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荀況看來道家的人就應該流連於山水之間,追尋那天地大道,以便煉氣成仙。可惜現在的道家已經隱隱的參與到了諸子百家的爭鬥之中,而忘記了修道的初衷。即便是追尋天道的天宗弟子也一樣。
當然,這種事情荀況也不會當著道家中人的麵說出來,畢竟他是儒家弟子,還管不到道家頭上。
“莫先生,你可是道家之人?”荀況詢問道。
“不是,家師雖然的道家之人,可是在下卻是並未加入道家。”莫聲穀搖搖頭道。
聽到莫聲穀的話,荀況不由得眼睛一亮。以他的修為已經看出了莫聲穀修為已然達到了大宗師巔峰,而且還是那種隨時能夠突破到三花境的大宗師巔峰級高手。這種等級的武者要是拉入到他們儒家之中,要不了多久,他們儒家就可以再增添一位三花境的武者了。
在戰國之氣,隻有三花境武者的數量才能夠決定一個勢力的強大與否。當然,五氣境的武者則是決定了一個勢力的等級。
儒家為何能夠成為諸子百家之中最強大的幾個勢力之一?不就是因為擁有五氣境武者麼。
鬼穀子每一代隻有兩人,為何會名揚天下,即便是儒家。道家這種頂級的大派也不敢小覷,正是因為每一代的鬼穀子都是當世最頂尖的高手。
可以說,在戰國時期,一名強大的武者,完全能夠決定一場戰鬥的勝利,同時也能夠決定一個王朝的興衰。
而這也是一個必然的現象,除了小千世界,在中千世界、大千世界甚至更高頂級的世界之中,王朝的更替往往都是由強者決定的,一個國家即便再興盛,百姓過的再如何好,沒有頂尖戰力的震懾,同樣會被其他國家所覆滅。
因為起了拉攏莫聲穀的心思,所以荀況便沒有急著離開,反而是與莫聲穀閒聊起來。而莫聲穀也為了更好的了解儒家,甚至是拉攏儒家,便也迎合著荀況,就這樣,兩個心思各異的人便熱烈的聊了起來。
兩人也不管此時還是在院子之中,直接站在樹蔭下,談論了起來。
一開始兩人便說到了儒家的各種思想,首先便是儒家的核心思想,儒家六德,智、信、聖、仁、義、忠。
雖然儒家人人都學過這六德,可是每一個人對於六德的看法都是不同的,就如同莫聲穀曾經聽過的一句話,“一千個人眼中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
例如同樣是仁,每個人的看法也是不同的。有人認為仁便是要有一顆仁慈的心,以仁慈之心對待所有人。
有人則認為仁慈隻是對於朋友來說的,對於敵人便不必講什麼仁慈。
更是有人認為,仁便是仁政,君王對於百姓應該施以仁政,即便百姓犯錯的也要寬恕。可是有人卻又認君王應該賞罰分明。
可以說儒家的許多思想都是相對的,例如孟子的性善論,還有荀子的性惡論。
但是天地陰陽,萬事萬物都有兩麵性,誰也不能說自己就是對手、的,其他人的就是錯的。
而現在荀子與莫聲穀便是互相訴說著自己的看法。
隨著兩人的不斷討論,荀子也如同嚴夫子一般,表情漸漸的嚴肅了,同時也不敢再小覷莫聲穀。
之前荀況隻是以為莫聲穀實力不錯,可是通過與莫聲穀的交談他才發現,莫聲穀不僅實力不凡,更是一位有大學問之人,甚至許多觀點與他自己的也是不謀而合。例如性惡論。
當然,這一切都是因為莫聲穀通過曆史了解了荀況的喜惡,所以為了交好荀子,他才特意這麼說的。
在莫聲穀看來,小孩子是沒有善惡之分的,或者說這個天下也沒有什麼善惡之分。強者說的話便是善的,好的。而弱者說的便是惡的,壞的。
為什麼殺人是壞的?不就是因為有朝廷的律法在,如果朝廷的律法規定,殺人可以得到獎勵,那麼殺人就是好的。
不過莫聲穀當然不會把自己的這些想法說出來了,他敢保證,自己要是真的說了,恐怕儒家直接就會把他驅逐出去。
“莫先生,荀某佩服啊,沒想到越國之中竟然還有莫先生這種大才之人。”荀況讚歎道。
“荀先生謬讚了,相比於荀先生,在下還有很多不足之處啊。今日聽荀先生的一席話,真是讓在下勝讀十年書啊。”莫聲穀拍著馬屁道。
“哈哈哈,莫先生過獎了,應該說是莫先生的話讓荀某茅塞頓開啊。”荀況大笑著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