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柱點點頭,深深的看了眼楊森,確有真才實學,而且品性尚可。
即使潘宗洛已經被逮,楊森依舊沒有口出惡言的痛罵,而是含蓄的點明了症結所在。
路上這麼大的損耗,唉,潘宗洛可真夠貪婪的,比大明朝從膠東半島送糧餉去遼東半島的“漂沒”,還要厲害得多啊!
不過,反推回來,潘宗洛的刮地三尺之後,竟然還有這麼多的存糧。
可想而知,湖廣熟,天下足,絕對不是謬譽。
玉柱讀了一肚子的史書,他自然是很清楚的,即使是北宋時期的荊湖兩路地區,依舊是尚未開發出來的蠻荒之地。
“不知,貴道可有表字?”玉柱故意透出了拉攏之意。
楊森也是明白人,見玉柱主動問他的表字,強行克製住喜悅的情緒,拱手答道“回撫尊,卑職賤表木林。”
楊森也跟著改了稱呼,由撫台大人,變成了更顯親近的撫尊。
官場上通行的定律,對上司的稱呼,越是與眾不同,關係就越近。
“哦,原來是木林老哥子。”玉柱親熱的喚了楊森的表字,這就意味著,和楊森的關係,前進了一大步。
楊森被唬得不輕,他就算是膽子上長了毛,也不敢自居為玉柱之兄。
“撫尊過於抬愛了,卑職哪裡消受得起這麼大的福分?說句逾越本分的話,撫尊老大人,您還是喚卑職楊木林吧?”楊森的回答,十分得體。
既守著部下的本分,又沒有讓玉柱難堪。
一旁的周荃,不由暗暗點頭,這位楊道台,即使達不到八麵玲瓏的程度,至少也有七麵玲瓏了吧?
關係拉近之後,才方便說體己話。
玉柱問清楚了偏沅全省的各個水係走向之後,便留了楊森在撫衙,陪他一起用午膳。
席間,酒過八巡,菜過二十味。
大家閒聊的時候,玉柱是響當當的狀元郎自不必說,陪客的周荃也很坦率的說了,他是已革舉人的事兒。
在周荃的頻頻邀飲之下,楊森喝到了五分酒意,微熏,手心開始出汗,但腦子還很清醒。
“不瞞撫尊,下官乃是康熙二十八年殿試的三甲同進士出身。唉,無資格進庶常館,分發到省,從知縣開始熬起,這麼二十幾年下來,總算是有所小成,可堪告慰嚴父慈母矣。”楊森滿是感慨。
楊森表麵上說的是較為滿足了。
實際上,在官場上打混了二十二年之久,才混到了四品道員。
基本上,若是朝裡沒有大靠山撐腰,楊森的官運也就到此為止了,絕難再上層樓。
怎麼說呢,康熙朝的潛規則,四品及其以下的官員,寒門子弟還可以靠著才華加勤奮,勉強爬得上去。
類似布政使和按察使,這種省級大員,除了特例之外,都要先看出身。
先論是否在旗。其中,滿洲旗人最優先,蒙古旗人其次,漢軍旗人又次。
漢臣之中,直隸的優先,江南的漢臣排在最末尾。
一言以蔽之,有一條明確的分界線,即祖上投靠大清的時間。北方早,南方晚,清廷的信任程度也迥然不同。
玉柱估摸著,楊森已經有了七成醉意,便不動聲色的問他“你若為行軍糧道,可有把握確保大軍不餓肚子?”
大軍出征在外,糧食供應,乃是頭等大事。
華夏曆史,上下幾千年。
酒桌之上,一直是談正事的主戰場。
官麵上辦不成的事兒,到了酒桌之上,隻要給出的誠意,令人足夠滿意,就沒有官僚們不敢辦的事兒。
“撫尊,我若把事兒給辦妥了,可有重賞?”楊森借著酒意,也來試探玉柱的誠意。
畢竟,大軍出征在外,糧食若是萬一接濟不上,後果就異常嚴重了。
嘿嘿,到那個時候,管糧的官兒,最容易背黑鍋了。
不客氣的說,掉腦袋都是輕的,妻女還很可能被賣入肮臟之地。
最鮮明的例子,便是曹阿瞞借了無辜糧官的人頭,安撫饑餓中的大軍。
玉柱的心裡一直很清楚,他真正的大局,隻在京城。
曆史上的老十四,坐擁西北十餘萬善戰的精銳大軍,卻不敢起兵造老四的反。
可見,中樞的兵權,才是要害。
“嗯,你若是辦妥了此事,我必向皇上保舉你為臬司,甚至是藩司,絕不失言。”
玉柱要的是政績,楊森要的是晉升。
兩個人的根本利益一致的時候,那關係的緊密程度,甚至超過了夫妻。
豈能不一拍即合?
------題外話------
老讀者都知道的,我還上班,最近更是天天值班到淩晨。總之,有空就多碼字,沒空了,至少也有一更。
我沒時間碼字的時候,催更,是無意義的!
等我有空的時候,叫票了,兄弟們也踴躍點,鼓勵我勤奮的多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