倭奴團隊的便利性很難描述,倘若香江的金融投機客在流求還有被三審五查的可能,那麼倭奴投機客在流求市場頗有點“太上皇”的意思。
利用這個心理,張浩南通過小林家族套了層馬甲,操作起來也容易得多。
至於說最後能割多少,其實那不重要,關鍵還是割了之後這筆錢怎麼弄出來,這也是為什麼要搞這麼多馬甲的緣故。
其實真要說自由度,還得是尼德蘭的期貨市場,可惜該死的中央情報局還有聯邦調查局都在,這活兒真要操作,就多少有點陰間了。
張老板以後還想出國度假呢,這要是翻車,得天天放著中央情報局的人做掉自己,太麻煩,所以還是收斂點。
不過再怎麼收斂,倫敦巴黎該去還是得去。
大本鐘和埃菲爾鐵塔,同誌們想看就去看,畢竟都出國了,去大一點的城市旅旅遊,應該的。
南朝鮮的股市一共一千家上下企業,撐起股市的不用去管,但是有些航空公司是值得看一看的。
跟香江有人兜底不同,南朝鮮可沒失散多年的親生父親來救場,所以中東老鐵隻要刷了禮物,大概率是當天即時到賬,這也是為什麼新世紀的第一次熔斷記錄會撐那麼多年都沒被打破。
香江的話,張浩南估摸著怎麼地也得一個月左右才會把影響釋放出來,但這不妨礙他去割一波。
個股這種事情,看情況讓各地團隊做個方案出來,自己看情況用了執行就差不多了。
會議結束之後,又是一群人獻計獻策,總之就是個人的才華要表現一下,不然怎麼讓老板記住自己?
但張浩南隻是讓他們繼續“戰鬥”,還是那個標準,隻要有發票,全都可以報銷。
在漢城也沒逗留多久,“浦項鋼鐵”就是想建立良好關係,畢竟在沙城,本身就有投資,所以“浦項鋼鐵”有些“中國通”,還是知道點張浩南在沙城的影響力。
於是就催著“宋智孝”做導遊,什麼“景福宮”“漢城塔”,總之就是介紹介紹,奈何“宋智孝”對張浩南的吸引力,還不如陪同的翻譯。
那翻譯身材嘿……大!
最後“宋智孝”也沒爬上張浩南的床,沒辦法,檔次太低了。
從漢城回國之後,在鬆江又參加了一次“長江農業論壇”的夏季會議,老乾部們終於不用吃河豚,健健康康地交流了一下上半年的經驗還有教訓。
在外務工人員的維權難度,算是讓老乾部們知道了為啥“長征路”不好走。
那是真他媽的不好走啊。
魏剛退休後的業績比較好,同時因為在東北地區的坑蒙拐騙行為,所以還拉了不少東北退休老乾部入夥兒。
在“三下鄉”問題上,東北的老乾部也是有想法,在“長江農業論壇”上,也發表了一下自己的看法,同時就是希望能不能支支招,或者說就是搞點錢過去下鄉。
“科學技術下鄉呢,其實在整個東北地區,那都不算個事兒。早些年就見識過大機器大農場的。但是文化教育下鄉,還有醫療衛生下鄉,是值得說道說道的。這裡頭呢,文化教育下鄉根據我的經驗來看,興許還能整點錢,可我也沒這方麵的經驗,所以就是想取取經。”
黑水省退休的老乾部曾經是個縣長,他的見聞聽上去過時,其實並不過時。
在城市化率相當高的地區,其實仍然有相當部分的農村人口,以黑水省為例,仍舊是千萬量級。
所以工作份量仍然不小,老乾部發言的時候斟酌再三,那也的確是有顧慮。
“老魏前頭下鄉我是一塊兒的,路啊院房啊林場啊啥的,都見過。總體來說地廣人稀,基礎建設成本因為氣候呢,也確實高一點。從算經濟賬來講,人都搬出去,去城裡,那肯定是不錯的。可老魏也說了,農村的事情,不能算經濟賬,我尋思也對,人要是都走了,那地沒人守了,那不跟老毛子一樣了麼。但老魏也沒轍,畢竟他也不是東北人,情況不熟悉,兩眼一抹黑,劃不出個道兒來,他就說來這兒大家夥兒一起合計合計,看看有沒有什麼出路……”
會議廳是酒店的,酒店原先是沙城駐滬辦,後來“長江農業論壇”把這地方全部收了,改造成了寫字樓加賓館,也是方便各地老乾部碰個頭。
這光景都是烏煙瘴氣,幾十個老煙槍,那威力相當驚人。
服務員差點兒出不來,總算排氣一開,才又恢複一片清明。
會議討論的重點,就是從東北農村的教育文化下鄉入手,然後拓展到彆的中西部地區。
像井岡山周圍幾個縣,也有這樣的難題;大彆山山區也是如此。
人要留住,真要是農村沒了人,這絕對不是好事。
但怎麼留住,並且還要在“城鎮化”口號中機智地留住,這就很費腦筋,大家都是官場老油條,糊弄上差都是小意思,怎麼把事情辦漂亮還不留尾巴,這才是難處。
所以,討論許久,話頭就扔給了張浩南,想聽聽他的想法。
(本章完)(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