騙了康熙!
朝廷明發上諭,命玉柱為正欽差,博啟為副欽差,赴湖廣查辦藩庫火耗虧空之事。
清初時期的散秩大臣,並不是虛職,而是宮裡侍衛處的實職官員。其權力和地位,低於領侍衛內大臣和內大臣,高於一等侍衛。
侍衛處內,上三旗的領侍衛內大臣,每旗各兩名,共六名。內大臣,每旗各六名,共十八名。
散秩大臣,就沒有定額的限製了,隻要皇帝樂意,隨時隨地可以增減。
隻是,博啟的散秩大臣,就有些尷尬了。因為,他雖是從二品武將,卻僅食三品官的俸祿,而且無爵。
玉柱以戶部左侍郎的身份,充任欽差大臣,照例應坐八抬大轎。
博啟呢,他其實也很想坐轎。隻是,朝廷有規矩,文臣坐轎,武將騎馬。
這且罷了。
等出了京城之後,玉柱按照規製,擺開了全套二等侯爵的儀仗。
這一下子,落在大隊伍後頭的博啟,僅僅從氣派上,就被徹底的壓製了下去,隨即坐實了跟班的角色。
為了掩人耳目,明發的上諭裡邊,沒有老十三什麼事。
不過,老十三就盤腿坐在玉柱的候爵馬車裡邊。
玉柱飲了口茶,歎息道“在家千日好,出門萬事難呐。”一副舍不得京城花花世界的模樣。
老十三輕聲一笑,說“四哥說了,我這次能出來,全是你的功勞,他都隻能乾瞪眼。”
玉柱一聽,嗯,老四確實是個聰明人,這麼大的事,紙肯定包不住火的。
老四與其藏著掖著,不如索性挑明了告訴老十三。
不管怎麼說,是老四去傳的旨意,放老十三出來的,這份人情依舊重得很。
自從敏妃薨逝後,老十三就成了沒人管的野孩子了。
康熙不管他,皇太後懶得管他,老三和他有仇,老大惦記著鬥垮老二,老五和老七隻掃自家的門前雪,老八那時還未成氣候。
不過,老十三的運氣還不錯,被交給德妃撫養了一段日子,倒和極難相處的老四,交成了鐵杆兄弟。
老四選擇成為太子一黨的時候,老十三順理成章的也跟著成了胤礽一黨。
“十三爺,其實呢,是皇上想您了。我不過是找了個合適的時機,搭了句話罷了,怎敢居功?”永不居功,一直是玉柱的座右銘,從來不曾或忘。
老十三搖了搖頭,又輕聲一歎,說“我又不傻,誰好誰孬,還不知道麼?”
玉柱咂摸著,老十三的話裡,藏著骨頭,多少有點怨懟康熙的味道。
也是,老十三被關了這麼久,再深的父子情,也要澹下來的。
從通州登船後,玉柱帶著隊伍,沿著大運河,一路向南而行。
因黃河奪淮的緣故,侵奪了徐州至淮安之間的淮河故道,由阜寧縣的“大淤尖”入海。
所以,玉柱要趕去開封府的黃河決口處,歸德府的虞城縣境內。
正好乘船經大運河,到淮安府,再轉黃河上的官船,再朔河西進。
從徐州府的碭山縣,到河南省的虞城縣,逆黃河而行,慢則兩日,快則一日可達。
這個時代的欽差查桉,朝廷往往采取的是,指東打西,指南打北的策略,以迷惑住待查的貪官汙吏們。
玉柱的這次南下查桉,就是典型的例子。
明麵上,他是要去湖廣查桉子。實際上,等玉柱到了徐州府的碭山縣,再突然轉道進豫,一日可達。
這麼一來,河南省的官員們,肯定是猝不及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