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並非他謙虛,而是自家人知道自家事,新軍二十營,現在也就隻是練出個花架子,根本不堪大用。
李瓚笑道:“子鈺太謙虛了,軍列嚴整,號令如一,才為強軍之相,廝殺對敵之術非一朝一夕可成,子鈺所練一軍,本官可否瞧瞧?”
賈珩遲疑道:“如有一營尚可一觀。”
麵對這位兵部尚書,他也不好太過托大……能拉,隻能拉一點點。
“一營也可。”李瓚這會兒似是起了興致,笑著說道。
賈珩拱手道:“下官遵命。”
新軍十二營中,也就他親自率領的教導營操演最為全麵,這是由新軍與舊軍骨乾組織而成,原本舊軍就有對列基礎,兩廂結合,在保持戰力的同時,還能練出整齊劃一的軍列。
其餘的新軍,也不能說戰力為零,冷兵器時代,廝殺原就是血氣之勇,就是發把鋤頭,大規模械鬥,也不能說戰力為零,一擊即潰。
李瓚心頭也有幾分期待,領著營房中的龐師立等將,以及方冀等一乾主簿,隨同賈珩一起出了營房。
而賈珩喚上了蔡權,讓其召集在節帥大營駐守的教導營軍士,來到校場,點兵檢閱。
這自是一次小型閱兵。
此刻近五百果勇營的軍卒在蔡權以及麾下千戶、百戶的號令下,有條不紊地迅速列隊,整個過程,除卻口令以及急促的腳步聲,全無喧鬨雜聲,安靜中透著一股秩序井然。
比起這時代都是東倒西歪的軍容,軍卒昂首挺胸,筆直挺拔。
給人以沉默、堅定的觀感。
值得一提的是,京營將校平時隊列作訓,著輕裝而並非覆重甲,至於覆甲之時的作訓,是另外一套簡約、實用的操典,更像是執長矛並進,圓轉如一的秦軍。
在賈珩眼中,軍列之作用,更多是強調紀律服從,行軍整齊不亂,為更複雜的號令提供基礎性支撐。
此刻,隨著旗幟抖動,由五百軍兵組成的軍列,整齊劃一,橫豎一條線,向著一個方向轉去,齊頭並進,整齊儼然,隊列轉換如行雲流水,看著都讓人賞心悅目。
李瓚目光閃亮,心緒激蕩,臉頰甚至因為激動湧起潮紅。
這位兵部尚書自是識貨的,目光驚歎地看著方陣,對左右說道:“前進如一,真乃強軍也。”
神武將軍馮唐手撚胡須,目光咄咄,宛有神芒流轉,朗聲道:“縱是宮中儀衛,也不過如此了。”
所謂儀衛,是指那些維持皇家儀仗的禁軍。
可那些都是什麼,個個都是身高體健,千裡挑一,長期練得就是隊列,而眼前這些,才練多久?
這隻能說明,賈珩練兵有方,再以此等號令如一的軍卒,練習軍陣廝殺,如何就差了去。
反而軍列散漫,東倒西歪,誰會信這樣的兵馬,會有戰鬥力?
戚建輝,謝鯨同樣在心中暗自對比著自家所領營兵,最終歸結為,如輪軍容嚴整,遠遠不及。
賈珩道:“這些隻是基礎操練,欲練強兵,非朝夕可成。”
冷兵器時代,不是工業化時代,隻要一個月就能讓一個農夫熟練操縱火器,冷兵器戰爭,更多凸顯個人的武勇,士卒的膽魄,甲兵的精良。
李瓚卻麵色振奮,目光灼灼,說道:“不急,如今紀律嚴明,號令如一,已見強軍之相。”
相比自由散漫的京營其他兵丁,這眼前一營軍兵,已有強兵之勢,隻待稍加磨礪,勢必如出鞘之劍,披荊斬棘!
李瓚反而笑著勸說著賈珩,說道:“子鈺不要心急,穩紮穩打,磨礪勁旅,本官回去就進奏天子,待正月初一之時,於神京城皇城安順門下,校閱兵馬,以揚武風!”
賈珩心頭一震,看向李瓚,道:“閣老……”
他先前就想著,怎麼說服天子在過年時組織一場大閱兵,以示朝廷奮武有為之意,但此事多半會受到文官集團的強烈反對,再說什麼……兵者,凶器也之類的話。
但沒想到這位兵部尚書竟是主動提起,若由其推動此事,那幾乎成了九成。
李瓚言辭鏗鏘道:“太祖之時,曾於正月初一,安順門五次校閱京營兵馬,而太宗年間,也有三次,彼時,我大漢武運昌隆,追亡逐北,自隆治十五年後,閱兵揚武之事漸罷,及至隆治二十七年以後,國家武事傾頹,於北疆一蹶不振,值此北虜肆虐,萬馬齊喑,當以慷慨之士,鷹揚武事,激勵將校,力挽邊事之危局!”
此言一出,身後幾位武將,臉上都有喜色流露而出。
大致就是……好,支持,威武,有希望了。
賈珩聞言,心頭一動,若有所悟。
這位兵部尚書要前往北方督師,嚴格來說,至此之後,已不僅是單純的宰輔文臣,而是如孫傳庭那樣的擎天之臣。
立場自不能完全坐在隻會在後方袖手空談的文官一方,多被文官掣肘。
其人想要上位首輔,名載青史,那麼就需要在北方做出一番功績來,重視武事,自是來自利益的自動選擇。
賈珩思量透其中關節,暗道,文臣對首輔之位的向往,真是烙印在骨子裡的。
韓癀如是,李瓚亦如是,隻不過二人的著力點不一樣。
李瓚檢閱而罷,仍有些意猶未儘,看向賈珩,說道:“子鈺,待裁汰老弱之後,十二團營可否皆以此法操演?”
賈珩怔了下,道:“閣老,可行,隻是一些操典,舊軍將校操演,比之新軍,所需時間更長。”
如今的他,在崇平帝的定位中,大概就是訓練總監加總參謀長的職務,雖不是京營節度使,但加上天子劍,幾與京營節度使之職等同。
看崇平帝的意思,似乎短時間也不準備再設置京營節度使了。
原因無他,沒合適的自己人。
李瓚點了點頭,說道:“本閣最近要為北平帥司籌備,於京營作訓多有顧及不到,你要負責作訓之事,裁軍與練兵,兩者並行不悖。”
賈珩拱手稱是。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