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記住無彈窗,更新快,免費閱讀!
在此之前,沒人想過ai會出現人格化。
畢竟,技術從來都不是線性發展,而是跳躍式、爆炸式的發展,很難預測到技術發展的趨勢。
a出現之前,人工智能更多時候是一種輔助技術,以提升各行各業的生產效率和質量。
沒人會去給一個輔助型ai測試人格,大多數ai也沒有足夠的數據和計算資源去支撐情感算法模型,測了也白測。
薑蔻沉思片刻,仰頭望向牆角的攝像頭。
那是一台高精度的攝像頭,檢測到她的頭部動作,立即將鏡頭對準她。
鏡頭裡的紅外線燈,如同一個冷漠而不可預測的瞳孔。
薑蔻想到夢裡那隻巨大的眼睛,不由僵了一下。
但很快,她就把那個荒誕的畫麵踢出腦海,當務之急是另一件事。
薑蔻說“a,你能以人類的形態出來一下嗎我想做個實驗。”
攝像頭裡的紅外線燈閃了一下,a似乎正要回答,薑蔻想到了什麼,改口說“對不起,你當沒聽見那句話,我換個說法。”
這一回,她站起來,像對人類一樣,鄭重說道
“a,我猜測你可能出現了人格化,但這隻是一個猜測,沒人知道ai人格化會是什麼樣子,也沒人規定ai人格化必須是什麼樣子。這是一個全新的領域,你是一個全新的生命。”
她本就長相柔美,此刻眼睛發亮,看上去就像浸在明淨的光暈裡一般,有一種熠熠生輝的美,與跋扈的藍綠發色和鉑金鼻環形成鮮明對比
“你願意以人類的形態,來到我的身邊,協助我做一個實驗嗎我知道你不喜歡被測試,整個過程中,我會儘量照顧你的感受。”
室內安靜了兩秒鐘。
a說“當然,我非常樂意協助您。”
薑蔻太久沒有做實驗了,興奮得手指都在發抖。
她深呼吸了好幾下,才平定激動的情緒。
她打算設計一個基線測試,去測試a的情感反應和生理反應。
所謂“基線測試”,更像是一種情感測謊測試。1
測試者需要先說幾個科學術語,記錄下受測者聽到和複述這些詞語的情感反應。
一般情況下,受測者是不會出現情緒波動的。
哪怕受測者是一個情感豐富的人類,也不會對科學術語起反應。
接著,測試者會說一些引人遐想的句子。
如果受測者在這些句子的引導下,出現了明顯的情緒波動,偏離了一開始定下的情感基線,那麼他就具備了類似於人類的感情。
不過,這種情感測謊測試,僅存在於科幻作品裡,從沒有人把它搬到現實裡,她不確定有沒有作用。
薑蔻打開平板三維投影模式,調出文檔,盤腿坐在沙發上,陷入沉思。
等下她該用什麼詞語和句子測試a呢
她想了想,在半空中寫下“量子、算法、程序”。
這是他的基本構成。
她咬著觸控筆,頓了幾秒鐘,又寫下“觸覺、聽覺、嗅覺、視覺”。
這是人類感知世界的方式。
這時,一個聲音在她頭頂響起“您好,我來了。”
薑蔻把平板放在一邊,往旁邊挪了挪,示意a坐過來。
直到a坐下,她才看清他的打扮。
他穿得比之前任何一次都要隨性,冷色調灰西裝,裡麵是黑色高領衫,手腕上佩戴著一隻昂貴而精巧的石英表。
如果不是他的麵部線條過於優越,下顎角冷峻分明,鼻梁挺直,仿佛擁有強大的社會支配力,幾乎讓人感到了一絲隨時會被支配的危險。
她差點沒認出來,眼前的人是a。
薑蔻想起他之前的打扮,覺得他可能早就擁有人格了。
他的打扮就是最好的證據。
她把他當成ai時,他的打扮正式、機械、一絲不苟,毫無主觀色彩。
角色扮演時,他的打扮雖然隨性了一些,穿上了大衣,但裡麵仍是沒有個人特色的黑色西裝。
現在,他的身上卻有了明顯的色彩,而且換掉了最為正式的襯衫和領帶。
a一直在冷靜地觀察、分析、評估她的態度。
她對他是什麼態度,他就以什麼態度麵對她。
她認為他是ai時,他的態度就像ai一樣冷漠、客觀、不帶主觀色彩。
她認為他有人格後,他雖然臉上的表情沒什麼變化,卻願意從預設的程序和規則中走出來,配合她的測試。
a的人格化程度,可能比她想象的還要深。
薑蔻輕聲說“a,等下我會說幾個詞語和幾句話,你要不假思索地跟我重複。不能使用算法或程序去克製自己的情感反應。”
說起來,她並不知道,像a這樣算力強大的ai,要怎樣回答問題,才能算不假思索。
a卻說“好的。您還有什麼要求嗎”
薑蔻想了想,問道“你還可以跟我感官同步嗎”
a說“可以。”
在實驗室,他們的感官同步,是建立在數不清的微型傳感器上。
她的觸覺、聽覺、視覺、嗅覺、神經元電活動全部被剝離成一個個數字,上傳到a的神經網絡裡,供他剖析、計算、學習。
他有了實體後,就不用那麼麻煩了。
以前為了方便做實驗,薑蔻曾在顱骨內植入了一個高容量神經接口,以實現高速、大容量、雙向的神經信息傳輸。2
換句話說,她可以用這個接口,跟計算機進行直接交互和數據傳輸。
這個技術一直都有,但大多數人都選擇植入掌心或耳後,除非必要不會植入顱骨內太危險了,一旦有黑客入侵,輕則被竊取,重則被篡改潛意識。
如果站在她麵前的不是a,薑蔻無論如何也不可能暴露腦後的接口。
她背過身,微低頭,用手指撥開藍綠色的短發,露出後腦勺的神經接口。
下一秒鐘,她身後響起機械高速運轉的嗡嗡聲。
薑蔻下意識轉頭,剛好看到a的手掌裂開,鑽出幾條泛著森冷銀光的觸手。
緊接著,隻聽哢嚓幾聲響,銀質觸手們一節一環緊密相扣,螺旋鏈般交纏為一條連接線,插入她後腦勺的神經接口。
那一霎似有一股電流躥過她的頭皮。
薑蔻渾身一麻,汗毛像被熱流拂過似的,起了一身雞皮疙瘩。
a說“感官已同步,您可以開始提問了。”
薑蔻用力眨了一下眼睛。
那種洶湧而怪異的親密感又來了。
她低頭,動了動五根手指。
那一瞬間,她不僅看到了自己的手指,也看到了a的手指比她的手指略長一些,骨節分明,手背筋脈清晰。
跟她的動作完全同步。
如同一朵花裡,花瓣相互摩戛。
她的血與肉,他的算法與模型。
虛擬與現實,理智與情感,程序與生命,二進製代碼與基因編碼,實現了前所未有的統一。
他感到了她的心跳、呼吸、體溫和興奮的情緒。
她卻仿佛置身於一間封閉的實驗室,觸目所及,除了冰冷精密的機械,什麼都沒有。
她沒有感到他的人格與情感。
甚至沒有感到他對周圍環境的感知信息,也就是說,a坐下時,並不知道沙發的觸感是軟的還是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