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癀歎道:“事到如今,多說無益,西北之事,還得迅速解決才是,這場大敗,大漢傷筋動骨啊。”
此刻,幾案上的燭火輕輕跳動著,燈花似爆鳴一聲,在萬籟俱寂的夜晚格外清晰。
……
……
金陵,晉陽長公主府,後宅
鹹寧公主以及李嬋月坐在一方條案之後,輕輕撫著古箏,不遠處的宋妍一手托腮,柔潤如水的目光落在麗人隆起的小腹上,那張不施粉黛的妍麗臉蛋兒上怔怔出神。
晉陽姑母她好像有孩子了,所以,孩子的父親是誰?
晉陽長公主柳葉細眉之下,美眸笑意盈盈,柔聲道:“嬋月,讓我看看,你最近都學了什麼舞蹈?”
李嬋月玉頰羞紅成霞,柔聲道:“我都是胡亂學的,跳的不大好看。”
那些舞蹈太不莊重了一些,原是跳給小賈先生看的,如何能夠跳給旁人去看?
晉陽長公主看向眉眼羞怯的小郡主,笑著打趣道:“我們家嬋月還害羞了。”
說著,將目光投向那少女手中的書本,問道:“嬋月手裡的三國話本,可是最新的回目?”
李嬋月柔聲道:“前個兒剛剛出來的新書,已經刻版印刷了。”
說著,近得前來,將手中的書本遞將過去。
鹹寧公主纖纖素手微頓,那張妍麗、明媚的玉容上現出悵然之色,道:“先生這幾天也不知在忙些什麼,平常也不怎麼見他過來。”
因為賈珩忙完之後,在這段時間是陪著黛玉,自然又冷落了鹹寧。
其實,賈珩搞排列組合,也是迫於客觀困難所限,非如此不能雨露均沾,麵麵俱到。
一碗水端平。
“殿下,衛國公回來了。”就在這時,一個身形苗秀的女官從外間而來,向著屋內的幾人說道。
鹹寧公主聞言,幽麗冷豔的臉蛋兒上現出驚喜之色,說道:“嬋月,我們去迎迎。”
正念叨著呢,先生就過來了。
賈珩此刻與陳瀟沿著公主府的綿長回廊,向著後院行去,正值傍晚時分,晚霞漫天,透過朱紅梁柱落在草叢以及石頭上,讓人心頭生出一股怡然之情。
陳瀟說道:“水師那邊兒有了最新的消息。”
賈珩問道:“怎麼說的?”
陳瀟道:“海師已經出海,向大陳島進兵,水溶還是向這邊兒遞了公文,希望你能去一趟督戰。”
賈珩沉吟片刻,說道:“現在對海寇的清剿,隻是壓縮其活動海域,最終還是要搗毀匪巢,才能收得全功,而且之後如果不複有海寇之患,先前那遠洋公司也要在海島。”
南洋之地可不止有降頭術,還有不少海寇盤踞在海島,做著大海之上縱橫來回的無本生意,有的甚至還是閩浙等地的百姓。
陳瀟道:“那就先緊著西北之事。”
“先生,瀟瀟姐。”就在這時,鹹寧公主與李嬋月迎將過來,看向那器宇軒昂的少年,輕輕喚了一聲那少年。
賈珩點了點頭,溫聲說道:“鹹寧。”
鹹寧公主道:“我們都在家裡等著先生呢,先生這兩天怎麼沒有過來?”
“在錦衣府問案子呢,你和嬋月怎麼樣?”賈珩近前,自然而然地拉起兩個少女的纖纖素手。
合法夫妻,倒不用顧忌著周圍下人的目光,更多是羨慕夫妻恩愛。
眾人說著話,進入廳堂之中,賈珩看向端坐在條案後的麗人,輕聲說道:“見過長公主殿下。”
目光瞥見一旁的紅裙少女,微笑說道:“妍兒表妹也在。”
其實鹹寧沒有說錯,與宋皇後的確有些像,肌膚白皙,眉眼溫婉不失靈動、嬌憨。
或許從了鹹寧?青春版可以彌補一下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的遺憾?
“表姐夫,你來了。”宋妍玉頰羞紅成霞,怯怯地喚了一聲。
鹹寧公主抬眸看向那忽而紅了臉蛋兒的少女,目光閃了閃,暗道,也沒枉她這段時間與妍兒表妹敘說先生的好來。
賈珩點了點頭,凝眸看向那麗人,說道:“剛剛得到錦衣府的飛鴿傳書,南安郡王在西北糧道被劫,我說不得需回京一趟。”
晉陽長公主蹙了蹙秀眉,愈發流溢著母性氣息的美眸看向那麵色凝重的少年,心頭微動,問道:“京裡出事了?”
前不久就聽他這般說,果然經過這麼長時間,西北邊事就出了變故。
鹹寧公主幽麗玉顏上漸漸蒙起憂色,柔聲道:“糧道被劫,此事竟這般凶險?”
賈珩道:“一個不好,大軍大敗就在頃刻之間,說不得這會兒,敗報已經在路上了。”
元春豐美臉蛋兒上見著擔憂之色,低聲說道:“那西北那邊兒,朝廷這次該如何應對?”
晉陽長公主秀眉蹙緊,美眸盈盈如水。
賈珩道:“看情況,朝廷剛剛在西北新敗一場,想要出兵,需要考慮的方方麵麵。”
晉陽長公主輕聲道:“彆的本宮就不叮囑你了,你路上萬事小心。”
“放心好了,沒事兒的。”賈珩道。
宋妍看向正在敘話的二人,心頭忽而生出一股古怪念頭。
也不知為何,總覺得兩人的對話語氣像極了……也可能是丈母娘關心女婿。
賈珩點了點頭,端起茶盅,輕輕抿了一口,低聲道:“先這樣吧。”
鹹寧公主明澈的清眸湧起關切之色,溫聲說道:“先生,要不我隨你一同回去吧。”
“這一路太過奔波了,你和嬋月在這兒照顧好你姑姑好了。”賈珩叮囑說著,拉過少女的素手,道:“好了,乖。”
鹹寧公主抿了抿粉唇,清眸之中有些羞意,道:“那先生…好吧。”
也不知為何,她心底深處卻有著一股隱隱的不安,似乎先生此次回去,要發生一些似的。
晉陽長公主道:“天色也不早了,憐雪,讓後廚準備晚飯吧。”
“是,殿下。”憐雪應了一聲,轉身離去。
賈珩與晉陽長公主、李嬋月、鹹寧公主、宋妍幾個人開始用著飯菜。
時光匆匆,不知不覺就是五六天時間過去。
賈珩沒有在金陵多做盤桓,派人知會了甄家以及兩江總督高仲平,就騎著快馬,在陳瀟率領一眾錦衣府衛的扈從下前往開封。
而整個江南也在隨後收到了驚人噩耗,南安郡王率領的征西大軍在西北遭逢大敗,十萬大軍全軍覆沒。
此消息一出,江南震驚!
金陵,兩江總督衙門——
高仲平手中拿著邸報,雙手都在顫抖,臉色也不好看,道:“十萬大軍,六萬京營精銳,不過幾天,就一朝喪儘,就是十萬頭豬,也夠和碩特蒙古抓半個月,這南安一將無能,累死三軍!”
“如是讓東翁領兵去西北,也不會說不勝。”通判吳賢成也唏噓感慨道:“宮裡怎麼用了南安這個老邁昏庸之輩。”
高仲平允文允武,由其領兵前往西北,穩紮穩紮,還真有可能打贏這場戰事。
本質上,陳漢的國力是強於西北一隅的。
高仲平麵上青氣勃發,沉聲道:“經此一事,江南新政推行速度將被大大拖累,南安等人該殺!”
“東翁息怒。”
主簿鄺守正開口說道:“東翁,如今勳戚的田畝已經清丈的七七八八,剩下的官紳,多是關注著錦衣府的案子。”
賈珩這幾天讓錦衣府帶走了南京工部尚書嚴茂,禮部尚書郝繼儒,還是有力地震懾了江南的一眾官紳。
高仲平沉聲道:“朝廷如今心思不在江南,而在西北,如今朝廷一年兩戰,又喪師辱國,尚不知下一步如何走?”
在這一刻,高仲平無比希望自己身在中樞,執掌內閣,能夠規勸天子。
“吳通判,準備筆墨,本官要向陛下上疏。”高仲平麵色一肅,說道。
衛國公此去京城,天子以及朝臣多半還要用其出兵,他必須要向宮裡規勸。
吳賢成聞言,道:“東翁這是?”
高仲平徐徐道:“主不可因怒興師,西北之事難以挽回,不宜再繼續出兵征討,徒耗國力。”
他擔心衛國公此去,為了給天子出氣,又領兵前往西北,如今的大漢連續打了兩場戰事,不宜再發兵西北。
鄺守正聞言,大驚失色,連忙勸道:“東翁,聖上正值盛怒,東翁此疏一上,隻怕聖上會遷怒東翁啊。”
“是啊,那衛國公不是去了京城,以其軍國重臣之身,定然明白利害,也會規勸聖上的。”吳賢成也開口道。
高仲平歎了一口氣,道:“衛國公規勸是衛國公,老夫自聖上潛邸之時就有跟隨,先前出兵西北,就未及規勸,使衛國公南下,才使南安等無能之輩喪師辱國。”
其實,先前他就已看出不妥,但江南新政緊要不在西北之下,本來以為那南安郡王不至如此無能。
“那東翁更不可再上疏了,聖上許是將衛國公就江南而就西北之事,轉而遷怒於東翁。”鄺守正眉頭緊皺,苦口婆心道:“那時反而影響江南新政。”
高仲平道:“我意已決,你們不必再言。”
鄺守正與吳賢成聞言,也隻得暗歎一聲。
感謝書友“ponypear”的盟主打賞!
(本章完)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