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雲貴兩省,不屬於帶清的核心經濟區域,所以,從多爾袞開始,一直到康麻子,皆未曾設置滿洲將軍,也未派駐八旗兵。
這麼一來,情況倒也單純了許多。
兩省的綠營將領們,玉柱隻要請出了白虹刀,皆可先斬而後奏!
出乎大家的意料之外,玉柱竟然挨個問雲貴兩省的武官們,讓大家對洞烏的情況知道多少,就說多少!
不怕說錯了,就怕一問三不知。
經過三天的詢問之後,玉柱問遍了雲貴兩省,參將以上的武將。
中途休整了一天,再次軍議之時,玉柱當眾掏出了老皇帝的密旨。
“密諭。”玉柱高高的舉起旨意,冷冷的掃視了全場一周,見蔣陳錫為首的眾人都跪了,這才繼續念道,“諭雲貴諸臣,欽命征南大將軍玉柱,可便宜行事,兩省一品及以下武臣,皆可先擒後斬,欽此!”
“臣蔣陳錫領旨。”
頒布了老皇帝的密諭之後,玉柱當眾宣布了一個驚人的決定,由雲貴總督蔣陳錫,坐鎮於瀾滄江邊的順寧府,籌備糧草,囤積大軍,威壓整個洞烏北部。
玉柱自己呢,則率領新軍和火器營,以及楚雄協副將的5000兵馬,登船從海上南下,繞到洞烏國的南部,形成兩麵夾擊之勢。
蔣陳錫聽了玉柱的部署之後,不由大驚失色,趕緊站出來,想勸阻玉柱。
“不瞞大將軍您說,海上浪急風高,動輒即有傾覆之危,還望大將軍您三思啊!”蔣陳錫和玉柱素無瓜葛,他擔心的不是玉柱戰敗或身死,而是怕玉柱翻了船,掉海裡淹死了,他自己難逃老皇帝的秋後算帳。
玉柱也是老官僚了,他自然明白蔣陳錫的擔憂,便笑眯眯的說“蔣製軍,你勿虛多慮,本帥必有手劄予你。”
蔣陳錫聽出了玉柱話裡的揶揄之意,老臉不禁猛的一紅。不過,既有玉柱給的手令,他已經可以向老皇帝交代的過去了,倒也大放了寬心。
蔣陳錫都不敢吱聲了,眾漢人將領們麵對實權極重,又是旗人超級大權貴的玉柱,毫無反抗能力,無人敢多嘴多舌。
布置停當後,玉柱單獨留下了蔣陳錫,千叮嚀萬囑咐的說“萬不可擅自進兵洞烏國境內,切記,切記!萬不得以之時,打進去超過二十裡地,必須馬上退回來。否則的話,若因此戰敗,本帥必取爾之首級!”
玉柱讓蔣陳錫率領大軍,坐鎮於洞烏和大清的邊境地區,目的隻有一個,那就是吸引洞烏王達寧格內的注意力,方便玉柱從海上的趁虛而入。
曆史上的帶英殖民洞烏,就是在東印度公司摸清楚內情之後,從海上登陸,打進去的。
更重要的是,隻要玉柱征服了洞烏中南部平原地區的大糧倉,囤兵於北的洞烏王達寧格內,即使有再多的兵馬,肚子都吃不飽了,必將不戰自亂。
見玉柱的主意已定,蔣陳錫也知道無法再勸,卻依舊當眾再次勸說道“大帥,您乃是千金之尊,容不得半點閃失,萬望三思啊。”
玉柱膩味透了這種老官僚式的虛偽左派,卻必須按照官場的上規矩,再次表明了態度“吾意已決,勿複多言。”
蔣陳錫明明挨了訓斥,心下卻是大定,他幾次三番的勸阻,玉柱偏偏不聽,若是惹出了大禍,他頂多也就是個革職留任的處分了。
照大清的規矩,欽命大將軍的威權極重,即使是兩省總督,也無法抗衡。
在昆明府布置妥當之後,玉柱帶著原班人馬,及楚雄協副將李又三的五千兵馬,再次登船東進,直奔珠江口而去。
(s昨天的更,補齊了。今天的更,晚上十一點左右找時間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