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神京為皇陵貪腐一案,興起大獄之時——
河南行省,汝寧府,羅山縣
縣城城郭外,崇平十五年二月的春風,吹拂著一望無際的豫南平原,在一壟壟田地上,大片原本應該綠油油的麥苗,卻見焦黃枯萎之色,而地麵更是現出條條龜裂之狀。
衣衫破舊、身形佝僂的農夫,往來於田壟高塹與河案之間,肩頭以竹扁擔挑著木桶,從已乾涸至膝的河水中挑著水,折返回田地,彎腰澆著。
河南行省在去歲冬,天公不作美,並未下著大雪,而入了春後,隻見朔風如刀,卻未見滴雨降下。
汝寧府,羅山縣官衙,兩座跨院連同正廳,人頭攢動,一個個穿著大漢號衣、身披鎧甲的軍將,圍桌而坐,高階將校身旁還有衣衫豔麗、花枝招展的女子陪酒。
陣陣推杯換盞以及吆五喝六之聲,隔著青簷朱牆,向著羅山縣衙外的街道飄去,夕陽下的農人,推起的獨輪車帶起灰塵飛揚,聽到縣衙內的聲音,好奇地看了一眼,厭惡而恐懼地繞道而行。
匪過如梳,兵過如篦。
汝寧府知府錢玉山,其人四十出頭,身材矮胖,麵皮白淨,著青色官袍,這位汝寧的父母官兒,也是科甲出身。
這會兒,錢玉山正舉著一個酒碗,招待著河南都司的相關將校,計有河南都指揮使譚鵬,同時請得汝寧府最大青樓星月坊的女子作陪,更是讓官衙氣氛推至陣陣高潮。
原來,自去歲盤踞在雞公山的匪寇——高黑塔、麻六兩部領寨中匪寇,率眾攻破羅山縣,殺死官差,開倉放糧,汝寧府呈報河南都指揮使司,而後河南巡撫周德禎與河南都指揮使譚鵬,聯名具題的奏章,經六百裡加急遞送,向兵部和五軍都督府奏報。
而後,在正月時,五軍都督府揀派了以一等伯牛繼宗為首的將校五人,前往河南府督促剿寇事宜。
汝寧府錢玉山此刻正是親自招待著,至於原羅山縣知縣,早就被雞公山的匪寇砍了腦袋,因為朝廷正在自上而下的京察大計,還未著人接任。
河南都司的都指揮使譚鵬四十出頭,身形稍瘦,麵皮白淨,此刻頭戴山字無翼冠,其人端著一個黑瓷白底酒碗,朝著身旁的牛繼宗連連敬著酒。
“牛將軍為名門之後,如今領兵鎮撫河南,督剿賊寇,我等汝寧父老,如久旱逢甘霖啊。”汝寧知府錢玉山,笑著舉起酒盅,恭維著牛繼宗。
牛繼宗此刻穿著伯爵所賜的鬥牛服,相比昔日在京中的落魄模樣,此刻在州縣地方意氣風發,粗獷麵容上帶著笑意。
隻是懷裡摟著兩個打扮花枝招展的女子,多少有些破壞剛毅、致果的畫風,其人一手舉著酒碗,另外一隻大手也不老實,引來懷中女子的調笑。
牛繼宗哈哈大笑道:“錢知府客氣了,說來本將軍早年也曾來汝寧府,那時候還是領兵協助湖廣都司剿捕洞庭湖的水寇,一晃也有十來年了。”
說著,拿起酒碗一飲而儘,胡須上都沾著酒水。
錢玉山笑道:“牛將軍豪爽!”
一旁的女子也知情識趣,連忙拿著手帕,笑意盈盈道:“將軍喝的這般猛做什麼?”
牛繼宗笑道:“俺老牛不僅喝酒猛,彆的也猛,你想不想知道?”
周圍一眾將校都是大笑起來。
錢玉山笑道:“那牛將軍如今,也算是故地重遊了。”
譚鵬笑道:“錢知府有所不知,牛將軍當年在西北領六千兵馬,深入青塘,威震敵酋,這雞公山區區賊寇,自是不在話下!”
不遠處坐著的河南都指揮使同知彭國麟,也笑道:“在下可是聽著鎮國公當年的英雄事跡長大的,如今牛將軍武風鷹烈,大有先祖遺風,真是名門之後,非同凡響。”
這是恭維著牛繼宗的祖先,一等鎮國公牛清。
牛繼宗不由更為得意,擺了擺手,笑道:“我輩武人安身立命,不恩祖蔭,功爵當憑三尺劍自取!也不可總提先祖的功勞,本朝以來,爵位多降等承襲,俺老牛若躺在父祖功勞簿上,也不會有今日一等伯爵位!”
“好,好一個不恩祖蔭,三尺劍自取!”這時就有人高聲叫好。
眾將都是為牛繼宗一番豪邁慷慨的話,紛紛叫好。
牛繼宗見著這一幕,眨了眨眼睛,暗道,這特娘的,什麼不恩祖蔭,功名三尺劍自取!
這話自是他“借來”那賈珩小兒的,竟然贏得了個滿堂彩!
特娘的!
怪不得柳芳說那小兒喜作大言,欺世盜名,什麼《平虜策》,什麼十五年平遼,幾乎忽悠的聖上找不著北!
他老牛先前就是太憨厚了,不會說大話!
譚鵬看向手下一眾起哄叫好的眾將,笑了笑道:“你們都聽聽,這才是我國朝的一等伯爺,中流砥柱!”
說著,舉起酒碗,朝著牛繼宗敬著,高聲道:“末將再敬將軍一杯!”
眼前這位為開國國公之後,如今雖未再兼著京營團營都督,可也是他得罪不起的大人物。
而且他得了南安王爺和柳同知的授意,這次一等伯牛繼宗過來是立功以謀起複,並不會在河南都司久留。
而此次,河南都司抽調懷慶衛、宣武衛、彰德衛、南陽衛,凡萬餘兵馬進剿雞公山,再加上汝寧衛,一萬三千人,足以剿滅雞公山賊寇!
陳漢兵兵製敗壞,從中樞京營到地方衛所,概莫能外。
原一千戶所具一千一百人的實額兵卒,因為將校侵占空額,現隻有六七百兵丁,且多為老弱,原河南都司額定兵馬五六萬,實際也就三萬來兵馬,如今抽調萬餘兵馬,再加上汝寧衛的三千兵馬,足以應對雞公山隻有四千餘眾的賊寇。
及至傍晚時分,河南都司的將校幾乎喝得酩酊大醉,各自摟著溫香軟玉,在錢玉山的安排下,搖搖晃晃離了官衙,至於牛繼宗則進入官衙後院專門準備的廂房歇息。
而在離羅山縣官衙一箭之地,懸著「洪通客棧」招牌的二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