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多就是力量大!
災民們先被集中到八旗步軍衙門的各個軍營裡,再跟著各個坊長,去臨時的住所。
在玉柱的親自主持下,幾乎在一天的時間內,災民們都獲得了妥善的安置。
災民們的吃住問題都解決了,也就解決了老皇帝最擔心的漢人起事問題。
第一步達成後,按照旨意裡的要求,順天府尹湯炳便發出了徭役征發令。
徭役征發令,就一條,凡是參與了救災的民夫,隻要做滿一個月,都可以抵兩年的六個月徭役。而且,出徭役的時候,官府管飯管住,隻是沒有工錢罷了。
在這個節骨眼上,大規模的征發徭役參與救災,就是集中社會的力量,有針對性扶貧的妙招。
往日裡,出徭役的時候,花的可都是民夫們自己的錢糧,官府並沒有出半文錢。
結果,隻打算征一萬民夫,卻來了三萬壯丁。
開什麼玩笑,吃朝廷的飯,隻做一個月,就可以抵兩年六個月的徭役,這可是打著燈籠都難找的大餡餅啊。
以往,所有的壯丁,都有義務替官府出徭役。
這種徭役,每年三個月,具體時間由官府指定。而且,自帶糧食、銀子和鋪蓋卷,等於是花自己的錢糧,義務替官府乾活。
玉柱拿捏著無利不起早的人性,迅速調集了三萬民夫,幫著受了雪災的草民們,趕建新宅。
工地上乾的熱火朝天,有人居然公開彈劾了玉柱。
老皇帝抖了抖手裡的彈劾折子,信手扔到了地上,澹澹的說“會當差的,不如會動嘴的,理他做甚?”
玉柱笑了笑,沒吱聲。
嘿嘿,小樣的,他早就料到了必定有人攻擊他想邀買人心。
所以,玉柱才建議老皇帝,派宮裡的太監們,挨家挨戶的發放賑災的錢糧。
宮裡的太監們,不論大小,個個都會察言觀色,尤其擅長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
讓太監們去忽悠草民們,一忽悠一個準,準沒錯。
在這個時代,宮裡的太監出馬,一個頂兩,妥妥的老皇帝的宣傳員。
即使是傻子也知道,宮裡的太監出馬,隻可能說老皇帝的好話,而不可能吹捧玉柱。
多年的廟堂曆練,讓玉柱成功的避開了天坑。
今天被彈劾的這事,若是玉柱少想了一層,由著步軍衙門的兵丁去發放賑災錢糧,那絕對會惹來老皇帝的疑心。
人在廟堂,不多個心眼子,甭想站得穩當,這是真理!
曆史上,範仲淹居然當著宋仁宗的麵,大肆吹捧君子有黨,而小人無黨。
緊接著,歐陽修又上了《朋黨論》之疏,大談君子可以朋黨。
結果呢,自然是慶曆新政完犢子了,範仲淹被貶出京。
不管是宋朝的皇帝,還是明朝的皇帝,或是韃清的皇帝,勿使群臣合而謀朕,都是最基本的帝王心術。
說白了,凡是外戚專政、太監專政或權臣專政,本質上,都是皇權不彰,導致異論相攪的製衡之術,出了大問題。
從這個意義來說,明朝的所謂太監專政,其實是讀書人汙蔑明朝皇帝的春秋筆法而已。
道理其實很簡單,不管是劉瑾,還是魏忠賢,皇帝皆可一言而殺也!
唐朝,掌握了神策軍的太監們,那才是真正的淩駕於皇權之上的厲害存在。
由於救災的人力異常之充沛,短短的半個月內,災民們倒塌了的房屋,便被修繕一新。
老皇帝忽然來了興致,領著玉柱四下裡去巡視。
沿途之上,幾乎所有碰見的人,都在讚美康熙皇帝。
“唉,沒有皇上,我們全家老小,都得餓死了。”
“是啊,當今的康熙皇上,那可是少有的仁君呐。”
“沒錯兒,聖君臨朝,萬民之福啊。”
這個時代的草民,九成八以上,都是文盲。這些普通人,沒有經過民族國家的現代教育,他們哪裡知道什麼家國天下,抵禦外族入侵呢?
說白了,隻要當權的皇帝,稍微對草民們好一點點,就被歌功頌德了。
“不瞞你們說,我家的堂屋裡,專門供著今上的仙位,每天都禱告上天,企求皇上萬壽無疆。”這位可能讀了點書,說話帶了點文氣。
康熙立即來了興趣,便尾隨著去了他家。
到了現場,康熙定神一看,果然沒有瞎說,他的仙位牌,真的被供著上香呢。
草民們自發的吹捧,勝過任何人刻意的拍馬屁。
老皇帝龍顏大悅之下,回宮之後,當即發了話,“叫張廷玉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