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成立專門的民營航天公司是不太行的,飯要一口一口的吃,航天部門從國計委那裡取了經,宇宙行薑總也指了一條明路,缺錢就去募資。
噶韭菜可以用“概念股”,那麼航天部門也可以找個公司上市。
當然要想在資本市場有動靜,還得有人站台。
張浩南就是這個人。
不需要張浩南親自出場在媒體上狗叫,“沙食係”出錢,高管多接幾個采訪就行了。
剩下的,就是“沙食係”跟長三角的“朋友”推薦一下。
以張浩南現在的號召力,光梁溪就能弄來九十個億的遊資。
放以前,那怎麼地也得判個幾年。
現在那就不至於了。
此事跟鬆江文化產業這點兒破事比起來,重要性不言而喻。
無意中察覺到點風聲的“太古圈”觀眾們,各自慶幸沒有裝逼離開,而是留在原地沒有走動。
接下來的事情,張老板說啥就是啥,無形中的威懾力更強勁了一些。
散場的時候,殷光彩很難得跟張浩南握了個手表示感謝:“張總,感謝您對我們政府工作的支持。”
“其實講點原則,擺出要魚死網破的架勢,也能擺平這幫人的。”
張浩南笑了笑,沒有理會鬆江市政府一群人吃了蛆一般的表情,大搖大擺地離開了“太古圈”,他今天下午還要麵試幾個老學長,都是他通過兩江工業大學好不容易遊說過來的。
一半是鬆江財政局的人,一半是原人事局的人。
都有不錯的履曆,但卡在原地好些年,沒有太好的機會再進步進步。
畢竟兩江工業大學的圈子,在鬆江這裡,不算太好使。
之前張浩南也從鬆江飛地借了一些農場高管,主要是為了江北地區農村供銷合作社的穩定運行。
不過這批人借了是要還的,而且也不願意為了一點小錢跳過來,圈子不一樣,其中京城大學和震旦大學的都有,走農業發展路線,在鬆江是一條特殊賽道,甚至說是快車道,也不算太過分。
隻是隨著今年由自己撬動的大基建,兩江省、兩浙省的南北運河工程,搞不好還要配合海岱省的“南水北調”,人事上的壓力就會隨之而來。
光公關業務,就不是喝喝酒聊聊天就能解決的,比如跟彭城重工談判,單純經管係出來的完全玩不轉,底下細分到零配件售後,倘若發現你不懂工程,回扣吃得飛起也是一頭霧水。
所以張浩南借人挖人,多少還是靠“熟人”圈子,校友中理工科為主,三十到五十歲這個年齡段是絕對主力。
隻是要打動他們,“誠意”得加倍,畢竟這個年齡段的人,有專業自信也有家庭負擔,要讓他們脫離原有的舒適區出來拚,不是頂尖精英的,都會猶豫。
但有人作保,情況肯定也不一樣,今年“沙食係”已經是徹頭徹尾的巨頭姿態,跟其餘“老錢”是一個級彆的。
唯一區彆就是不夠洋氣。
按照此時鬆江的標準,重本畢業就是“五加房”,五就是一個月五千塊,不是稅前,到手五千。
房就是房子。
其實這個標準已經有些落後,前年開始,所有高技術投入行業,都是這個起步。
哪怕是兩江省代工牙膏的鄉鎮企業,但凡有點野心的老板,還會奉上一筆安家費,這筆錢數量可大可小,而代工牙膏的那個老板,最高給出了三十萬。
這個數是從鬆江交大挖的人,到了企業就是往總工方向培養,而跟這個老板爭奪交大應屆生的單位,是造電機的某個央企。
時過境遷,現在也輪到張浩南這麼乾,前年校友還會猶豫,去年就明顯不一樣了,今年更是暢通無阻。
高校是個平台,學生踏上工作崗位之前,是可以通過學校來權衡利弊規劃前途的。
“沙食集團”的成立,是個分水嶺,成立之後的“沙食係”,就是學校優秀推薦的企業。
不同行業會有不同的評判標準,“沙食係”是個非常複雜的社會型企業,因此有些怪才,能夠在其中頻繁試錯,總有適合的位置。
今天財政局過來的兩人,一個是預算處的,一個是金融處的,後者有豐富的涉外經驗,年齡也不大,三十歲出頭。
而原人事局的也是兩個人,一個是政研室的,一個則是做社會保險監督的。
因為兩江省的省府大院有需要,所以去年一直在催張浩南再把餅做大一點,尤其是國外的業務,兩江省現在出口膨脹,自然有更多的海外利益保障。
當然理想狀態肯定是組建“兩江艦隊”,但那不現實,所以隻能從正常的社會經濟交流切入。
但省府下麵的各路人馬,對國外的領事外交人員完全沒有信任基礎,如果外交方麵的同誌願意做工具人,那肯定沒問題,關鍵就在於沒人想做工具人。
所以……
打造個工具人出來。
張老板這個人有個特點,給他錢,他辦事兒;給他辦事兒,他給錢。
童叟無欺。
磨蹭了很久的張老板,磨到登子給阿美利加刷了大飛機,這才算是真正地動彈了一下。
如今海外業務的框架,還是跟宇宙行中行有關,哪兒有那麼多人手。
人借了是要還的。
所以省府就催促趕緊的挖人。
於是就挖到了鬆江市政府身上。
雖然也不是頭一回,但這次更精細一些。
“沙食集團”要在歐洲正式建立業務總部,從各大投行或者跨國公司挖ceo不是不行,但沒啥意義,因為“沙食集團”的業務比較偏,反而不如白手起家。
當然說是白手起家,也不是真的一點東西都沒有。
高校之間的學術橋梁,就是最好切入點,剩下的,就要看手下的人是不是猛將。
此時就不是需要丁永、呂衛東,而是需要年輕的呂衛東,甚至是年輕的魏剛。
所以預算處金融處的兩個人,都還沒有到知天命的歲數,三十歲冒尖,還有拚勁和鬥誌。
認真來說,這歲數能在鬆江財政局穩住,已經相當的牛逼。
但都是聰明人,機遇這種東西,在人精遍地的地方,沒有誰能保證自己百分之一百抓住。
張浩南能約他們出來吃個飯當麵試,就是因為大家都是聰明人,他能拿出應有的支持,他們就能下決心拚一拚。
傍晚六點,在“沙食大廈”附近有一棟新盤下來的“西格爾電子”商業樓,並不高,甚至有些老舊,“西格爾電子”本身辦公也就用了一層,現在還沒用掉,因為目前主要業務就是銷售到處跑單。
跟各省市的運營商談合約機的生意,而且大部分都不是華東的省市,主要都是中西部地區的。
沒辦法,華東競爭壓力太大,除了兩江省內部,想要談個十萬支都挺難的。
所以在華東地區的業務,就是業務員到處和商場、超市談櫃台租賃,還有就是和各大電子市場談提成。
這次銷售的培訓和以前完全不一樣,平均學曆都挺高,中專起步,跟之前跑罐頭、肉鬆等等業務有著很大的區彆。
因此“西格爾電子”商業樓的辦公樓層,從成立以來,都是空蕩蕩的,就幾個人留守。
連“西格爾電子”的銷售總監也不在,他自己都要到處飛,把訂單談下來。
不過跟“西格爾電子”的冷冷清清不同,一樓的各種餐飲店倒是挺熱鬨的。
其中張浩南最中意的,就是有個下崗阿姨做的家常菜,去店裡吃也可以,不去店裡,把阿姨叫到家裡燒飯也沒問題。
就是典型的“本幫菜”,濃油赤醬顏色亮到不行。
這次張浩南就是點了個包間,弄了一桌,還專門叮囑了要吃爆魚。
都是螺螄青,沒有用草魚,自己調的料汁加了祖傳手藝的酸梅,是一種像話梅又比一般話梅帶一點甘草味的東西,能當零嘴,但用來調汁,卻是另有風味。
知道是大老板,這阿姨還專門浸泡了一鍋,泡得時間不同,風味也是有區彆的。
張浩南到的時候,這四人已經到了,跟他們一起的,還有張浩東去請過來的虞龍。
除此之外,還有虞龍的一些戰友,有些已經因傷提前退休了。
上次張浩南給鬆江這邊捐警用巡邏車時候,有個區的副局長還是完好無損的,今年就因為肺被擊穿,不得不退休。
萬幸命是保住了,就是現在煙酒都不能碰,整個人也暴瘦,精神也大不如前。
過來一起吃個飯,是因為麵試那四人的同時,也打算麵試兩個退休的老警察,有個禁毒的公益項目,“沙食集團”一直找不到合適的聯絡員,這次就是大家一起吃個飯,加深一下感情。
“來了啊。”
虞龍正在喝茶聊天,看到張浩南進來,頓時拉了拉凳子,讓張浩南過去。
除了財政局、人事局出來的,剩下的這些人,都習慣坐觀察位,不願意暴露在窗戶口。
所以張浩南的位置,反而是靠牆角的。
當兵出身的幾個都是職業習慣,張浩南則是生存習慣……
陪桌的還有張浩東,順便傳個菜。