虧一簣。
但萬一因為不升級,導致AI缺陷沒有解決,著陸時又恰好出現這類問題,那絕對是讓人後悔到拍斷大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