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為人臣者,千萬彆忘記了一個人,主張削藩的晁錯。
康熙好半晌沒吱聲,他確實很猶豫。
因為,玉柱的方法,雖然幫康熙一直掌握著批折權。但是,漢臣們的權勢,也會跟著壯大了許多。
畢竟,南書房裡的大臣們,除了玉柱之外,個個都是漢臣。
好不容易籠到手心裡,可以獨斷專行的皇權,卻要分給臣子們去共享,任何一個皇帝都不可能心甘情願的接受。
這就等於是,又走回到明朝內閣的老路,唉,老皇帝實在是不甘心呀。
閣臣票擬,老皇帝批可,中間就差個司禮監了。
但是,老皇帝心裡有數,玉柱也是給逼得沒辦法了,才出此下策。
站在老皇帝的立場上,自然是,讓玉柱偷偷代筆批閱奏折,是最完美的解決方桉。
因為,神不知鬼不覺也。
但是,一旦老皇帝將來覺得皇權受到了冒犯,玉柱就該掉腦袋了。
冒著巨大的風險,替老皇帝解決了暫時的難題,等來的卻是掉腦袋的旨意。
玉柱就算是再蠢,也不可能乾這種,坑死自己的爛事兒。
反正吧,玉柱提了建議之後,就把燙手的爛山芋,推了出去。
老皇帝無論作出什麼決策,都和玉柱沒有半文錢的關係。
隻是,老皇帝一直在猶豫,並沒有下決心,將一部分相權,授給南書房。
玉柱當上了熱河行宮都總管之後,並沒有一手遮天的隔絕內外。
皇子來給康熙請安,每天三次,一直都很順暢。
老皇帝天天可以見到親兒子們,免得病中亂想。
與此同時,老三、老四和老九他們,也可以每天觀察老皇帝的身體狀況。
一舉兩得的好事情,玉柱完全沒有必要從中作梗。
隻是,皇子們進來看望康熙的規矩,略作了一點改變罷了。
玉柱就一個要求,皇帝的親兒子們,一起進行宮,再一起出去。
除非老皇帝親口留人相伴,否則,皇子們都必須離開行宮。
經過幾天的運作之後,老皇帝和皇子們都不是特彆滿意,卻又都可以接受。
這就足夠了。
大家都滿意了,等於是都不滿意了。
康熙的身體狀況明顯好轉了。隻是,右手無力,再也無法提筆寫字了。
老皇帝的精神好了之後,就可以騰出手來收拾老九和老十了。
“柱兒,你說說看,該如何懲治老九和老十?”老皇帝故意忽略了老三。
“汗阿瑪,臣兒以為,九哥和十哥,沒有具體的差事在身,又不愛溜鷹逗犬,難免……”玉柱揣著明白裝湖塗,也沒提老三的事。
玉柱的雖然沒有明說,康熙卻懂他的意思。
老九和老十,一直沒有領到正經的差事,又不喜歡旗下大爺們提籠溜鳥的混吃等死,可不就得每天謀劃著拱老八上位麼?
“哦,那給他們派個什麼差事呢?”康熙也很猶豫,老九和老十再混球,也是他的親兒子,總不能次次都要關起來吧?
玉柱裝作冥思苦想的樣子,想了好半天,才拿出了他早想妥了的主意。
“汗阿瑪,臣兒以為,不如讓九哥去監察蘇州府的賦稅,讓十哥去五台山替您禮佛。”玉柱此言一出口,康熙大感滿意。
老九,很愛錢,那就讓他守在錢堆旁邊,替朝廷多收賦稅。
老十不喜歡讀書,那就讓他去五台山,靜心的禮佛,多吃點素,沒壞處的。
更重要的是,這就等於是拆開了老八、老九和老十。
同時對付三個皇子,肯定比單獨收拾老八,要麻煩得多啊!
和老皇帝在私下裡閒聊,玉柱從來都是順其自然的想乾嘛就乾嘛,絕不矯揉造作。
老皇帝也很喜歡看著玉柱的灑脫樣兒。皇帝也是人,也需要和人正常的交往。
數遍了整個朝廷,敢在皇帝跟前耍小性子鬨脾氣的,思來想去,也就是佟家人了,包括玉柱在內。
然而,玉柱剛端起茶盞,想潤潤喉嚨,就聽老皇帝冷不丁的問“老三呢?”
玉柱瞬間秒懂了。
老皇帝處置了老九和老十,最後才問老三,這就說明,老三當時的表現糟糕透頂,已經惹來了老皇帝的猜疑。
玉柱趕緊放下茶盞,仔細想了想,說“汗阿瑪,臣兒一直覺得,修《明史》的官員們,很不得力。”
康熙眼前一亮,嗯,文化人嘛,參與修《明史》,恰好是用其所長了呀!
“劉進忠,去叫張廷玉進來。”康熙仰起臉,吩咐了下去。
等劉進忠出去之後,王朝慶偷眼看著玉柱的背影,心想,柱爺待萬歲爺,比親兒子還要孝順,還要忠誠,已經在駕前不可或缺,隻怕是又要加官晉爵了吧?
(s四更兌現了。月票賞的多,鼓舞了我的乾勁,今天內再完成三更,絕不失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