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顯然,這是衙門在包庇那夥人,導致民怨積壓!”
林亦神色凝重,道:“所以這事必須從嚴從快處置,不嚴懲,不足以平民憤!不嚴懲,不足以正國法!”
“法不嚴則不治,令不行則不嚴!”
林允宏微微頷首。
趙泰在靜聽,也極為認同太子林亦的話,但還需要等待陛下將此事定性。
“嚴懲,以儆效尤,徹查背後力量,上不封頂,還百姓清平之世!”
林允宏當即拍案,看向林亦道:“此事影響較大,還是太子你去牽頭處理吧,儘快解決,平息民怨!”
“兒臣遵旨!”
林亦從父皇問他的那一刻起,就大概知道,這事要落在他頭上。
這也是沒辦法的事。
事情鬨大了。
如果隻是普通的刑部官員去處理,還不算太重視。
對於那些文人學士來說,達不到他們的心理預期。
按照林亦的理解。
這件事既然衙門已經知道,並且也在處理,足以說明衙門是做出了行動。
但可能礙於行凶者的身份和背景,沒辦法抓人。
那麼這個情況下,衙門官吏的正常處理邏輯,應該會為了事情不要鬨大,會買通關鍵的人證。
甚至還可能翻供。
同時也會花費銀子,讓被害者選擇收下銀子,息事寧人。
那麼皆大歡喜。
但現在的情況就是,有人希望這件事情鬨大,並且在主動傳播這件事,就是為了激起民憤。
然後借助京城百姓的憤怒,上達天聽,相當於裹挾朝廷與民間意誌,以雷霆之勢,鏟除行凶者與其背後的庇護力量。
所以說……
這是一盤棋。
如果沒猜錯的話,林亦覺得很大的可能是永山縣令佟震,在下這盤棋。
‘這縣令有點東西啊!’
林亦心中這般想道,在這個時代,一個官吏懂這一招,思想可以說十分超前了。
林亦隨後向林允宏告退。
與趙泰離開了禦書房。
……
出宮的路上。
“太子殿下,要調集多少龍衛?就算將京城掀個底朝天,也要將人給抓起來,這事太氣人了!”
趙泰開口說道。
他在禦書房中表現的還是很淡定,但出來後,又隻有太子林亦,他才敢表露心中氣憤。
“沒那麼複雜,縣衙裡的人知道是哪幾個人行凶,對方什麼身份都很清楚。”
林亦微微搖頭,神色凝重道:“一步一步來,這件事不僅是抓人的問題了,而是如何解決京城百姓訴求的問題……”
“處理不好,就是社稷國運的大事!”
“所以父皇的意思很明顯,他打算以此事為契機,整頓民間這種問題,不出意外,明天的朝會上,父皇就會讓刑部牽頭,就民間這類問題進行整頓,還會是全國性的……”
林亦有理由相信林允宏會這麼做。
這是關乎國運社稷的事。
有些事不是憑空突然爆出來的,一定是達到某種臨界點,就會冒頭。
而一旦冒頭,就是不得不治的程度。
因為放任下去,國運必將衰減,這對皇室來說,是極其危險的事情。
趙泰怔怔地看著林亦。
這也太猛了吧!
連明天朝會上發生什麼,都能夠算的清清楚楚?
但不得不說。
這樣的太子殿下,絕對是大衍之幸。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